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国亡诗》 - 五代·花蕊夫人

2019-05-11 可可诗词网-国家兴亡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五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抒写花蕊夫人对后蜀亡国的感慨。

后蜀主孟昶好打毬、走马、美色;虽然也能听人劝谏,但缺少政治、军事头脑,于国事无能。将相骄纵,孟昶不能控制。昭远身为大将,领有重兵,权在一身,骄奢致败,溃不成军,导致后蜀的灭亡。孟昶在降国时感慨万分地说:“吾与先君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耶!”这一番话流露了亡国之君孟昶的昏愚与天真。

花蕊夫人得幸于孟昶,曾写了百十首宫词,记述她偎香抱暖,凤阁闲愁,龙池细柳,乱花落红的宫廷生活。国亡入宋后,她心未忘蜀,并常悬孟昶之像以祭祀。宋太祖召她赋诗,她写了这首《述国亡诗》,受到宋太祖的赏识。

花蕊夫人作为人主的宠儿,荣华一身,在纱窗牙床的平静生活中,她哪里有亡国沦落的思想准备?一旦晴天霹雳,她先是惊愕,后是怨恨。这首诗,怨君者微,恨国者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蜀主降国的惋惜和怜悯,流露着往日对蜀主的柔情。但对国家危难临头时举国十四万人而无一人抵御这一可悲的现实,无比愤懑地发出质问和咒骂。在这个角度上,也显示了一点可珍贵的思想。这首诗特以一个弱女子对十四万带甲兵士的强烈质问,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气氛,形成了这首诗鲜明的、柔中带刚的意境。泪眼恨目交织在一起,读后使人坐立不安,给人一种悲凉、苦涩的美。《全唐诗》中有花蕊夫人诗一卷,其他一百几十首都是手纤腰柔的宫词,唯此一首格调迥异,与其他诗形成强烈对比,如出两人之手。也正是这种变化,使这首诗成为传世之作,具有一定的艺术光辉。全诗四句,前两句先是悄然无声,只是眉眼间的怨,流露出千般苦媚,万种柔情。后两句则轩然大波,声色俱厉,伸手一指,娥眉凝立,十四万兵甲在一小女子面前,变得那样渺小。

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言花蕊夫人作此诗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后唐,王衍受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有所本但非所袭。花蕊夫人这首诗较王衍的诗在意境上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花蕊夫人的诗是说出来的,倾吐出来的,不是作出来的,更不是改出来的,是心里话的倾诉。“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说得多么平静。一个“妾”字,亲切、委婉,又有说不清的苦涩,就是这么淡淡地把亡国之事说了出来,这与花蕊夫人的身份、性格相合,他人莫属。至于诗的后两句与王衍的诗颇相似,但只不过是旧日读过,存在心中,顺手拈来而已。自然如话,明白如话,便是这首冷嘲热骂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