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湖园》

2023-05-19 可可诗词网-名胜游记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格非《湖园》

李格非

洛人云: “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 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艰眺望。兼此六者,湖园而已。”予尝游之,信然。在唐为裴晋公园。

园中有湖,湖中有堂,曰百花洲。名盖旧,堂盖新也。湖北之大堂曰四并堂,名盖不足,胜盖有余也。其四达而当东西之蹊者,桂堂也。截然出于湖之右者,迎晖亭也。过横地,披林莽,循曲径而后得者,梅台、知止庵也。自竹径望之超然、登之修然者,环翠亭也。眇眇重邃,尤擅花卉之盛,而前据池亭之胜者,翠趋轩也。其大略如此。

若夫百花酣而白昼眩,青苹动而林荫合,水静而跳鱼鸣,木落而群峰出; 虽四时不同,而景物皆好,则又其不可殚记者也。

本篇选自 《洛阳名园记》。从书后的跋语中,得知作者著书的目的是,阐述洛阳名园的兴废标志着洛阳的盛衰、而洛阳的盛衰又恰是国家治乱征兆的道理; 并以唐喻宋,抒写了作者对北宋末年因政治腐败所导致的国家黯淡前途的隐忧。

《洛阳名园记》一书共记载了北宋盛时重新兴建的十九处名园。本篇所记的湖园即其中之一。

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引用洛阳人对“园圃之胜”的议论作为文章的开篇。议论指出: 花园的优美景观,不可能同时具备六个方面: 力求规模宏大的就缺少幽深的景致; 以人力雕琢修饰取胜的就缺少苍劲古朴的格调; 多曲涧流泉的就难以向远处眺望。而同时具备这六个方面的,整个洛阳唯有湖园罢了。这段引语妙在不露声色地从宏观上道出湖园景观的佳胜之处,并对湖园景观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作者为了让人们对这种评价深信不疑,随后又缀了一句:“予尝游之,信然。”这种现身说法,是颇有说服力的。段末的“在唐为裴晋公园”等字样,是补充说明,以表明这座名园的历史悠久。裴晋公,即裴度,他在唐宪宗元和年间 (806-820) 被封为晋国公,当时在洛阳的花园名为“绿野草堂”。

这一段只是笼统地揭示出湖园风景的几个特征,属于“轮廓式”的勾勒,还不能给读者以具体的实感。为了显示出湖园鲜明的个性风貌,必须辅之以细致的描述,这是文学作品最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且以后者为主,才能使读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既有整体的、又有局部的全面认识。

第二段便展开了对湖园风貌的具体描述。

先介绍百花洲。“园中有湖”,这是最重要的一笔,因为它既点明了湖园最显著的风景特征,也暗自透露出“湖园”得名的由来。“湖中有堂,曰百花洲”,再托出百花洲,并交待了这座厅堂是位于湖中。“名盖旧,堂盖新也”,“百花洲”这个名称是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但是厅堂却是新近修建的; 而“名盖旧”三字,又暗扣上文“在唐为裴晋公园”一语。

再介绍四并堂。“湖北之大堂曰四并堂”,“北”字标明方位;“大”字显示规模。“名盖不足,胜盖有余也”,是议论的笔墨,意思是“四并”二字显然还不大称得上,但是风景的佳丽却绰绰有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评论呢?原来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上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四并堂由此得名,所以作者才有上述说法。

最后再依次介绍其它厅堂、亭轩。“其四达而当东西之蹊者,桂堂也。”厅堂四面有门,建造在东西向的路中间的,是桂堂。这是从桂堂的“四达”及当蹊而建来写它的特征。“截然出于湖之右者,迎晖亭也。”高高地矗立在湖的右面的,是迎晖亭。这是从迎晖亭的外观及方位来写它的特征。“过横地,披林莽,循曲径而后得者,梅台、知止庵也。”穿过斜路,分开灌木丛,沿着纡曲的小径才能走到的,是梅台和知止庵。这是从梅台和知止庵所共同座落的环境的清幽冷僻来写它们的特征。“自竹径望之超然、登之修然者,环翠亭也。”自竹林间的小路远望过去巍然屹立、登临凭眺四周都是翠竹的,是环翠亭。这是从移动着的两个视点及亭子四围有翠竹环绕的特征来写环翠亭,从中也可悟出此亭得名的原因。“眇眇重邃,尤擅花卉之盛,而前据池亭之胜者,翠趋轩也。”小巧幽深,以奇花异草的繁茂见长,并且前面还占有池塘、亭阁的美景的,是翠趋轩。这是从亭阁的自身建筑、具有的景观以及独占的地利来写翠轩亭的特征。

段末一句“其大略如此”,是说湖园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笔是对上文的总收。

这段文字极为简约,仅120余字,便颇有条理和章法地介绍了湖园的全部厅堂、亭轩。百花洲与四并堂是采用似排非排的句式介绍的; 而桂堂、迎晖亭、梅台及知止庵、环翠亭、翠趋轩则是用不甚规则的排比、分别各用一句予以介绍的。这样既避免了行文的板滞,又保持了语势的贯畅。最后再用一句自然地截住全段文意,可谓条分缕析,顺理成章。

第三段,再写湖园四时皆好的景色。“百花酣而白昼眩”,百花盛开,春光明媚,写的是春景;“青苹动而林荫合”,萍藻漂浮,林阴浓密,写的是夏景;“水静而跳鱼鸣”,水色平明,跳鱼作响,写的是秋景;“木落而群峰出”,树叶凋零,群峰显露,写的是冬景。文末写道: 虽然天时有四季的不同,但是湖园的景物却在不同的时令中各有妙处,这又是不能一一详细记述的啊! 这样结尾,余味无尽。

本段写景,两句一组,用了工整而又句式各异的联语。前一联语除两两相对外,还本句自对(“百花酣”对“白昼眩”,“青苹动”对“林荫合”),并且前句写静态,后句表动态,动静相生。后一联语则换了不同句式,前句以静衬动,动中有静; 后句以动衬静,静中有动。可谓相映成趣。

全文章法别具特色。首段是总提,简略地点明了湖园之胜所相兼的六个方面。二、三两段是分承,全用白描手法予以坐实: 二段从湖园建筑所具备的若干景点来关合; 三段则又从四时的不同景色来呼应。读了后两段,确乎感到首段的“斯言不虚”。

仅就《湖园》一文来说,还看不出 《洛阳名园记》全书的主旨。本文表现的是湖园风光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它体现了唐宋园林的建筑艺术和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当然,从中也可以体悟到封建社会达官势要的奢侈靡费和纵情享乐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