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炎附势
炎: 热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有权有势的人。指奉承和巴结有权有势的人。语出南宋·陈善《扪虱新话》。
书中记载了两件事: 北宋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的时候,深得神宗皇帝信任,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讨好奉承他。王安石字介甫,所以许多人给自己取字号时也用一个“甫”字,以表示对王安石的景仰。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又成为人人责骂唾弃的对象。另一件事是唐朝宰相令狐绹,宣宗时执政十年,权倾内外,同族之人很多都去投奔于他。“令狐”是一个少见的姓,所以这位相公一见是同姓的人前来求见,总是刻意关照。于是一些单姓一个“狐”字的人也在姓氏之前加个“令”字,冒充宰相的本家前来攀亲。
陈善叙述了这两件事情之后说:“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自非盛德而居大位者,其不擅权以欺主,则必护短以立威。此小人常态,于今何足怪云。”又《朱子语类》卷八十三:“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
目前所见辞书多以《宋史·李垂传》“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为此语出处。但,第一,《宋史》修成于元代,晚于《扪虱新话》和《朱子语类》;第二,《宋史》上是“趋炎附热”,与“趋炎附势”尚有一字之差。所以以《宋史·李垂传》作为这条成语的出处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