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长江风光 https://www.kekeshici.com

        位于长江北岸,宜泸公路南侧,距泸州市西南20公里,山呈八面,略带方形,故名。亦名云峰。面积2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林木葱茏,奇峰挺秀,云蒸霞蔚,跌瀑飞湍。伫立方山主峰,近看群峰似笋,远望长江似带,自古就有“扼山川自然之胜”的美誉。
        山中原有寺庙6座,均为唐、宋始建,佛门香火曾盛极一时。现仅存紫竹峰、狮王峰下的新、老云峰寺部分殿宇。庙宇掩映在林木之间,占地共5300平方米,规模宏大,为川南佛教圣地。老云峰寺建于唐朝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现存古迹有旧寺庙房、山门雄狮一对及“仙峰石”、“慧于石”、“听泉”、“慧知池”等。新云峰寺创建于宋代,直到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后经清代几次扩建才形成现在规模。寺庙布局以“接引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方丈间”为中轴,东西厢房连接,外衬“观音阁”、“听月楼”、“明月池”等。建筑结构严谨、交相辉映。寺外还有塔林等多处古迹。新云峰寺有僧十多名,寺内珍藏“镇寺之宝”——两粒佛珠。珠内均有二十尊“金堂佛像”。尤以嵌在纸扇扇骨上的一粒佛珠奇特,除佛像外还有对联,海洋沙滩,层峦叠嶂,阳光普照等景物。微雕技艺精湛无比。
        〔古诗文赏析〕        方 山 雪 霁         明·杨慎


        方山九十九奇峰,罗列同云第几重。
        滴沥寒声鸣翠竹,覃岗朝旭影苍松。
        琼峦暇日扪萝上,金环多年驳藓封。
        乘云不须回剡棹,藜灯秫酒尽从容。


        嘉靖初,杨慎以“议大礼”被朝廷贬谪云南永昌。途经四川泸州,看到雪后方山如玉似屏,顿生游山之兴,遂登方山,留下这首饱含情感的诗篇。
        诗的首联,描绘方山美景特征。方山九十九峰之第一峰叫雪霁峰,冬雪时,诸峰未白此峰先白,诸峰雪化此峰独存。因有重重云雾环绕,诗人似乎也难以判断雪霁峰在哪里,在罗列的群峰中是第几重了。仅这一联,诗人就把方山高耸入云,拔地而起,云缠雾绕的总体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勾划出一幅美妙动人的山水画。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方山冰雪消融的景色。雪后初睛,冰雪溶化,寒气袭人,竹叶上因化雪而凝成的水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落所发出的响声,就好像是翠竹在鸣响一样,声声悦耳。在山上观看初升旭日,因苍松挡住了视线,须得透过苍松间隙往下看才能如愿。在这里,诗人通过观察、思考,细致地描绘了雪后方山的景色和诗人对化雪时的寒冷、宁静以及山高林茂的独特感受,这又似一幅精美的工笔画。
        前两联,诗人着重从粗略和细致两个角度展现了方山景致。第三联,写诗人闲暇之余攀藤附葛登山观景,偶见山中古寺门环长了苔藓,不禁勾起了他心中的伤痛。因杨慎被贬谪后,曾与爱妻黄娥有“金缳”之约,天天盼望朝廷能降赦书,传旨的金鸡能带来被赦的消息,自己能回到京都为朝廷做事,与家人团聚。然而时隔多年却总未见到被赦的消息传来,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一种失落之感油然而生。
        尾联,写诗人对被赦无望的态度。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曾描述了浙江省的剡溪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山水诗人谢灵运曾到此投宿。诗人观罢方山景,联想起李白诗篇,不禁感叹道:虽然剡溪有清澈的溪水,有凄清的猿声,但方山景色也并不逊色,甚至更美,因而没有必要乘云去剡溪观景荡舟了。诗人夜宿方山人家,夜晚宁静,在油灯前品酒。由此,诗人的思绪又有了新的变化:眼前的油灯,不正是太乙仙人点燃的藜灯吗?忘掉被贬谪而盼赦无望的伤痛,在藜灯下尽情品尝美酒琼浆,这难道不更清雅风流吗?在这里,表达了诗人被赦无望转而寄情于山水的心理状态。
        诗言志。由于诗人较好地描绘了方山雪后景色,抒发了自己忠于朝廷而又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感,带有很鲜明的历史文化色泽,对后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讴歌祖国大好河山,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诗人在这首诗里,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逃避现实的心态,这是由当时的现实决定的。

(丁庆炎)


        〔现代散文〕 四川民间流传着两句谚语:“上轻峨眉、下轻宝顶”。川南呐、叫做“要得松,轻云峰”。古时候,许多文人学士把它当做一个神奇的地方,因此,前往探奇揽胜的人不少。
        初春二月,约上二、三知已,结伴一游方山云峰,以偿夙愿。方山位长江以北,石棚乡境内。从南岸石梁过渡,乘车或步行四公里就到了。远远望去拔地而起一座苍翠青山。云峰寺就掩映在松柏丛林中,只见香烟绕长空,隐隐听到钟鼓鱼磬之声,好一处园林奇境。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逃到四川,曾梦游方山老云峰,还敕赐过“云峰禅院”之名。后来人们就把方山看成“人间仙境”了。据说八洞神仙之一的韩湘子也在“仙峰石”上吹过萧。山中还有“太极、飞霞”两个修仙炼道的古洞。今存一洞,供人游览。
        到了方山南麓,迎龙桥边,便见一组巍峨的建筑群,依山修筑,错落有致,重叠三台,气势雄伟。由接引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方丈间组成。这些古建筑起源于宋建隆中,到了清代康、雍、乾年间,经圣可、樗木、昆山、慧安等住持僧人改建、扩建始成今天的规模。占地一万余平米,建筑面积六千余平米。是川南闻名的佛教丛林。我们随喜了各殿佛像,全是彩伶金装,钟鼓鱼磬,一色俱全。每年四月初八日“佛诞节”,是方山云峰寺的盛大佛会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据了解游人香客最多时一天可达三四万人。这里在历史上列为四川24大丛林之一。号称“江阳第一山”。
        步上观音阁,有一个彩雕门洞,称为“海印发光”的地方。由于石工精细,所雕八洞神仙及其道领南极仙翁跨鹤驭凤,衫袖飘飘,栩栩如生,许多游人都要住脚欣赏,赞誉不止。出后山门,登上“塔林”,别有一番情趣,极目一望参天松柏复盖满山,给人以翠浪波堤之感,连绵不断的茂林修竹,四季不衰。衬以虎溪之水,潺潺而下,赏心悦目之情油然而生,同伴中有人不禁吟起诗来,说“云峰为我展画卷,我为云峰吟诗篇”。一同伴说:“你们看静观楼名取得多富诗味!”我说:“唐人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诗句,在这里可领略一下吗?”大家兴致极佳,过塔林,沿石级小路观赏“飞泉弱狮”奇观。“弱狮岩”在山左侧。虎溪沿山脚而下,与对面“滴丝岩”遥遥相望。《方山志》记为“飞泉弱狮”胜景。如遇雨天飞泉倒挂,恰似银丝,故名。据传说,文殊菩萨的青狮路过方山,看见飞泉如丝,动了尘凡之念,遂卧于山巅张口去舔,那知雨过天晴,银丝收敛,狮欲饮泉水不得,一直守候下去,致使体瘦骨衰,行动不得。后为云峰寺中兴祖师圣可和尚发现,取名“弱狮岩”,刻上“弱狮”二字,诗题为“过雨万山秋,松径凉如洗,仰面看丹岩,西同坠笠子”。现今犹存。我们依山径小道,曲折攀沿,尽览“太极、飞霞”、“西涧月亮”景点,追溯源头,步步登高,回观脚下群峰,不觉怡然自乐,饱览了“西涧远眺”,古人说是“闲旷幽深”、“几逼桃洞”的美景。
        登上“雪霁峰”,这里有“方山夕霁”名胜。过去每当冬雪初晴,山岭树梢一片银装,夕阳斜照,景色幽美,是泸、纳八景之一,有“九十九峰第一峰,峰深独占古林丛”之说。因山高林密,空气清爽,的确使人流连忘返。

(马中骥)


        〔民间文学〕 方山本来有一百个山峰,为什么只称九十九峰呢?说起来历,还有段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传位于长孙朱允炆,史称惠帝,所号为建文。年轻的建文皇帝登基后,其叔叔朱棣极为不满,密谋夺取皇位。他在后宫放出谣言说:新天子年幼无知,天下人不服,百日之内必遭杀身之祸,要免去灾星,只有出走。
        朱棣把这谣言在三宫六院和文武百官中都传遍了,弄得建文皇帝日不思餐,夜不能眠,终日忧心忡忡。他叫太监请来天台山长老,在宫中念百日清灾经。哪知和尚已被重金收买,借念经文之机,劝建文帝天府一行,到蜀中选个风景幽雅的名山修造行宫。
        建文皇帝听信了长老之言,便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方山。方山虽不如青城山、峨嵋山那么高,但因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曾在这里修炼,最后羽化成仙,建文皇帝决定选在方山上修造行宫。但狡猾的朱棣却派天台山长老跟随,知道建文帝要在蜀中修造行宫,长老便对建文帝说:“佛经言,修造行宫乃百年大业,龙基百座山峰才吉利,江山方能长久。”建文便命文武百官登上方山仔细清点,可是文官去数来只有九十九个山峰,武官去点了又点,还是九十九个山峰,建文帝不相信,亲自去数,连数三遍,也只有九十九个山峰。方山上行宫修不成,建文帝心中不悦,下山而去。他回到京城,朱棣已借口朝中出了奸臣,领兵回朝“除奸镇国”,举行兵变要捉拿建文,幸亏建文帝早有准备,他改扮僧侣,从地道逃出。后来,建文帝又来到方山,听当地农夫说,方山本来是一百个峰,那年皇帝来数时,没有把自己站的那个雪顶山数进去。建文帝听了,又登雪顶山,望着周围的群峰,呆呆的站了很久,脚印都站了一尺深,才怏怏而去。以后,建文帝曾到过泸县的玉蟾,最后到汉安金山寺削发为僧。现在泸县的玉蟾山还有建文帝石刻造像,其形象就是一个披袈裟的和尚。
        因方山雪顶峰留有当年建文皇帝的脚印,来游览方山的人都要去看建文脚印,再去数方山九十九峰。当地人还作有九十九山的连环诗一首来歌咏方山,诗的全文是:“九十九山弯九九,山弯九九九垭口。九九垭口吐清泉,口吐清泉九十九。”如果写成连环,全诗仅十二字:


        口 吐 清 泉 九
        垭     十
        九 九 弯 山 九

(丁庆炎 整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