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绝顶

2023-04-04 可可诗词网-长江风光 https://www.kekeshici.com

        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南与巴东县接壤,原名无名峰,海拔3105.4米,号称“华中第一峰”。它与大神农架(海拔3052米)、小神农架(海拔3005米)呈三足鼎立之势,与杉木尖(海拔3085米)、大窝坑(海拔3032米)、金猴岭(海拔3019米)共同构成了神农架“华中屋脊”的骨架,是长江、汉水在湖北境内的分水岭。神农顶还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片的核心区,神农架高山风光和原始植被是游览区的中心点。神农绝顶,岩石裸露,石林耸天。气候瞬变,气象万千。登高远眺,杜鹃、冷杉、箭竹等景观错落有致,层次鲜明。在大神农架南坡海拔2900米处建有一了望塔,恰与神农顶相望。塔四周以凉风垭口高山草甸为主,密布巴山冷杉林,塔西箭竹丛中深藏着两株特大葡地柏。葡地柏主干矮,侧枝发育好,为盆景世界物种之冠,是神农架独有的高山树种。塔东新辟有长8公里的“野人”足迹旅游线,直通“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大本营——大龙潭,设有“神农架野考工作成果”两个展室。塔南有“神农架第一景”——风景垭。风景垭因原属房县与巴东县的界址,亦素称“巴东垭”。现有公路干线通达大神农架脚下、风景垭、了望塔、大龙潭等景点。
        〔诗文赏析〕        神 农 顶        民国·贾文治


        苦竹成林杉蔽空,龙盘虎踞势豪雄。
        登临方知众山小,此乃华中第一峰。


        山林绵延茂密的神农架地区,神农顶以其突兀峻峭的雄姿引起无数观者的无限感怀,这首《神农顶》所描绘的正是神农顶的神奇之貌和峰镇群山的豪势。
        神农绝顶是大巴山脉的主峰,又是长江支流香溪河,汉江支流堵河与南河的源头。绝顶南北两坡满生着茂密的箭竹和冷杉。因此,这首诗的开头便以一句“苦竹成林杉蔽空”描摹出了神农绝顶一带独特的自然植被的情状。“成林”和“蔽空”将全诗开篇的画面拉得很大,着色极为浓烈,既让读者从词句中领悟到蓊蓊郁郁的茂密竹林和杉林的绵长,又令人从如林蔽空的竹、杉的绿荫里觉察出丝丝古朴的神奇。接下来,作者将笔锋陡转,正面描写神农绝顶的雄姿——“龙盘虎踞势豪雄”。本来,在平原辽阔、河湖广布的湖北地区,绵连的大巴山系不仅突兀,而且显得十分罕有。而作为整个大巴山脉主峰的神农绝顶擎天而起,成为莽莽林原的神农架地区的最高点。这样挺拔的入云姿态自然会让人联想起“龙盘虎踞”这般的宏大气魄。而这,又恰恰点出了神农绝顶的独绝之处。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叙写的是作者从一般的观察点对神农绝顶豪雄之势的观感的话,那么,诗的后两句则着墨于置身神农绝顶,俯瞰四野的感觉描叙。“登临方知众山小,此乃华中第一峰”二句,写出作者攀上神农绝顶后所感觉到一览众山小的情形,同时,这种极为拓开的视野更使身临神农绝顶的作者感受到神农绝顶的攀天入云的气魄。尤其最后“华中第一峰”的称号,并不仅仅指神农绝顶高势,更指它镇压群山的雄姿。读这两句诗,给人一种升腾的感觉。
        这首《神农顶》吟咏的是神农顶的豪势雄姿。因此,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比喻、烘托的手法。开头两句中,“成林”、“蔽空”看似实写神农绝顶上竹、杉这些植被的莽莽苍苍,实际上,它更是一种虚拟的比喻,侧面表现整个神农绝顶被满野的自然植被所遮覆的状况。“龙盘虎踞”则是一个很明显的比喻手法,作者以传说中的“龙”和现实里的“虎”这两种巨猛之兽的“盘”、“踞”静态形容神农绝顶耸立的雄姿,将其伫立群岭之中的挺拔高峻的气魄极为充分的表现出来,诗的后两句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烘托手笔,“众山”之“小”,才更加衬托出神农绝顶的突兀高势。“华中第一峰”的超群山的挺拔,才使它四围的连绵群山显得低小,也才使它显示岀“第一峰”的威镇群山之态。这种相辅相成的互衬,愈加烘托出作者笔下的神农绝顶的“豪雄”。
        在这首诗中,作者写竹、杉“成林”、“蔽空”的林莽,实际是点染神农绝顶的神秘;写“龙盘虎踞”的豪势,实则是渲染神农绝顶的“雄”姿;写神农绝顶“华中第一峰”的高峻,实质上是称道它的“绝”奇。而“神”、“雄”、“绝”正是神农绝顶的内质特征。

(宋辉)


        〔现代散文〕 倘若有人问:神农架什么地方最美?我会脱口答曰:“风景垭。”
        秋天的神农架格外迷人。我伫立风景垭口,向南眺望,仿佛置身于神仙洞府和蓬莱仙境之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卷展现在眼前。顿时,一路上的颠簸和疲惫化为乌有,身心显得特别舒展、惬意。远看群峰傲耸,杉林滴翠,箭竹摇曳,杜鹃漫舞;近视群峰环抱的幽谷,云雾缭绕,恰似云海,石林竞立,争奇斗傲,或利剑刺天,或盘龙卧虎,或母子偎依,或兄妹比肩,恰似守卫神农的千军万马。左边有一奇峰,形如亭阁,传说神农氏采药时,曾登此峰仰望神农顶,得名“望农亭”。放眼尽头,葱郁的林海一望无际,时而波涛滚滚,时而啸声阵阵,群峦挂着几朵浮云在阳光的透射下熠熠闪光。在风景垭的壁岩上,到处可见一种贴岩而生的葡地柏,其枝弯曲宛如迎客松,娇态朵朵,其性格傲雪凌寒,迎风添翠。置身垭口,感慨万千,难怪有人说“进山不登风景垭,等于没到神农架”。
        向右西望,不远处屹立着一座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了望塔,为这原始的大自然增添了一点灵气。据说此塔因自然保护区防火护林而建,现也为游客观光歇息提供服务。登临塔顶,视野东可达原始森林——老君山,西可达高山平原——大九湖,北可达金丝猴王国——金猴岭,南可达白化动物王国——小神农架。若是月夜,俯瞰塔下草坪,还可见百兽争食的热闹场面。
        自巴东垭驱车5公里便到大神农架脚下。仰视神农顶,不见峰巅,映入眼帘的是主峰的四周密立的冷杉,摇曳地拥簇着。山腰上尽是茂密的箭竹,黄枝绿叶,浩瀚一片,相间偎依着一棵棵高山杜鹃,形成了冷杉、箭竹、杜鹃浑然一体的瑰丽世界,将神农顶装扮得格外妖娆。兴致到此,确有一种不登神农顶不罢休的感觉。神农顶虽近在咫尺,登上它却只能在竹林间隙中穿行,迂回曲折。拖着疲乏的身体爬上神农顶,未曾见苍翠、险峻的峰峦,未曾见神农升天的云梯,只见山岩裸露,苔藓丛生,风鸣阵阵。极目远眺,群峰俯首,云海茫茫,大自然的杰作使人如痴如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禁不住吟诵起杜甫的诗来。苍茫的群山托着火红的太阳,湛蓝的天空挂着悠悠白云,与缤纷多姿的群峦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和谐而浪漫。脚下群山连绵,秀峰叠嶂,峭岩嶙峋,险处如刀削,缓谷藏万军。放眼鸟瞰,又有不同于山脚下仰视的另一种景观。由远及近,上层是艳丽的杜鹃林带,花色夺目,娇态媚人;中层是墨绿的冷杉林带,杉傲耸立,苍翠欲滴;下层是葱绿的箭竹林带,竹块连绵,随风起涛。站在这巍巍的华中之巅,心旷神怡,忍不住会遐想畅游。似曾相见,长江、汉水如两条游龙在神农架南北起舞;雄伟的武当山天柱峰羞涩地舒展着自己的娇姿;一望无垠的江汉平原袒露胸襟,柔情地呼唤着神农;先祖神农搭架采药的足迹,探险者追寻“野人”之谜的身影,也依稀可见。
        茫茫林海,重重山峦,历经沧桑,饱尝艰辛,向人类展示着自己特有的魅力,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

(刘 晗)


        〔民间文学〕 有起死回生、延年益寿神效的灵芝草,号为药中之王。神农架是灵芝的故乡,神农来此采药,采灵芝是第一大目标。灵芝可不是轻而易举能采到的,它聚生在神农顶对面的灵芝园里,灵芝园深藏在一座高山上。这座高山,拔地而起,雄居群峰之首,悬崖滑壁直插云天,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日,神农氏率众来到山下。这儿险不胜险,一条长峡,宽不过一箭之地,左右皆刀劈般峭崖,真可谓“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更有甚者,面前横挡着一挂飞瀑,水自天而降,响声若雷,飞溅的银珠落在人身上,当即就能穿出一个大洞。脚上又是一口深渊,水碧绿,丢进一块巨石,半个时辰还听不见沉底声。
        看来只有攀崖而上了,可是崖壁陡峭,如滑如冰,怎么攀法呢?
        有了!神农氏突然发现了棵奇特的大树,不禁喜出望外。原来,这棵树贴崖而生,比崖而长,身干挺拔,绝少旁枝侧条。神农氏心想,利用奇树不正好可以架设一部云梯吗?说干就干,他即刻指挥众人备妥大量木棒、竹筒、皮绳和青藤,藤绳一头捆在树干上,一头搭在崖壁上,边架边攀,好不容易才登上绝顶。
        本以为登上崖端就可采到灵芝了,谁知不然!原来这座山腰围八百里,一面面峭壁呈阶梯状排列,越往上越陡,越向前越险。刚才攀越的不过是最底层的一级而已。不过,有了架梯的经验,事情好办多了。前面虽再未见到贴崖大树,仍可借用立木为梯。就这样,神农氏层层架梯,一步步接近了峰顶。
        眼看胜利在望了,不料又遇到了新难题。原来,这最高一级的悬崖特别怪,就像一只长颈鹿的头,下巴足有几里长,颏下更齐齐展展,如刀劈剑削。神农氏被死死困在鹿脖子下,进退不得,哭天无路。
        忽然空中传来一串鹰鸣声,旋见一队苍鹰口衔青藤,迎面飞来。神农氏知道这是天遣援兵,急命大伙接过苍鹰送来的藤头,牢牢系在腰间,待看到苍鹰飞回崖嘴,在树上结好粗藤的另一头后,就一个个手持藤绳,“飕”一声荡了出去,接着又手足并用,攀绳而上,终于胜利突破了最后一道险关。
        灵芝园不愧仙境,花色夺目,清香扑鼻。神农氏满载而归,并将灵芝带往各地。为了保护这块圣地,临行时他又用赭鞭绕地划了一大圈,地上立即长岀密密麻麻的箭竹。如今这箭竹林还忠实执行着守护任务呢!
        后来,人们便把神农氏结架登临的这座高山称做神农架了,这便是神农架这个古老地名的由来。

(陈人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