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灰
亦称“扒灰”。民间把翁媳眉来眼去的不轨行为或通奸的丑恶现象称之为“爬灰”。其由来说法不同。
① “爬灰”是偷媳的隐语。据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载,从前,神庙遍地,香火旺盛。为了敬鬼神,人们往往大量焚烧涂有锡箔的纸钱。天长日久,锡灰渐多,庙主将锡灰出售,倒能获得好价钱。消息传出,贪利之徒就往往到寺庙中偷扒锡灰。“扒灰”,偷锡也。锡与媳同音,偷锡就成了偷媳了。
② 源于“偷锡”。过去民间日常用具多为锡制,像锡茶壶、锡酒壶、锡汤罐等。农民要打制这些锡制用具,往往把锡匠叫到自己家里铸造。锡匠偷锡,只得将已经熔化的锡水偷偷地倒入炉中,待无人时再将炉内的炭灰扒出,然后把藏在里面已经冷却凝固的锡取走。锡、媳同音,人们便将“偷媳(锡)”称为“扒灰”。
③ 爬灰是“污媳”的隐语。清代李元复《常谈丛录》载:“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膝污也。”爬灰必污膝,“污膝”与“污媳”谐音,故称翁媳乱伦为“爬灰”。
④ 还有一说也见于《吴下谚联》,说是王荆公(安石)的儿子早死,儿媳另筑小楼居住,荆公时往探望,儿媳错会荆公的用意,在墙上题诗,有“风流不落别人家”之句,荆公见了,忙用指甲抓去墙上的灰粉。“爬灰”就是这样来的。
此说与史实不符。王荆公的儿子名雱,字元泽,娶妻庞氏,因元泽患神经错乱症,夫妻失和,于是荆公做主把儿媳改嫁了别人(其时元泽尚未死去)。此事见于多种宋人笔记,足证荆公爬灰之说实属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