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

2024-09-11 可可诗词网-词语故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始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门人”的称呼。这时的“门人”是对传授学业的先生而言,指受业弟子。孔子聚徒讲学,无论亲自聆听他教诲的人,还是听他的弟子传授学问的人,一律统称“门人”。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是说孟子是子思(孔子孙)的门人教出来的。另外,那时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食客也称为“门人”。如《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七年》载:“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

“门生”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宣帝时,东汉时,“门生”的称呼已非常普遍。欧阳修《集古录》卷二载后汉《孔庙碑阴题名》说:“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事实上后来没有传授学问而在门生名录的人,也称门生。甚至一些依附名势者也称自己是门生。这种门生根本与学问的师承无关。此种风习一直沿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以后,由于科举制兴起,“门生”含义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科举的主考官被称为“座主”,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新五代史·裴皞(hào)传》载:“宰相马胤孙、桑维翰皆礼部所放进士也;后胤孙知举放榜,引新进士诣皞,皞喜作诗曰:‘门生门下见门生。’”由于及第者感激“座师”擢拔之恩,“座师”把“门生”视为嫡系亲信,往往形成某种派系,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势力。鉴于这种情况,后唐长兴元年,有人曾上奏朝廷,建议“今后及第人,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但既然实行科举制,这种关系就很难禁止。宋、元、明以后,“座主”和“门生”这种特殊的密切关系一直保持未变。清代“门生”与“师长”间的政治色彩逐渐淡漠,恢复为师承授受的学问上的关系。

今日更新
  • [2018-09-3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