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闓运《大雪夜渡黄河》

2022-08-19 可可诗词网-名胜游记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闓运《大雪夜渡黄河》

王闓运

月黑剑光明,横风匹马行。

雪收天地色,冰压泲河声。

敲火惊龙睡,回舟候雁鸣。

孤游惜奇险,飞鞚过齐城。

王闓运,字壬秋,一字壬甫,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晚清著名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王闓运虽不比钱谦益、王士祯、袁枚名盛,但其诗作以清丽而不乏沉浑、孤寂而又兼高远为世人所称颂。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对思想文化压制摧残最为严酷的时代,导致了复古风盛行,注重形式,不敢直面现实,回避社会矛盾的诗风。但是,诗人总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借物抒怀,寄托忧思的目的。王闓运的《大雪夜渡黄河》则正好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首联“月黑剑光明,横风匹马行”将黑夜诗人独马携剑的境界和盘托出而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月黑”、“横风”两词将夜之黑,风之烈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为表现诗人历尽艰险,豪迈渡河创造了强烈的环境氛围。就在这么一个晚上,诗人却冒风独行,长驱直往。面对险恶,诗人一面策马前驰,一面挥剑问天。“明”字一字传神,月黑风狂与剑光闪闪形成明显的对照,这正是诗人用意所在,恰恰反映了诗人不屈于黑暗,无所畏惧的气概。这两句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诗人描写的境界。仿佛不是诗人在挥剑独行,而是读者自己在作与风、与夜斗争的勇士,这种境界则在颔联中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雪收天地色,冰压泲河声”两句可为本诗绘景之绝句。夜,黑沉沉;风,横扫天地; 又兼大雪飘飞。读到此,令人想起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一个“暗”字,使读者也产生一种沉重凝滞的感觉,而这里的“收”与“压”则更为绝妙。大雪如倾,天地白茫茫一片,又加之黑夜,真是雪的世界,冰的世界,日夜怒涛不息的大河也顿失滔滔,沉寂无声,恰如被冰压下去一样,给人以沉重、压抑、凄冷、险恶之感。诗人独马持剑,来到河岸,对着这么一个环境,产生如此的感情亦是自然的了。

立马横剑,狂风怒号,大雪飘飞。横在面前的黄河如沉睡的巨龙,阒寂无声,失去往日如奔如腾的雄姿。诗人要渡过黄河,不是为危恶所降服、怯退,而是积极地、乐观地以自己的勇气与威武驾舟渡河。“敲火惊龙睡,回舟候雁鸣”两句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想象与愿望。冰天雪地里,一骑独行,马蹄与冰石撞击,发出响亮清脆的声音与明亮的火星,惊醒了沉睡中的巨龙。“敲火”一词表现了人英武,马精神,与环境相衬,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危恶和诗人威武的气概。“回舟”点明了行舟之艰难,迂回曲折,小舟跌宕,诗人却在倾听大雁回春的鸣叫,不是胆颤心惊,进退两难,足见诗人以火醒世,于严冬寒夜谛听春的消息,不屈不挠,积极上进的精神,对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的乐观态度。在这里,诗人将现实、心境与景物妙合无垠,借景喻世,寓情于景,十分精确地反映了现实之黑暗险恶和诗人豪迈不羁的气概。

尾联“孤游惜奇险,飞鞚过齐城”,则以轻松含蓄的口吻描绘了诗人在月黑风高的大雪夜独渡黄河后喜悦的心情与高远的胸怀。“孤游”应照了首联中的“匹马”,进一步点明独自一人,孤高斗世的胸襟。诗人在渡过黄河后回首奇险、危艰的曲折历程,不禁欣然作喜,既惊悸又豪迈,既希望世人皆有此胆量又愿独往,恐怕非“惜”字不足以表达诗人当时错综复杂、欣喜难平的心情。渡过黄河后,立岸稍顿,作一番惜别斗争之乐后,诗人则又匹马直奔齐城了。“过”字貌似平淡,却平中见奇,淡中含味,与“飞”恰成对应,表现了诗人洒脱、豪迈的情致。用“飞鞚过齐城”作尾,诗人是别有用意的。表面上,渡河后过齐城,顺理成章,不足为奇,实际上,诗人在反映自己历奇历险后,弃舟挥马,继续奔驰的心志,不羁于一时的胜利,这正是诗人志在高远之所现,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哲理。

这首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偏于抒情,而又前后统一连贯,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情景交融,气势沉浑逼人,深深震颤了读者的心灵,恰似读者也经历了一场奇险豪迈的黄河夜渡。本诗最为绝妙的当推炼字,“明”、“收”、“压”、“惜”、“过”,字字传神,字字千钧,令人叹服,足见诗人炼字功夫之高深。单从写景来说,此诗在清诗中已不可多见,粗犷中见细致,凄丽而转豪迈,不失为一首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