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

2023-03-15 可可诗词网-其他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比兴寓言体作品。近试,临近科举考试。水部,水部郎中。诗中新嫁娘是作者自喻,“夫婿”喻张籍,“舅姑”则喻主考官。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诗的三、四句极为传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完全是白描,而且只写了新嫁娘问夫婿的一句话,便将新嫁娘沉浸在幸福中那亲昵娇羞的神态活现于纸上。诗题暗示、着意寄托的其实只在末句,即以画眉深浅是否入时比喻自己的诗文是否合乎时尚,是否能中主考官的意。诗人的比拟来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很有典型性。
 
   这首诗即使撇开它所寄托的内容,仍然不失为一首描绘闺房儿女情事的好诗,具有其独立艺术价值。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 jìn shì shànɡ zhānɡ shuǐ bù / ɡuī yì xiàn zhānɡ shuǐ bù 》 
    《 近  试  上    张    水   部 / 闺  意 献   张    水   部 》 
    .[ tánɡ ]. zhū qìnɡ yú.
    .[ 唐   ]. 朱  庆   馀.
    dònɡ fánɡ zuó yè tínɡ hónɡ zhú , dài xiǎo tánɡ qián bài jiù ɡū 。 
    洞   房   昨  夜 停   红   烛  , 待  晓   堂   前   拜  舅  姑 。 
    zhuānɡ bà dī shēnɡ wèn fū xù , huà méi shēn qiǎn rù shí wú ? 
    妆     罢 低 声    问  夫 婿 , 画  眉  深   浅   入 时  无 ? 
     
  • 《近試上張水部/閨意獻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昨儿晚上洞房花烛新婚宴尔,今天早上要去堂前拜见公婆。新媳妇打扮好了亲昵地询问丈夫,我所画眉毛的浓淡合不合时下的颜色?

    【逐句翻译】
    洞房昨夜停红烛②,昨晚洞房里点了一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③。等待天亮到堂前拜见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梳妆罢悄悄地问一声丈夫。
    画眉深浅入时无? 看画眉的深浅入时不入时?
  •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时任水部郎中。②停:安放。③舅姑:即公婆。
  • 【集评】 元·吴师道:“朱庆馀,张籍门人,传其诗法,然独以《闺意》一篇知名于时。”(《吴礼部诗话》)
    明·杨慎:“(诗从略)诗人多以美人自喻,……洪容斋云:‘此诗不言美丽,而味其词意,非绝色第一不足以当之。’其评良是。”(《升庵诗话》卷四“朱庆馀闺意上张水部”条)
    清·贺裳: “朱庆馀不能为古诗,即近体亦惟工于绝句,如《闺意》‘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真妙于比拟。”(《载酒园诗话又编》)

    【点评】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考试之前,他向当时以提拔后进而著名的水部员外郎张籍,呈了这首诗。此事详见《唐诗纪事》: “庆馀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馀新旧篇,择留二十六章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馀作《闺意》一篇以献,曰(全诗略)。籍酬之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是朱之诗名,流于海内矣。”此文苑佳话,亦可助后人体味全诗。故而录之。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在唐代,士子应举,有向名人行卷之风。朱庆馀应举时,张籍已诗名卓著。他和韩愈一样,喜好奖掖后进。庆馀来京应试,已向张籍行卷投诗。张“索庆馀新旧篇什,留二十六章,置之怀袖以推赞之。”(《唐诗纪事》卷四十六)虽因张籍推重,庆馀当时诗名已蜚声京华,但临试前夕,诗人感到此系一生前途命运,心里忐忑不安,唯恐一失足而遗恨千古,故写下这首诗,献给张籍。
     
         如果去掉题中的 “献张水部”,仅留 “闺意”二字,而且又缺乏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恐怕会深感自己想象力的匮乏。因为,从诗歌的符号系统所表现出的内容中,我们几乎无法想象这是一首科场角逐前投石问路的行卷之作,而这首诗的妙处却正在这里。
     
           自《楚辞》中创下以夫妻关系或男女爱情比拟君臣师友关系这种手法以来,历代作品采用此种手法的不乏其例,本诗也是用的这种手法。其巧妙之处不仅在于以夫妻关系比拟张籍和朱本人的关系,以舅姑比拟主考官是如何地贴切,而且在于作者在构思上将封建时代文人生活中两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洞房花烛夜和金榜挂名时,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从整体上进行比拟。在科场上,主考官的点划勾勒,对于士子此生升沉起落至关重要,一如古代女子嫁到夫家公婆对她的爱憎好恶,将决定她此生的幸福与痛苦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诗人以旧时婚姻仪式中的 “拜舅姑”这一礼仪比拟自己的考试,是再恰当不过了。新妇一拜而能获得舅姑好感,日后生活将一路顺当;士子一试而获得主考满意,摘桂成功,此生将可能平步青云。故诗人抓住新妇“拜”前心理和士子“考”前心理上的一致,通过女子“拜”前内心的忐忑不安,将自己试前的焦虑心情表现得极为生动可感。淡妆浓抹的美人之焦虑,本就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怜爱,而我们透过新妇的焦虑而窥见一个青年士子试前的不安的内心世界时,更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震动。而这种震动,便是因诗中奇特的构思和奇妙的联想而获得的审美感受。
     
          即使我们排除这首诗行卷的含意,仅仅把它看作是“闺意”,也同样是一首十分精彩的小诗。其精彩之处乃在于它细致感人的人物心理刻画。首句“洞房昨夜停红烛”,“洞房”、“红烛”这两个意象安排出了新婚的特殊环境。“停”字说明红烛通宵不灭。“待晓堂前拜舅姑” 中的“待”字,承得恰到好处,它上接“昨夜”,下启 “晓”。这种“待”,无疑造成了新妇心理上的重压。终于,她无法按捺,于是,便有了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二句。“低声”二字,把新妇的矜持、娇羞、紧张表现得十分细致、生动。对“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担心,不在画眉本身,而在于舅姑的评价。作者正是通过新妇“问夫”这一典型细节的刻画,对人物作了一次心灵的透视。
     
            张籍读此诗后,曾挥笔写了 《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也用比体对朱庆馀的才华作了充分肯定。这两首诗构成诗坛一段佳话,而把这两首诗加以参读,更可体会到朱庆馀诗作的新巧精妙。
     
  •          这首《闺意》从诗面上看,是写一个新娘妆扮完将见公婆时的情景和心理。它选择了极富美学趣味的如画场面:新婚的洞房中花烛未灭,新娘早已梳洗打扮停当,准备到堂前去拜见公婆。由于这是首次拜见,印象好坏关系着她一生幸福,所以她不安而羞涩地请托以终身的夫婿审视一下,自己的妆扮是否合时,能否中公婆的意。“低声”二字传神地刻划出娇媚的新娘又甜蜜又羞涩、既自信又不踏实的微妙心理。
     
         从这首诗的另一个诗题《近试上张水部》看,不难明白诗中另有含意。这是越州才子朱庆余干谒的一首行卷诗。唐代的进士考试并不密封卷。主考官除看学生试卷外,还要考虑此人有无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之称扬、推荐。初唐时陈子昂买琴砸琴,并向赶来听琴者赠文,一时名声大噪。白居易进京后以《赋得古原草离别》干谒顾况而大受赞赏,经广泛推荐,很快闻名于京都。这些都是当时有名的例子。当时张籍任水部员外郎,又是一位大诗人,朱庆余想通过行卷求得他的帮助。诗中的夫婿喻指张水部,舅姑比的是主考官,全诗的寓意为:很快要参加进士科考试了,虽然相信自己的才学,但还是要向您请教,不知我写的诗文能否合主考官的胃口?
     
          这首诗描绘的画面极优美,人物的微妙心理也刻画入微,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更难能的是与其所寓意铢两悉称,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从而不能不使人叹服诗人想象的丰富,构思的巧妙。而这也是它能从无数行卷之作中脱颖而出被众口传诵的原因。难怪张籍读了这首诗后,立即回赠一首七绝,称赞“新娘”是“自知明艳更沉吟”的“越女”,夸他“一曲菱歌敌万金”。此后,张籍又向朱庆余要来新旧诗文二十余篇,经常向人推荐,朱庆余的诗名于是广泛传播,终于,在敬宗宝历二年(826)被“舅姑”相中,考取了进士。
     
          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择留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名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余作《闺意》一篇以献……籍酬之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是朱之诗名,流于海内矣。(尤袤《全唐诗话》卷三)
     
              予独爱朱庆余《闺意》一绝……细味此章,原不谈量女之容貌,而其华艳韶好,体态温柔,风流蕴藉,非第一人不足当也。欧阳修公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斯之谓也。张籍酬其篇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直万金。其爱之重之可见矣。(洪迈《容斋随笔》)
     
  •  
               喻守真评论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的作法时说:“凡作讽喻诗,总要将正意藏起来,专咏别的情事,使人自己去领会,所以最好一线到底,不露一些马脚。”这确实道出了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本诗又题作《闺意献张水部》。如果抛开诗题,只看这四句诗,那确实是一首标准优美的闺意诗。
     
            诗的首二句写,刚刚结婚的新娘子,于昨夜晚间在洞房之中,红烛整整亮了一夜,渲染了新婚之夜的喜庆气氛,其间新婚夫妻间的欢乐恩爱情景不言而喻。唐时风俗,姑娘晚上结了婚,次日清晨新娘子才能拜见舅姑(公婆)。因此,第二句说等到清晨(待晓)就准备去拜见公婆了,结婚后第一次拜见公婆,这是个极为重要的礼节,给公婆的第一个印象如何,这关系到自己今后的命运,因此这位新娘子在拜见公婆前,极力打扮自己,经过一番细致地梳妆打扮之后,自己还有些信心不足,于是在“妆罢”还要压低声音问问自己最亲爱的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后两句描摹出新娘子的娇羞之态和心理活动。由于是新婚,所以她即使是对丈夫说话,也只能“低声”,又因为她知道丈夫最了解公婆的性格爱好,因此,她才问丈夫自己的妆束打扮是否合乎潮流,是否能使公婆满意。全诗写得细致、生动,富于情趣,是一首美妙的闺情诗。
     
             可是,上面所说只是这首诗的表面的意思,实际上,在这表面意思的背后,却隐藏着另外一种真正的意思,也就是诗人写作本诗的主要意图。从诗题来看,无论是《近试上张水部》也好,还是《闺意献张水部》也好,总之都是临近科举考试时把这首诗献给水部郎中张籍。作者又为什么在临近考试时向水部郎中张籍献上这样一首闺意诗呢?这还得从“论其世”说起。原来在唐代有应试的考生向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行卷,以求其在主考官面前称颂自己的习气,从而达到考中的目的。据尤袤《全唐诗话》载:“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择留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余作《闺意》一篇以献。”从这段记载,不难看出,朱庆余写这首诗献给张籍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张籍对其作品“推赞之”,从而达到“登科”的目的,可以说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张籍接到朱庆余的这首诗后,便也仿照朱的做法酬答了一首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庆余写新娘,张籍写越女,可谓尔以女来,我以女往。尤其巧妙的是,朱庆余是越州(今浙江绍兴)人,越州还有个镜湖,故张籍将朱庆余比为越女,这位越女在镜湖中照见了自己的倩影,这与朱诗对镜梳妆相应。“自知明艳更沉吟”则与朱诗“妆罢低声问夫婿”二句呼应。张籍诗的最后两句则是借赞美越女菱歌来颂扬朱庆余的作品,让他放宽心,自己一定在考官面前称颂他的佳作。从此之后,“朱之诗名流于海内矣。”( 《全唐诗话》)
     
              将“正意藏起”,专咏别的情事的讽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楚辞》中有这类诗,汉朝也有这种诗。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死后不几年,吕后便独揽了朝中大权,她大封吕家族人为王侯,千方百计地排挤刘氏宗室。一次,在吕后主持的宴会上,朱虚侯刘章被任命为监酒官。席间,刘章便吟了一首《耕田歌》:“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首诗,表面上讲的是种田的事,实际上是针对吕后的篡权野心,诗的后两句是说,非刘氏的杂姓王侯都要铲除。宋朝诗人杨朴在《七夕》一诗中写天上的织女“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诗中所说的“人间”的“已多”的“巧”,已不是织女织布的巧艺,而是剥削阶级中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相欺骗,耍弄权术,机关算尽的丑恶伎俩。可见,将正意藏起的讽喻诗,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写诗手法。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