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
孺子: 小孩子。意思是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语出《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表字子房,原是韩国公子。秦始皇灭六国时,张良与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预谋刺杀秦始皇,但是没有成功。秦始皇下令通缉他们,张良改名换姓隐居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
一天,张良闲游至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身穿粗布衣的老人(黄石公)。老人故意将自己穿的鞋扔到桥下,要张良帮他捡回来。张良看他年岁很大,没有拒绝,下桥将鞋子捡来,跪在地上帮他穿上。老人笑了笑,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张良对老人的举动很不理解,目送他远去。可不一会儿,老人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约张良五天后的黎明,再到桥上相会。
第五天早上,张良遵守约定来到桥上,可是迟到了,老人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为什么比老人到得晚?过五天再来吧!”第二个五天又是如此。张良知道这是老人有意考验自己,于是第三次没到半夜,就到桥上等候。老人到后很高兴,掏出一部书递给张良,说:“你把这部书读通了,将来就可以辅佐帝王建功立业。”说完飘然而去。
天明之后,张良掏出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便认真地研读起来。后来,刘邦起兵反秦,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留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