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下》:“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释义】 汉武帝刘彻为求仙曾于长安建桂馆,令方士候神仙。 【例句】 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
【出典】 见“郄诜第”条。 【释义】 晋郄诜对策第一,自喻为桂林一枝;后因以桂枝喻指功名。 【例句】 ①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岑参《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2054)这里借以表示期待韩巽中举。②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
【出典】 晋·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仙见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据《初学记》卷一引)。 【释义】 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树,后世用作咏月的典故。 【例句】 ①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653)这里借本典表现灵隐寺桂...
【出典】 《楚辞》汉·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释义】 《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语,描述了使人淹留的山中景色;后因以“桂丛”喻指隐居之所。 【例句】 ①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陈子昂...
【出典】 见“爨丹桂”条。 【释义】 见“爨丹桂”条。 【例句】 ①长安玉桂国,戟带披侯门。(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4436)这里谓长安物价昂贵。②粮薪极桂玉,大道生榛刺。(李群玉《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6576)这里以“粮薪桂玉”表明自己...
【出典】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东汉·郑玄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汝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埙篪。” 【释义】 埙为古代陶制吹奏乐器;篪为古代竹制吹奏乐器。《何人斯》有语,以埙、篪相应和比喻兄弟般和谐。后世用作咏兄弟和睦的典故,...
【出典】 《文...
【出典】 见“丰城剑”条。 【释义】 见“丰城剑”条。 【例句】 ①掘狱即埋剑,提刀见发硎。(杜甫《秦川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2427)这里以沉埋之剑自喻,自叹沉没。②埋没剑中生紫气,尘埃瑟上动清商。(窦庠《...
【出典】 《后汉书》卷八十六《张皓传》附《张纲传》:“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多树谄谀,以害忠良……仅条其...
【出典】 《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释义】 晋人庾亮死,下葬。何充以“埋玉树”为比喻,表示伤悼。后世用“埋玉树”喻指英才之死。 【例句】 ①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出典】 《左传·昭公七年》:“人有言曰,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礼也。”晋·杜预注:“挈瓶,汲者,喻小知。为人守器,犹知不以借人。” 【释义】 挈瓶为古代汲水用的瓶子,春秋时人以“挈瓶之知”比喻知识浅...
【出典】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
【出典】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东汉·应劭注:“《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祗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 【释...
【出典】 见“泰阶平”条,参见“三台”条。 【释义】 泰阶为星名,即三台。古人有“在天为三台,在人为三公”之说;因以泰阶代指三公。 【例句】 小臣叨备位,歌咏泰阶前。(郑谷《入阁》7727)诗咏天子出御便殿。这里以泰阶转指朝列。...
【出典】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典】 《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释义】 庄子在《齐物论》中曾以秋毫比“天”为大,泰山比“天地”为小,阐述其齐物思想。 【例句】 独佩一壶游,秋毫泰山...
【出典】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
【出典】 见“吹箫”条。 【释义】 萧史一作箫史与秦穆公之女弄玉结为夫妻,能吹箫引凤;后因用秦箫作为咏驸马的典故。 【例句】 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2412)这里用萧史事以切驸马。...
【出典】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贾谊上疏陈政事曰:“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壮则出赘。”东汉·应劭注:“出作赘婿也。”唐·颜师古注:“谓之赘婿者,言其不当出在妻家,亦犹人身体之有肬赘,非应所有也。一说,赘,质也,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也。” 【释...
【出典】 见“凤楼”条。 【释义】 传说春秋时,萧史及秦王之女弄玉学箫成仙,其所居凤台又称凤楼。后世转以“秦楼”代指公主宅第。 【例句】 ①屡向秦楼侧,颇过洛水阳。(李峤《凤》719)这里用弄玉在秦楼跨凤成仙事,借以咏“凤”。②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