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江山卧游图》赏析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名画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江山卧游图

清·程正揆作

纸本设色

纵二六厘米

横三○五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等

程正揆的绘画创作,主要是山水画。在他创作的大量山水画幅中,又以手卷的形式为主。而这些手卷,又大都统一在“江山卧游”这个标题之内,以其一、其二、其三……为副标题来作区别。用这样的形式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在我国古代、近代山水画家中,是没有第二人的。

江山卧游图

所谓“卧游”,出自南朝刘宋山水画家宗炳的故事。《南史·宗炳传》中记载,宗炳“好山水,爱远游。西涉荆、巫,南登衡岳,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自此以后,人们就把在家里欣赏山水画叫做“卧游”。宋代山水画家郭熙甚至认为,山水画的创作目的,就是用来解决士大夫因做了官而不能去欣赏自然山水的矛盾的。他说人之常情,是厌烦“尘嚣缰锁”,愿意到大自然中去优游自在地生活。但是,“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又不能不出来做官,做了官,可又不能到大自然中去,怎么办呢?“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见《林泉高致集》)程正揆创作《江山卧游图》,正是从这些思想出发的。他在《江山卧游图》“其七”的跋语中说:“居长安者有三苦,无山水可玩,无书画可购,无收藏家可借,予因欲作《江山卧游图》百卷布施行世,以救马上诸君之苦。”要解决“马上诸君”(即做官的士人)不能够去游山玩水的矛盾,这就是程氏创作《江山卧游图》最初的思想动机。

《江山卧游图》是程氏于顺治六年(1649)到北京做官时开始创作的。据《穰梨馆过眼录》著录的《程青溪卧游图卷》,题款是“己丑夏六月”,即是这一年。但他的标题仅“卧游图”三字,并无“其一、其二”的副标题,大概他最初还未想到以数字来示各种“卧游图”的区别,也未估计到以后竟以“卧游图”来作为他一生的山水画创作的总标题。

在《青溪遗稿》“题舒两吉画卷”的跋语中,程正揆曾谈到:“壬辰、癸巳两年约得六十余图”,今故宫博物院藏有他“壬辰六月”(顺治九年)创作的一卷《江山卧游图》,副标题作“其二十七”,正是在此“六十余图”数字之内。《自怡悦斋书画录》著录的一卷,是第一百零四图,作于顺治十六年,这是他被革职后的第二年。而《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一卷,作于顺治十七年,与前一卷相距仅一年,而指数却是第一百九十图了。周亮工在《读画录》卷二说,程正揆“尝欲作《卧游图》五百卷,十年前予已见其三百矣”。今故宫博物院藏有他七十一岁(康熙十三年,1674)春天画的一卷,是“四百三十之五”。又藏的另一卷,没有数目字的副标题,创作于他临死的那一年(康熙十五年)。由此看来,在其生前,是有可能完成这“五百卷”数目的愿望的。

但程正揆作此图,并不是为了追求数量,每一幅都经过精心设计,构图布局变化多样,笔墨情调各有异趣。如《江山卧游图》“其七”,创作于顺治八年,笔致疏简,结体紧严。画面上层峦叠巘,烟水微茫。山间白云缭绕,清泉奔突。一带茂林嘉树,掩映着亭台楼阁、野村萧寺。隔水有桥梁可通,临溪设栏杆环护。人物往来徜徉,或在静听潺湲,或在坐观云起,恬然自适。整个气氛,就像是一首陶渊明的田园诗。这是他为自己这一类人所设计出的理想生活环境,在这里没有市廛的喧闹,没有官牍的劳形,清静而不寂寞,闲适而不无聊,尽管是避开人世,但还是人间的景色。“其二十五卷”却不同于顺治九年,此卷在笔墨和结构上,较多地吸收了元代黄公望、明代沈周的特点,用笔奔放,粗壮有力。画面上怪石嶙峋,奇峰突兀,巉岩嵂崒,山路崎岖。中间一洞,豁然开朗,内中回廊水阁茅亭,历历在目,仿佛如仙人之所居。以上两卷,均为设色纸本画,而“其二十八卷”却纯用水墨写出,笔酣墨饱,满纸淋漓,潇洒脱略。其使笔运转皴擦处,吸收了元代倪云林的方法,又加以自己的发挥。构图布局,疏简似不经意,而法度自在其中。所描绘出来的古木苍山、孤村茅舍,给人一种荒寒萧瑟之感。此卷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所表达出的思想情趣,是作者晚年心境的写照。

《江山卧游图》的创作,前后有二十八年之久,随着画家遭遇和思想的变化,其中所寄意托兴的思想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程氏曾说过:“青溪道人作《江山卧游图》若干卷,所以补足迹之不到,或山河阻隔,或时事乖违,或限于资斧,或具无济胜,势不能游,而恣情于笔墨,不必天下之有是境也。若夫舆图所载,名山所记,实有是境,好游者又无前数患,而兵火连仍,今昔迥别,山川城郭,举目都非,烟草迷离,怆心特甚,有何托兴,使人踟躇,故又集江山卧游编。六合虽遐,一览可尽,风景如故,心目依然,不知天地之高厚,人事之治乱,此身之古今,穆王八极,何其隘也。”(《青溪遗稿·杂著》)可见他开始创作时,是为了补充游山玩水足迹之不到,用以调剂他的官宦生活;后来却是因为看到改朝换代,看到人事变迁后的昔日江山徒增伤感,才借绘画创作,到画中去找永恒的安慰。这个变化,是从他罢官革职后开始的。罢官革职,使他从清王朝的荣宠中跌落下来,使他“投身新雨露,满眼旧江山”的本来就矛盾的心理,激化而为对清王朝的不满,对明王朝的怀念。他的这一思想不但形之于诗,形之于文,也形之于画。王士祯在题他的山水画的诗中说:“琴中贺若谁能解,诗里渊明仔细寻。古木苍山数茅屋,青溪遗老岁寒心。”正是说他在罢官之后的山水画创作,包括《江山卧游图》的创作的主要思想内容。

故宫博物院尚藏有此图的第四百三十五卷;另外,辽宁省旅顺市博物院藏有此图之第二百四十卷;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藏有此图之第一百九十六卷;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有此图之第九十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此图之第一百五十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