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端礼《御街行》

2024-04-23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晁端礼《御街行》晁端礼

晁端礼

柳条弄色梅飘粉。还是元宵近。小楼深巷月胧明,记得恁时风景。庭花影转,珠帘人静,依旧厌厌闷。如今对酒翻成恨。春瘦罗衣褪。王孙何处草萋萋,辜负小欢幽兴。谁知此际,有人灯下,偷把归期问。

四梅图(之一)【宋】扬无咎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弄色:显现美色,词中形容柳条的婀娜妖娆。②胧明:微明,形容月色朦胧。③恁时:那时候。④厌(yān)厌:微弱,精神不振的样子。⑤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⑥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鉴赏 此词写的是一个闺妇在元宵佳节临近时思念恋人。全词穿梭在回忆与现实当中,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开篇写“柳条弄色梅飘粉”,看似引出下句“元宵近”,点明时令特色。实质上,此句化自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遗》诗“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词人此刻是欲扬还抑,“不忍见”和“空断肠”皆是难言之隐,怎见得呢?近元宵佳节,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可是女子并不见得为眼前景欢愉,她的心所牵挂的是“恁时风景”。那时候怎样呢?一句“小楼深巷月胧明”欲说还休,月色朦胧照映下的深巷楼阁,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可是此时此刻,却只有女子独自对窗思人。“庭花影转,珠帘人静,依旧厌厌闷”,意思是说月亮转过中天,庭院里的花影已经转到另外一边,可是思妇还是无法成眠,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借回忆往事慰藉此刻的孤寂。“依旧”暗示了这样的情形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此句融叙事于写景,亦是融抒情于写景,“厌厌闷”的真实写照最见真性情。

“如今”启下阕,表明词人要着意描写回忆往昔的女子此时此刻的情形。“对酒翻成恨,春瘦罗衣褪”可用“对酒销愁愁更愁”“为伊消得人憔悴”解释。不过,女子却是对酒不解愁而成恨,“翻”字在表明恨意陡起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不过是女子一时的气恨,还是因爱生恨。采用拟人化手法写“春瘦”,意思是说春日和暖罗衣褪。“春瘦罗衣褪”由“一成春瘦不胜衣”(毛并《浪淘沙》)演化而来,实质上是说女子为春伤情而瘦下来,因而“衣带渐宽”。在对女子的行动、形体进行细微描叙之后,词人又转入了对女子内心的揣度。“王孙何处草萋萋,辜负小欢幽兴。”王孙为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汉淮南小山《招隐士》中有诗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表示盼望出游在外的王孙归来。后遂用“王孙芳草”作思慕远游未归者的典故,词人在此化用《招隐士》语表现闺中人思念远人的情怀,此情怀最见情深的是,女子心想:可惜你现在身在他乡,真是辜负了大好春光,否则对酒小酌,多有优雅兴味。要说本词至此,情感已经表现得恰如其分,可是词人似乎觉得余兴未尽,偏加一句“谁知此际,有人灯下,偷把归期问”结拍,进一步摹尽女子的心态,思念终归是思念,最要紧的还是盼着你早日归来。此刻再想前面的“翻成恨”,不禁莞尔一笑,写相思至此,完美已极。

作词,向以融情于景为易工,情语结体实难,在情与景中出入自如尤难。本词自是较好地做到了情感收发自如,该行该止,恰到好处,情感开阖有度;情不自禁,汪洋恣肆,结句则不妨说尽无穷意。(龚远会)

链接 宋代的元宵节习俗。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元夕节”,节期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最主要的节日习俗为张灯,此俗相传源于汉代以灯火祭祀太一之举,至唐代已演变为观赏花灯的娱乐性活动。宋代,张灯、观灯之风尤盛。唐代张灯为正月十四至十六共三日。乾德五年(967),宋太祖诏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南宋淳祐三年(1243),又增十三日张灯。徽宗、钦宗及南宋时还常有前期试灯预赏之举。宋时花灯制作极为精致,并有专门的灯市,其品有琉璃灯、白玉灯、珠子灯、羊皮灯、罗帛灯、走马灯等,“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张灯还要结扎豪华灯山,如徽宗时一过冬至即于皇城前搭建“鳌山”,上饰彩帛,绘有神仙故事,“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其顶贮水,不时泄下,状如瀑布。灯山左右以彩帛结成文殊、普贤像,手臂活动自如,手指出水五道。自灯山至附近大街,约百馀丈,以棘刺围绕,节制观者,称“棘盆”。其内彩灯照耀如同白日,中设两竿,高数十丈,饰以彩绘,上悬纸糊百戏人物及仙佛车马等像,风动如飞仙。灯山左右门上以草把缚成戏龙,遮以青幕,密置灯烛数万盏,远望似双龙飞腾。南宋时张灯更“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周密《武林旧事《 元夕》)。节日期间,祠部规定官衙休假三天,官府亦免公私房租三天。朝廷例赐二府长官宴。夜晚,城门弛禁,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皇帝、妃嫔登城楼观灯,京城百姓亦群集观赏。乐棚内伎乐奏曲,声闻十余里。表演奇术异能、歌舞百戏者鳞次栉比,击丸蹴踘、踏索上竿、傀儡、魔术、杂剧、讲史、猴戏、鱼跳龙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及卖药、卖卦、沙书地谜等,奇巧百端,应有尽有。时已形成元宵打灯谜之俗,《武林旧事》载:“有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茶坊酒楼多通宵营业,街巷中则充斥叫卖各种时新食品的商贩,及巡行表演的市井舞队。人们还燃放烟火,以助节日之兴。观灯时,南宋妇女多穿白衣,并佩戴珠翠、闹蛾、灯球等饰物。盛行的节日食品有乳糖圆子、水晶脍、科斗粉、豉汤、韭饼等。道教以元宵为天官赐福之辰,故宫观、州府皆设上元醮,诸狱修净狱道场;民间则有迎紫姑、祭蚕神、祀门户等活动。时例以十八日夜或十九日“收灯”,晏殊《正月十九日》诗:“楼台寂寞收灯夜,里巷萧条扫雪天。”即写此情景。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