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徒

2023-04-16 可可诗词网-散文精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字典上的解释,色多是指女子之颜色。好色多指男人贪爱女色之行为。其实,女子也好色,也爱男子的美色。这里且说男子之好色。

有人戏说,男人戒“色”,有四大类型。

第一类,无欲则刚。此是释迦牟尼的理论。即所谓“众生重果,菩萨重因”。事情发生后,你处理得多么得当,多么完美,也不如在事情的萌芽阶段,就做出抑扬顿挫的决断来得高明。好色者,显然是迷于外相,丧失了本我,所以在源头上,就应该破除对色的痴恋,做到心地澄静,无“色”可好(这……也太难了点儿吧?)。是啊,任凭天气如何炎热,日头如何毒辣,人家佛释迦牟尼也不会在一棵树下乘凉超过三天,以免日久生情,坠入六道轮回。按照佛家的结论: “有”的最高境界就是“无”, “色”的最高境界就是“空”。可是,理儿不能讲一面儿,佛家大师毕竟是少数,多数还都是五味杂陈的凡夫俗子。这样“无”来“空”去的,还活个什么劲儿嘛!恐怕不行!

第二类,色不色,间求吾色。这是老子的理论。老子强调“知雄守雌”, “以柔克刚”, “不为天下先”。他认为,任何事情做得太过分了,过火喽,也就离完蛋不远了。老子从不刻意地去反对什么,也从来没有执着地追求过什么,任其自然而已。说他好色,他或许真没有痴迷过?说他不好色,他或许对色也暗中向往过?总之,游离于色与不色之间,即可超脱色的束缚,事情原来就这么简单。无可无不可,率性自然,便是真知。按照道家的结论:若即若离,似有还无,乃好色的最高境界。可是,自古道德大师也是鲜见,如此若即若离,似有还无。以至搞不明白已是哪头儿的了,岂不更乱套了吗?恐怕还不行!

第三类,中庸之道。这应该是孔子的理论。 “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的动因在社会伦理, “好色”的动因在自然本能。人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孔子不偏不倚,无意于偏废某一端。孑L子感伤的是人们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肉欲,而不注重礼义教化,打破了本该有的灵肉平衡。孔子还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讲的是理性认知, “好”指的是感性印象,只有讲二者完美地中和成“乐”,才能达到乐在其中,陶然忘物之境界。发乎情,止乎礼,才不至于亵渎了那份真爱。按照这个结论:过犹不及,不及更不及!恰好合适便是奇绝完满。可是,谁又能天天腰里掖着把尺子,手里拎着公平秤,做事儿这么有准头儿呢?恐怕也不行!

第四类,大而化之。这是孟子的意思。孟子见齐宣王,宣王说: “我啊,有毛病。好色。”孟子说了:“好事儿啊,大而化之!”宣王问: “你……什么意思嘛?别说字儿话,我听不明白。”孟子说: “如果大王能够施行仁政,关心国事,体恤民疾,令普天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岂不美哉?倘能做到与民同乐,老百姓还唯恐你不好色呢!”孟子这个好色理论最冠冕堂皇,真是有点儿大而化之了,风马牛嘛!话题都说飞了。恐怕更不行!

食色,性也。男人都好色。就有刁钻的朋友刁钻地问过我: “老谈,你好色不?”我回答: “我怎么能不好色呢?我总得知道谁谁长得好看吧?”

好色,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但就有不愿意承认的。生活中的经验是,说谁是好色之徒,谁也不干;如果让谁承认自己不好色,谁也不干。于是,就在语言概念上找引申,找升华,往审美上扯。好色而不淫,大概就是这样一句自欺欺人的遮掩话儿。

好色即使是一种弱点,也是人类的弱点。不好色就算是个优点,也与人性无关。由此说开去,这里边有一个方向上的问题。丈夫对妻子好色,社交活动场合,夸奖漂亮女人(或者那女人根本不漂亮,却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漂亮的女人),是古今绅士的必修课。女人在丈夫面前,或者在情人面前,或者在社交场合,大加卖弄自己的美姿美色,同样属于淑女端庄举止的正经学问。时下,性感、风情、风骚之类的名词中,那贬义的成分,早就被抽空了、风干了、或者置换了。眼下风气大开,备不住您哪天能撞上一场脱衣舞呢,您看着舞台上,那些脱光了衣服的漂亮女子迈着猫步走来晃去,男人们却硬要端出非礼勿视的表情,女人内心遭受的打击不沉重吗?一似手里的股票到了跌停板。

古人早就弄明白了这点儿事儿:人有两种,一种只是好色。一种是好淫。色与淫,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心,一个是迹。讲“食色性也”,应该是论心不论迹;讲“正人君子”,应该是论迹不论心。

较真儿起来说,或者只有两种人不好色。一,上帝的追随者。是信徒。二,一心想得到权力的。他们的内敛,使“色”必须蒸发掉。权力对人心的争夺,不亚于情欲啊!

写到最后,咱们该总结了:一,好色是自然本能。是生命的常态。不分男女。二,人类中的女性,比男性进化程度更高。除去经济情况(注意,这句话是前提),常常是女人挑剔男人的品质,男人则更注意女人的相貌。三,我们定义好色之徒之时,更要注意其社会角色。有身份的人,不会去大街上耍调情。如果说, “风度”还是一句有根据的靠谱儿的话,那么,权贵们的好色是有讲究的。经验告诉我们,有钱的绅士们,有势力的政要们,永远不会在街上调戏异性。

说尖刻

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工友,姓席。席工友技术好,有能力,工作干练。且待人热情。平常遇事,也肯伸援手。可是,谁也不乐意跟他在一起工作。为什么?他那张嘴厉害。说话必争上风,忒伤人,工友都怵头。他师傅都说,你们千万别让小席逮住话把儿,他能句句话说到你骨头里去。怎么贬损怎么说,让你周身发凉,喘不上气儿来。说白了吧,这位席工友就是说话太损,尖刻。由此,他到退休,也只是混了一个工会小组长。唉!都是吃了嘴的亏,这不耽搁事儿嘛!

尖刻,就是尖酸刻薄的缩写。什么是尖刻?大概我们都领教过——那种说话尖酸者,待人刻薄者,只要我们与之遭遇,他只要一张嘴,大概我们无论多么美好的心情,都要瞬间崩溃。如果赶上过年,吃饺子也不香了。

有人说,言语尖刻者,智力超人。什么意思?尖刻应该是一种才能?的确!

尖锐与尖刻不同。尖锐是偏中性的词。我们或许都经历过,真正的尖锐批评,多是一针见血,找到了重点。扎到了穴位。尖锐之痛,让“被尖锐者”有痛快淋漓,刀劈斧剁的快感;真正尖锐的效果,往往是大汗淋漓之后,血脉通畅,恍然彻悟。

而尖刻呢,在同情与怜悯方面,从来都缺少储备,或者说,他早已清仓了同情与怜悯的股票。假若你三生不幸,与一位尖刻者遭遇,不出两句话,你就能感受到他的语言,有钻石划破玻璃般的力度。他的情商与智商,眼睁睁就变化为语言的尖刀,当胸刺来,洞穿你的自尊。你甚至能听到那尖刀刺进你五脏六腑时那血淋淋的声音。你平日里或许还自我感觉不错的思维能力,瞬间就会尸横遍野;你或许一向还认为自己不错的口才与机警,顷刻就会血流成河。你或许用了几十年的工夫,建立起的自尊与自信,在对方的谈笑间,登时灰飞烟灭,土崩瓦解。而他绝对没有“穷寇勿追”理念,他要斩草除根,他要用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你这头已经不堪重负的骆驼。你的最后阵地也会飞快地丧失殆尽。你立时就有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难堪。你一番刻骨铭心的死去活来之后,你的内心世界能不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吗?

有人说过:尖刻,有时是一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嫉妒与仇恨,有时是一种被严密的逻辑包装了的诽谤与污蔑,有时是一种大材小用画蛇添足的深刻与高明,或者是一种弱肉强食的坦率与真挚,或者是一种踏着他人尸骨舞蹈的自夸与炫耀。对么?

或许,尖刻应该是一种迷失了方向的智力。它在臧否人物方面尤其见长,犹如酒鬼见五粮液,赌徒遇老虎机,色狼人烟花巷。若是恰在此时,他心中那一份激情与愉悦,常人很难想象。一番高屋建瓴的品评之后,其魔鬼般的语言才华,彰显姿态,无一遗漏。它能够把正常的批评,演化为极端的讽刺与挖苦,一路攀升到纯净而高雅的艺术顶点。旁听者必然能体会古人何谓三寸不烂之舌。他能把林黛玉贬损成孙二娘;能把唐三藏说成花和尚。口如剑戟,舌如刀枪,句句皆能让你失魂落魄。总要让对方处于不得好死命悬一线的境地。如此的尖刻者,您……还不躲闪着点儿吗?

还是要搞清楚,尖刻是如何让智力歧途亡羊的?有位学者对此曾做过一个政治的比喻,尖刻永远是在野势力,天然与庙堂对立。它是才华不被重用.或者满腹才华暂时找不到出路时的横议方式。以谈歌在企业混迹多年的经验,颇有体会,任何企业,被压制的人才越多,尖刻者则越多。各种人才,总是被有见解的企业领导,很有必要地安置在某一个容器里,比如提拔、比如待遇、或者处分。否则,尖刻就会泛滥成灾,自由主义议论便如野草一般蓬勃。 还要搞明白,尖刻者永远喜欢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尖刻者永远缺乏战略目光与素养,他从来不会谋划一世,总是逞能一时,他永远精通战术,用奇兵,走偏锋。智力这种东西,越是放纵,似乎越是容易增长。只有傻瓜才说头疼脑子累,聪明之士则永远担心脑子无事可做。当某人被指责为过于尖刻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做不到不尖刻了。由此讲,尖刻又是一种惯性。

大多的尖刻,起初总出于被动,如小猫受惊时的发难。虽然你感觉到敌意,但是他只是在正当防卫。一旦尖刻放纵起来,他会主动出击。其实不必大惊小怪。尖刻对环境构不成实际危害,换句话说,尖刻使得社会趣味更加丰富了。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尖刻,是不是我们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再打一个不大成立的比方:尖刻更像辣椒、葱、姜、蒜之类,或者烟、酒、茶、糖之类的东西。多了不行,没有,也是一种缺乏。对么?

在真正的思想者那里,从不会拿弱者练靶。尖刻只是他嫉恶如仇的出口。尖刻是语言的刺客。顶级的尖刻者,多是图穷匕见,才奋起最后一击。如霹雳,如闪电。

有意思吗?还真是有些意思。尖刻是一种毒品,凡是毒品都会上瘾。

苍天在卜,造物主为什么发明了尖刻?

写到这里,想起来有人提过一个问题:这世界上,是男人尖刻,还是女人尖刻?

有答案吗?如果有答案:世间男女都一样。如果尖酸刻薄起来,彼此之间,针尖麦芒,不分雄雌。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