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

2018-09-27 可可诗词网-词语故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呕心: 吐出心来。沥血: 滴血。比喻耗尽心血。该成语由“呕心”和“沥血”两词组成。

“呕心”一词,见于《新唐书·李贺传》。唐朝诗人李贺,自幼聪明,能诗善文,可惜只活了27岁。李贺作诗,一般不是先确立题目,而是每天早晨骑着马,边走,边看,边构思。遇到好的题材,立即吟咏成诗句,写在纸条上,放进背袋里,回家后再整理成篇。母亲看见他这般刻苦,很为他的健康担心。“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意思是说,母亲见他一天写那么多,叹道: 照这样下去,这孩子连心血都会耗尽了。《文心雕龙·隐秀》亦载:“呕心吐胆,不足语穷。煅岁炼年,奚能喻苦?”后来则称优秀的作品为“呕心之作”。

据《吴下谚联》载: 清初有一文人戚价人,所著文章雄深古健,每写完,则呕血两点于纸上。人们称戚价人之作,字字从心坎中出。从此,人们称费尽心思、耗尽精力的写作之举为“呕心血”,并引申为: 为了某事而费尽心血。

“沥血”一词,见于唐·韩愈的《归彭城》一诗,其中有“刳(kū)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两句,意思是说: 把肝剖出来作为纸,让血滴出来作为墨水,来书写文章。

后来,人们据此归纳出“呕心沥血”这一成语。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今日更新
  • [2018-09-3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