玛格丽特·撒切尔卸任英国首相

2023-11-22 可可诗词网-世界重大事件 https://www.kekeshici.com

        1990年11月28日上午9时半,玛格丽特·撒切尔告别了唐宁街10号,离开了这个她工作和生活了11年之久的首相官邸,结束了她的首相生涯。
        她是在11月22日以“有利于党的团结和大选获胜”为由,宣布辞职的。她的突然辞职,在英国及整个世界都引起了一片哗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玛格丽特离开了她如此爱恋的政治舞台呢?
        玛格丽特·撒切尔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在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一个经营食品杂货店的小店主的家里。她是在严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她的父母对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特别是她的父亲,从小就对她要求很严。5岁时,玛格丽特就被父亲送到当地最好的小学去接受教育。由于她天资聪明,学习又刻苦,不久就被学校评为学生样板。
        1943年秋天,玛格丽特结束了格兰瑟姆的生活,迈进了她梦寐以求的牛津大学化学系。化学系,历来是很少有女生报考的。玛格丽特的选择,表现了她与众不同。
        在大学里,玛格丽特也一直是孑然一身,很少有朋友。大家都觉得她性格冷漠孤僻,很难相处。政治一直是玛格丽特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在中学的时候,玛格丽特就比她的同龄人更关心世界上发生的事。这也许是受其父亲的影响。父亲一向对政治抱有强烈的兴趣,他常常把这种兴趣强加在他的女儿身上,经常和她探询交流。
        牛津大学有个保守党协会,玛格丽特上学不久,便加入了该协会。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事干,她就会呆在那里,去干那些没有人愿意干的事情。第三年,玛格丽特开始担任牛津保守党协会主席。让一个女性担此重任,这在保守党协会还是第一次。而玛格丽特在第四学年仍担任该协会主席。
        这段期间,对玛格丽特的帮助是比较大的。保守党的许多重要人物常常去牛津的协会讲演,作为该协会的主席,玛格丽特常常接待他们。这使她认识了许多人,也使她的组织能力和辩才由此得到了锻炼和施展的机会,还使她有幸第一次出席了1946年10月在布莱克浦召开的保守党年会。
        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到埃塞克斯郡切可斯特一个化学部门去工作。然而,她一点也没有忘记政治。她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政治,在切可斯特她的新基地上一心一意地耕耘。她积极参予地方保守党协会的活动,无论是集会、辩论小组、群众大会、讨论会、政治聚会还是其它什么会议。
        1949年3月,23岁的玛格丽特压倒了26位男性竞争者,当上了达德福特区的保守党议员候选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遇上了丹尼斯·撒切尔,并觉得他是她最合适的人选。
        1951年11月13日,玛格丽特同丹尼斯·撒切尔在城市路威斯雷小教堂举行了婚礼。然后他们到葡萄牙、马德里、巴黎度蜜月。
        1953年8月,玛格丽特出人意料地剖腹生下了她的双胞胎:马克和卡罗尔。她异常兴奋,但也很理智,即使是躺在病床上,她还是报名准备参加11月份的法律最后考试,以便迫使自己完成学业,拿到向往已久的毕业证书。通过考试后,玛格丽特闯进了向来被视为只能由男子管理的部门——税务法官议事室。
        1959年10月8日,玛格丽特在芬奇利选区赢得了胜利,她终于当上了国会议员。10月20日国会复会,玛格丽特前往下议院。与此同时,保守党也在这次大选中获胜,蝉联下一届政府,哈罗德·麦克米伦当选首相。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他是位受欢迎和尊敬的人物,当时玛格丽特也非常敬慕他。
        玛格丽特信心百倍地来到了下议院,开始了她的工作。她旗开得胜,在下议院的第一次演讲,就赢得了与会者一致地称赞:“是前座议员的水平”。这一胜利,使她成为全国的知名人士。
        1961年10月,玛格丽特被麦克米伦首相召进唐宁街10号,授予她任年金和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
        正当玛格丽特的政治仕途蒸蒸日上之际,保守党却面临着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窘迫的境地。由于相继出现的各种丑闻,麦克米伦被迫辞去了党的领袖职务。
        接替麦克米伦出任党的领袖和政府首相的是霍姆勋爵。然而,在紧接着的1964年10月的大选中,霍姆败给了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
        1965年,特德·希思成了保守党领袖。希思请玛格丽特担任影子大臣,并提供机会让她了解许多部门的工作,以及它们各自的问题。为此,玛格丽特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她先后担任过年金部次官,在住房和土地部工作过,主管财政,并担任部门经济事务发言人。1967年10月她进入影子内阁,担任燃料动力部大臣,1968年又成为教育大臣。
        1974年,执政40个月的保守党在危机四起的时刻,败给了工党,希思辞职。随后,玛格丽特被任命为影子内阁环境部大臣。她在这个职位上承担了一些最艰苦的工作,因此赢得好名声。
        两次竞选的失败,使保守党对他们的领袖继续留在那个位置上是否合适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重新举行一次选举。
        在最初的提名中,没有玛格丽特,她自己也根本没打算参加竞选。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玛格丽特开始考虑是否要加入到竞选者行列中来的问题了。11月,当她支持的希思由于某种原因退出竞选之后,玛格丽特决定参加竞选。
        尽管玛格丽特觉得她的国家需要她,但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对她却是不十分了解。她担任教育大臣的一些所作所为至今还不能让人忘掉。然而,她的支持者们却清楚地看到了她的才能和价值。他们开始尽一切努力来帮助她竞选。
        玛格丽特的竞选纲领是:政府为人民而存在着。她承认保守党两次竞选失败是集体的责任。
        但是直到第一轮投票的前一天,玛格丽特的前途看上去还不够乐观。全国有70%的保守党普通党员据说支持希思继续留任党的领袖。议会的态度也不太明朗,就连10年前被希思赶下台的霍姆最后还是决定支持他。
        然而,紧接着的投票结果使希思和玛格丽特都感到震惊。玛格丽特得了130张票;希思是119张。在随后一周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玛格丽特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一切都结束了。玛格丽持·撒切尔,这位来自格兰瑟姆食品杂货店店主的女儿,竟当选为保守党领袖,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遗憾的是她的父亲——这个对玛格丽特一生唯一影响最大的人没能活着看到这一切。
        1976年,哈罗德·威尔逊突然辞职,詹姆斯·卡拉汉接替了他的职务,成了工党的领袖和政府首相。卡拉汉的上台并没有使国内的经济状况好转,工党在议会中失去了更多的席位。在此期间,玛格丽特曾对卡拉汉政府提出了两次不信任案,但都遭到了议会的否决。
        1978年,保守党开展了空前的宣传攻势。然而,卡拉汉却在电视上明确地说,他“不准备在这个时候举行大选,因为国家面临的问题要求有一个继续坚持始终如一的的、坚定的政策、不会左右摇摆和变化不定的政府。”这无疑是对保守党迎头泼上了一桶冷水。
        玛格丽特对此并没有气馁。她在寻找机会。
        1979年3月,当要工党政府对它把权力下放给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政策作出保证时,工党遭受了一系列挫折,不得不被迫举行公民投票。公民投票的结果,威尔士一方明确表示“否决”,使苏格兰一方也迟疑不决。为此,玛格丽特提出了第三次不信任案。
        在这场长达7个小时的激烈辩论中,卡拉汉和玛格丽特都发表了精彩的演说。卡拉汉申述了工党政府继续执政的理由;玛格丽特则说明为什么国会要从人民中寻找一个新当权者。
        当天晚上10点,投票表决开始。最后,保守党仅以311票对310票的一票之差险胜工党。卡拉汉当即宣布,一俟重要事务处理完毕他立即奏请女王解散国会。玛格丽特也声明只要一有机会,反对党会尽力给解散工作以便利。自1924年拉齐姆·麦克唐纳被斯坦利·鲍德温击败以来,一位首相被赶下台而被迫进行大选这还是第一次。
        大选日期定在5月3日。在这段竞选期间里,玛格丽特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作演说,举行集会,徒步旅行、握手、与孩子在一起,在电视上聊天,在无线电话内闲谈并举行记者招待会。
        1979年5月4日,选举揭晓,保守党在下院635个席位中获得了339个,比上一届增加了63位,赢得了稳定的多数。卡拉汉向女王递交了辞呈,玛格丽特则受命组阁。
        就这样,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从此开始了她震憾英国和整个欧洲政坛的政治生涯。
        玛格丽特担任首相后,一连串的工作便接踵而至:主持委员会的会议,每周二、四上午两个小时的内阁会议;与女王碰头,会晤外国政治家;与实业界头面人物聚会,间或还有工会头头们以及她的同僚。每周还有两次为时15分钟的“首相答疑时间”。此外,还有议会内外的演说,深夜投票表决,出席宴会,在广播节目中讲话,深入全国各地,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等等。
        英国的《泰晤士报》和《时代》杂志曾详尽地报道过她担任首相以后一天中的紧张活动,说她从早晨6点半起床,要忙到深夜1点才能上床睡觉。
        玛格丽特上台后,随即宣布放弃上届工党政府实行的扩大开支,大搞福利主义刺激需求和生产的凯恩斯主义,大刀阔斧地削减政府开支,推行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首位、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主义政策,她声称“要改变战后英国的经济方向”。
        正当玛格丽特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之际,英国却陷入到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到1980年8月失业人数已突破200万大关。并且,小型公司纷纷倒闭,失业人数继续增加,而且愈增愈多。到了12月份,失业人数创战后新记录。
        玛格丽特陷入困境。批评、抱怨、咒骂纷至沓来。就连两位前任保守党首相麦克米伦和希思也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他们心中的忧虑。反对党工党更是幸灾乐祸,大呼撒切尔夫人的经济破产了。
        面对这一切,玛格丽特并没有彷徨犹豫。她坚信,她的政策是“唯一正确的”政策,只要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获得胜利。为此,她从1981年起,便开始对政府各部进行改革,对“温和派进行了彻底的清洗”。结果,使一批坚决支持改革的人进入了内阁或被充实到财经部门。这样,政府内部的意见比较统一了。
        1981年对于玛格丽特来说,是困难的一年。为了货币主义,她遭到了反对党、经济界以至执政党和政府内部交叉火力的攻击;另一方面,令人头痛的北爱尔兰问题,尤其是桑兹等人的狱中绝食,使玛格丽特又承受了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面对这一切,玛格丽特硬着头皮听着、看着、顶着,寸步不让,直到问题按着她的意愿得到解决。
        困难的1981年终于过去了,但紧接着的1982年似乎更不平静。马岛危机使玛格丽特又陷入到一场战争中去。
        对于这场危机,玛格丽特采取了和以往一样的强硬态度:她下令用武力解决马岛冲突。她向马岛派出了强大的特混舰队。
        1982年6月14日,历时74天的马岛危机结束了。英国的米字旗重又飘扬在斯坦利港的上空。
        马岛的胜利,使玛格丽特成为英国最受重视和最受欢迎的人物。一些报刊把她同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打败罗马人的帼国英雄阿狄西亚女王相提并论。撒切尔夫人自己也认为,1982年是“英国近代史上经历了最严重考验的最重要的一年。”她声称,特混舰队“大振了英国的声威”,“大不列颠又变得强大了”。
        1983年,是撒切尔夫人的执政以来最为顺利的一年。她上台以来坚持推行的货币主义政策开始奏效,经济情况明显好转。通货膨胀率已由1980年的21.9%下降到4%,成为15年来最低水平,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国际收支也出现较大幅度的盈余,投资和订货都有所增加,英镑与美元的比价已小有回升。这些情况充分表明,经济开始复苏。
        撒切尔夫人决定抓住此时的有利时机,进行大选。5月9日,撒切尔夫人宣布解散议会,将大选提前一年于6月9日举行。
        6月9日,英国的大选日。4200万选民中,大约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6月10日,选举揭晓,保守党获得了397席的绝对多数击败工党,赢得了胜利。玛格丽特·撒切尔重新当选执政,成为本世纪第一位重返唐宁街蝉联的保守党首相。美国总统里根和西德总理科尔分别打电话、发电报,向她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一次引人注目、值得纪念的竞选。一个任由失业突破300万的政府会再度执政,这一度看似不可思议,更不用说以压例多数当选。玛格丽特·撒切尔做到了。她让人相信,药是要服的,因为良药苦口半途而废,这将白白浪费业已服下去的一切。她用事实证明了她的直觉,她内心深入的感觉是正确无误的。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第二任期里,对内阁成员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加“撒切尔化”。
        撒切尔夫人的第二任期开始了。她表示要以“极大的责任感和谦卑感”来履行她的职责,以便使英国成为一个“比较有进取心的、朝气蓬勃的社会”。她的眼睛又瞄准了下一次的大选。象所有的政治家一样,她取得了胜利后就着眼于新的目标。
        然而,撒切尔夫人的第二任期并不顺利,特别是1984年,猛烈的罢工风暴从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席卷到整个英国。罢工使许多地方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受到威胁。
        罢工的导火线是政府决定关闭175座煤矿的20座矿井。政府认为这些煤矿不仅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还白白浪费投资,严重亏损。关闭矿井的结果是造成大约2万名矿工失业。尽管政府表示要对这些矿工作适当的安置,但是他们毕竟是失业工人了。为此,煤矿工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全国共有81座矿井中的9.6万名工人在3月举行了大罢工,还发生了罢工工人同警察的冲突。
        到了3月中旬,罢工已蔓延到了132个矿井,全国3/4的矿井停产,90%的煤矿工人卷进了罢工的浪潮中。
        从罢工开始,撒切尔夫人就采取了强硬的态度。随后撒切尔夫人还曾多次强调,对罢工要予以“法律制裁”。
        10月25日,英国高级法院下令没收矿工工会的全部财产,理由是矿工工会拒付所谓“蔑视法庭罪”的20万英磅罚款。罢工风潮终于结束。
        撒切尔夫人不但在国内问题上表现出她卓越的胆识和强硬的立场,而且还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国际事务活动家,她以其同样的独特方式处理着外交事务。
        英国和美国有着特殊的利益关系,撒切尔夫人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她继承了丘吉尔的传统,时刻不忘这种“特殊关系”。就象丘吉尔对罗斯福和杜鲁门一样,撒切尔夫人眼中的英美关系,也不同于任何别的西方国家同美国的关系。这表现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特别是东西方的国际关系上,她比西欧任何国家的领导人都更无所顾忌地支持美国的立场。如美苏欧洲中程导弹的日内瓦会谈在1983年底就要破裂的时候,西欧曾笼罩着一片阴云,是撒切尔第一个宣布英国将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美国巡航导弹,随后,苏联代表宣布日内瓦会谈无限期休会。
        有人说,撒切尔夫人是唯一能够同里根谈上话的西欧领导人。里根是一位不大了解西欧人感情的美国总统,他不只一次地伤害了西欧人的感情。是撒切尔夫人和她的政府使他明白了西欧人是怎么想的,英国人有什么要求。同时,美国领导人也非常理解撒切尔夫人的价值,赞扬她是一位有着丘吉尔风度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家。每当西欧同美国发生不愉快时,撒切尔夫人便告诉西欧人,“欧洲不应该通过反对美国政策来谋求自身的特性,也不应该以疏远美国来寻求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当里根陷入“伊朗门”事件时,撒切尔夫人毫不犹豫地在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敦促盟国团结起来,支持里根。她认为:“凡是会削弱美国的事情都会削弱欧洲”,并公开宣称:“这个世界需要美国的领导。”
        的确,撒切尔夫人自1979年入主唐宁街以来,在几乎所有重大的国际问题上,都同美国保持了最充分的一致立场。
        除了加强同美国的关系外,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还着手调整了同苏联的关系。她先后两次前往苏联,同戈尔巴乔夫就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交换了看法。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还积极推动同其它国家的关系。
        1982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第一次访问中国。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会见时提出了香港的前途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决定从1997年起要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会见中双方领导人同意就香港的前途问题举行会谈。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代表团在经过两年22轮的会谈后,终于产生了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2月19日,撒切尔夫人从伦敦赶到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的正式签字仪式。她和中国当时的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从此正式生效。
        撒切尔夫人在签字仪式上还发表了讲话。她说,联合声明在“英中关系的历程中以及国际外交史上都是一个里程碑。”
        20日,撒切尔夫人在香港行政立法两局联席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表示英国将竭尽可能使《联合声明》得以确实履行。
        在中英关系的历史上,撒切尔夫人接受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实,顺应潮流地搬掉了中英关系上的路障,为中英关系的顺利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7年5月11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决定把1988年的应届大选提前于1987年6月11日举行。
        这是一个好的机会。
        自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英国的经济情况的确有了相当的转机:1986年经济增长是2.6%,英磅开始稳中有升,股票价格提高了,利率开始下降,通货膨胀率几年来基本控制在3.9%左右,制造业的订单增加也较多。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居西方各国之首。由于经济情况的改善,就业者实际收入平均增加4.2%,出现了所谓的“借贷繁荣”,由此又带来了“消费繁荣”。政府1985~1986年财政年度的税收比前一年增加约8%,私有化政策给政府增加了50多亿英磅的收入。自1982年起,英国的增长速度比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快,生产率仅次于日本。
        在国际活动上,撒切尔政府的政策拓宽了英国的活动余地,使之变得更加活跃。尤其是她坚持要有自己的核武器,为英国提高了国际地位。
        撒切尔夫人决定抓住此时的有利时机,就此举行大选。
        撒切尔夫人的对手,依然是工党领袖金诺克。她虽然在苏格兰和其它北方地区的影响超过了保守党,但还是失败了。撒切尔夫人又一次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胜利,开始了她的第三届任期。
        撒切尔夫人宣称,她的第三任期的首要工作是要把“私有化”政策继续向更宽的领域扩展,她要使那些在私有化企业中工作的人有机会优先购买本企业的股份,要使“每一个挣钱的人都成为产权人”。至于对外政策,她毫不隐讳地说,她将继续她的英美特殊关系政策。
        但是,撒切尔夫人的第三任期并不乐观。
        从1988年起,英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撒切尔主义逐渐蒙上了阴影。
        过快的繁荣造成了通货膨胀,尽管实行了大规模的减税,并提高了利率,但却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恶化,使通货膨胀率高达10.9%。另外,紧缩政策的长期化给产业界造成沉重打击,使企业例闭。上届选举前还宣扬的1987年经济奇迹已所剩无几。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回落到2%,而英磅的升值又导致出口下降,外贸赤字扩大,商业信贷也达到10年来的最低点。
        撒切尔夫人自组阁一开始,由于她自信心强,对同僚礼遇不够,容易得罪人,导致过去热心支持她的党内势力逐渐离心,始终难以形成一个愉快合作的内阁。继1986年国防大臣赫塞尔廷辞去内阁职务后,1989年10月,劳森辞去财政大臣的职务;1990年11月1日,追随她15年的副首相杰弗里·豪也宣布辞职,理由是他不满意女首相对欧洲一体化的立场。至此,撒切尔夫人上台时原内阁成员已一一告退。
        1990年11月22日,撒切尔夫人从巴黎欧安会首脑会议上刚刚返回,就同保守党高层领导人以及政府要员进行紧急磋商。之后,她在唐宁街10号以“有利于党的团结和大选获胜”为理由,向全体内阁成员宣布了辞去首相职务的决定。
        撒切尔夫人的突然辞职,在英国及世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震惊。
        英国舆论界对撒切尔夫人任职期间的政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她是“明智的抉择”,是“见好就收”。
        保守党主席贝克说:“这是首相做出的特别勇敢和无私的决定”。而前国防大臣赫塞尔廷则称赞撒切尔夫人说:“在担任首相期间表现突出”。后来接任英国首相职务的前财政大臣梅杰高度赞扬撒切尔夫人是“历史会记载她是一位伟大的首相”。
        美国总统布什说:“她是一位杰出首相”。法国总统密特朗则说,撒切尔夫人标志着英国及欧洲历史的重要时期。日本首相海部俊树称赞她是“振兴了英国并具有坚定信念的一位少见的领导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撒切尔夫人走下政治舞台的呢?
        有关对待欧共体的立场,是撒切尔夫人辞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她坚决抵制欧共体12国向政治、经济统一发展的立场,在有关确定方针的关键问题上不肯同意其他成员的意见,从而扩大了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隔阂。极端亲撒切尔夫人的英《太阳报》曾动员其400万读者大骂“高卢人”,并对欧共体主席法国人雅克·德洛克进行攻击。这些加剧了英国人的孤立感,使英国人对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手法和领导方式发生了担忧。
        另外,前国防大臣赫塞尔廷的挑战,海湾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导致撒切尔夫人辞职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撒切尔夫人从80年代末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损坏,是大势所趋。
        1990年11月28日上午9时半,已经辞去首相职务的撒切尔夫人走出了唐宁街10号的大门,向她长期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告别。她向围观和送行的人们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后,就驱车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提交辞呈。随即撒切尔夫人被英女王册封为“尊贵”成员。这是英国最高荣誉的卓越勋章。这种至高的勋衔,得到的不限于英国国藉。在生领有此衔的人数只限24人。曾获此荣誉的有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等。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被封为“从男爵”,该爵位可世袭。
        撒切尔夫人是在充满经济和科技挑战的20世纪80年代出任英国首相的。她曾三次蝉连英国首相,这在英国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她不论是在英国的舞台上还是在欧洲乃至世界的舞台上,都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她获得了成功,尽管是在挑战和考验中夺取的。
        在战后英国的历史上,谁也不能忽略撒切尔夫人的作用,谁也不会忘记80年代占据和支配着英国政坛的“撒切尔主义”。它对于英国保守党的发展,对于下个世纪英国的历史,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