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承《金陵游记》

2019-06-21 可可诗词网-名胜游记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叔承《金陵游记》

王叔承

鸡鸣山,在都城内隅。帝王功臣等十庙,浑仪台丽焉。庙貌仪器数十,皆瑰玮奇观已。山半有凭虚阁,受远近山。禁城宫殿,官署民居,如云苑囿树出没,目眦可罗,置掌可列,而万山屏障森开也。

出太平门而北,曰太平堤,长可三四里,阔丈有咫,高倍之。修木阴阴夹道。门左城麓瞰湖,城堞右被山脊。山即紫金山,孝陵所奠,一曰蒋山,诸葛氏所谓钟山龙蟠者,是也。钟山顺堤而拱东北,林樾蓊郁,中抱莲池禾田田舍。湖曰玄武,西拥堤岸,中有小城廨宇,系国家藏图籍所。湖际多远山,环合其一面。莲花百顷,时红碧倾堕,嫣然作秋态,如汉宫晚妆,为游观音庵首途一胜云。观音岩,在观音门外。门嵌入山阙,自山阙左折,由石径抵寺,径有小山,中阙如门。昔达摩祖折芦渡江时,梁武遣使策骡追之,至此两峰忽合,而夹骡不得前,命曰夹骡峰。自峰而下,缘山根水涯为径,由径登石台,台之西最高者,曰观音阁。朱阁悬空而构,大柱插入江际,面江背崖。崖石断断衔阁,阁中石半侵佛背。江帆乱走阁下,隔江遥山,横翠千里。一杯在手,觉凭栏之非我矣。自崖道旧径,逾桥而西数百步,至燕子矶。孤岭突立江上,崖之脉分胜也。铁锁贯足,江水抱其三面,一二亭表之,巅之亭最可憩望。去亭百步,有飞崖俯江。俯身岩上,攀木垂首而视,风涛舟楫,隐隐其下也。矶崖之下,多渔人设罾。或依沙洲石濑为舍,或浮舍水上,或隐其身山罅,或就崖树下悬居,或将鱼蟹向客卖,换青钱,或就垆换酒竟去。悠悠天地,此何人哉! 紫金之阳,瞻孝陵而南,得灵谷寺。其径万松林交荫,可五里所。寺背峭壁,回抱如城。有琵琶街,即梁昭明读书处。盖街下多垒甕,人鼓掌,则声应如弹丝,因名。有胡僧八功德水,有志公禅师塔,塔为国初时所建,事详别传。有吴伟画壁。有鹿千百成群,戏游草莽,或穿入僧舍,与游客相狎逐。其悬铜牌者,盖高帝时所蓄矣。

南出聚宝门,可四十里,抵牛首山。双峰矗天,遥见亭榭缀嵌石壁。从平径逶迤而上,峰首寺曰弘觉。门内石级,数丈峻立,命曰白云梯。左右交覆,古松奇树,苍翠欲滴。尽梯左折,登七级浮图,又上登观音阁,则见净图之巅矣。历峻级再上兜率崖,倚空崒嵂,如垒如凿。穿佛殿后,脱屐攀危石而上,曰舍身台。围可五尺,小石塔立焉。塔旁小树,衣带垂浦枝叶, 盖游女子所系, 以代舍身。 山之险, 此其最者。出文殊洞,逾岭至西峰辟支洞,洞有隙通明,大有文殊。其前,则辟支舍利子塔也。禅堂右室,闭其门,返照映浮图影,从门隙倒挂佛案帷上,作金色。早时日以东来,又空影而黑也。石台有银杏,可三人围,中枯如石,傍干蜿蜒如龙,垂其阴,覆台下石井。井曰虎跑泉,清冽并东封白云泉井,而白云以大岩石垂覆焉。牛首南度三四岭,可五里危磴,至献花崖。穿石洞,缘藤萝而上,登其顶,曰芙蓉阁。芙蓉挂崖际,崖益诡秀,如巨灵驱万石至此,欲坠未坠者。相传僧懒融讲经于此,有百鸟献花之异。而识者又以牛首为天阙不诬耳。报恩寺,浮图九级,文石雕瓦,千奇万丽,金碧烛霄,世所希并。雨花台即童然高丘,而寥廓受景,争胜鸡鸣,此亦牛首首途之胜也。

客曰:“观音崖以江为胜,其金焦下北固上邪? 朱阁奇绝,则过金之江天,西湖缥渺,当伯仲玄武。而牛首之胜,亦吴越间宜有矣。”余谓京师内城,珠宫玉殿星列,碧柳千树,鸣鹭好鸟,万个山泉,海岛芙渠万顷,日暮水霞氤氲,凫鹥鸥鹭,群飞窈窕,绛衣仙佩,隐见其间,宝山玲珑,桥如带玉,此则南都未觏若夫广衢修苍, 石甃如澣, 江潮通城, 艅便利, 市廛万货辐凑,空无游尘,亦南中之绝也。然燕人好任侠,无赖悲歌,击筑刺剑,慷慨趋死地无厌。即姣好妇女,胡妆嗜猛酒,不自修检。金陵多游闲子弟,事浮靡,不力本业。女性纤媚,娇声好容,奔逐富贵。青楼女郎,浅妆堕髻,以雅淡为韶丽,琴瑟歌舞,婉娈近人,习知文字,伎能称绝。少年辈倾其装,至死不惜。岂其遗风耶? 然余尝北登太行,望居庸,万里碧天,天都拱卫; 南浮龙江关而下石头山,因绝壁为城,旁带长江万里。两都雄胜,略相当矣! 嗟乎! 班孟坚其谁哉?

是行也,盖隆庆改元八月。为祖道江浒,壮余行色者,曰周原李、胡原荆; 同游者曰范仲昭、陆伯玉,或余兄伯熙、吴聘甫,或施沈二生,或范伯桢,尝为酒主; 病不果从游者,曰陈济之、吴化甫。山不及游而留之后者,曰凤凰台,曰栖霞寺。往返计二十六日。日饮名酒二尊。赋诗计二十四首,首篇则句曲道中,月下怀茅君也。

王叔承貌类胡僧,多笑好饮,一生豪宕莽苍,任性自然。“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以布衣傲王侯,是个李白式的酒仙才人。隆庆元年 (1567) 八月,他与亲友作为期近月的金陵之游,留下这篇《金陵游记》。

《金陵游记》不取常见的显得比较琐屑的日记体裁,而是将二十六天游程中印象最深的景观或事件人物拈出作重点记叙描写,使文章结构不板滞而有新意。

文分五段。前三段分写城内、东北郊及南郊之游,第四段议论,末段作结。鸡鸣山位于金陵城北,有三国时吴后苑的台城等古迹,登山眺望,与北京故宫相仿的禁城宫殿及官署民居等尽收眼底。南京明宫已于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金陵游记》首段所描写登鸡鸣山所见金陵城的繁胜景象,留下了十六世纪中叶的历史镜头。文章的开头不凡,气象万千。

第二段写东北郊紫金山、观音岩、燕子矶、灵谷寺等胜迹。其中写长眠着本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只用“瞻孝陵而南”五字一笔带过,而对燕子矶下渔人的居处、捕鱼、卖鱼等情形却详加描写,“或将鱼蟹向客卖,换青钱,或就垆换酒竟去。悠悠天地,此何人哉!”写得渔人飘飘欲仙,和段末所写灵谷寺戏游草莽与游客相狎逐、千百成群的驯鹿悠游之状对照观之,王叔承浮云富贵崇尚自然之情溢于言表。这里所记载渔人生活、生产、交易等情况及第三段游牛首山舍身台所见妇女以衣带系小树上以代舍身等,都是颇足珍视的民俗材料。

第三段记南郊牛首山、雨花台等处之游。牛首山高四百四十余米,双峰角立,状如牛首,形势甚为险要。南宋建炎四年 (1130),岳飞曾在这一带大破金兵。牛首山今尚存建于唐代的弘觉寺塔及地宫等古迹。第二段记紫金山未写登山,记牛首山则详写登山之难。弘觉寺而观音阁,而兜率崖,而“脱屐攀危石而上”至舍身台。步步登高,如上天阙,突出了牛首山的险峻。

前三段用了说明、记叙、描写、抒情等笔法,第四段着重议论。分析评述了南北二京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归纳道:“两都雄胜,略相当矣!”热烈赞叹两京的雄美足可相互匹敌,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自豪感。多种笔法的配合使用,以及多种笔法带来的疏密度的变化 (描写处密,记叙处较疏,说明处更疏),增加了文章的多样性。第四段比较两京,高瞻远瞩,笔健力雄,使文章内涵更见丰富。

末段简要说明同游者姓名及金陵之游历时等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