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根错节
盘: 盘旋。错: 交错。树木根干枝节盘屈交错。原比喻事情纷繁复杂,不易处理。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东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羌人和匈奴人几乎同时从西方和北方侵略刘汉王朝。大将军邓骘在讨论如何对付入侵者的策略时,提出放弃西面、集中力量应对北面入侵的作战方针。对此,多数大臣表示同意,而职位较低的虞诩却不同意,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邓骘看到竟然有人敢于反对他的主张,很是恼火,他暗暗记下,准备找机会除掉虞诩。
不久,朝歌(今河南淇县)一带发生乱事,人民造反,攻杀地方官吏。邓骘认为整治虞诩的机会来了,于是提出将虞诩派往朝歌当县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邓骘的用心,虞诩的知心朋友也都深为他的安全担心。但虞诩并不在乎,笑曰:“有志气的人从不挑拣容易的事做,不回避困难,这是为人臣者应该具备的,不遇到盘结的树根、交错的枝节,怎么能识别出刀斧的利钝呢?”虞诩到朝歌后,很快平息了动乱,得到皇上的信任和嘉奖,调任他为武都太守。后来他又带兵打退羌人的入侵,官至尚书仆射。
现在“盘根错节”多用来比喻势力根深蒂固,不易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