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悼丁君》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1-05 可可诗词网-鲁迅 https://www.kekeshici.com

如磐夜气压重楼②,

剪柳春风导九秋③,

瑶瑟凝尘清怨绝④,

可怜无女耀高丘⑤。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3年6月28日:“又为陶轩书一幅云:‘如磐夜气压重楼……。’此诗后来收入《集外集》。丁君。丁玲,现代著名女作家。湖南临澧人,左联成员,曾主编《北斗》杂志。1933年5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旋即解往南京。外面盛传她已遇害,鲁迅作此诗以示悼念。丁玲出狱后,于1938年去延安。

②夜气:喻指黑暗。重楼:即高楼,这里指高楼林立的上海。

③剪柳春风:初春时节的和风。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九秋:晚秋。每季为九十天,秋之尾九,已是末期,寒风逼人了。

④瑶瑟: 以玉为饰的乐器,据传瑟为舜创制。李白诗有“松风清瑶瑟”句。此以喻丁玲的创作。

⑤无女:喻指丁玲遇害。《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注:“……顾念楚国无有贤臣,心为之悲而流涕也。”

 

【析】 30年代初期,国内阶级斗争非常尖锐复杂。国民党反动派变本加厉地强化法西斯统治,残暴地实行白色恐怖和反革命的大屠杀; 一面加紧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一面加紧对国统区的文化“围剿”,把全中国人民都投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地下活动的一个中心,也是左翼文化活动的中心,斗争更为尖锐激烈,大批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被逮捕,许多仁人志士惨遭杀害。1930年秋,左翼戏剧家联盟会员宗晖被送往南京屠杀;1931年2月,柔石、殷夫、胡也频等五位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壮烈牺牲; 1933年6月,民主战士杨杏佛惨遭特务暗杀……。共产党员、左翼作家丁玲也于1933年5月被捕,并被押解到南京。外界传说纷纷,都以为她已经遇难,这首诗就是为悼念丁玲而作的。事实上,丁玲没有死,她后来被释放出狱,去了延安。但这首出自作者真心的诗却与现实密切相关。

前两句写处境,写气候变化。上海正处在大黑暗的包围中,白色恐怖极为严重,革命者随时都可能被逮捕或遭屠杀,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5月,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但是阵阵寒风刮来,仿佛肃杀的深秋已经来临。血雨腥风,冷气森森,反动派的高压和大屠杀,使得上海乃至整个中国一片萧瑟,百花凋零,“左联”五作家等的被枪杀,已使鲁迅万分悲愤; 传说丁玲的牺牲,更使他无限哀痛。这里,表面看似写环境说气候,实际是写心境抒感受。

后两句写作家的遇难,写诗人的哀痛和悼念。“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谓我中华痛失贤良,致使镶着碧玉的琴瑟积满了灰尘,今后人们再也听不到她那美妙动人的歌声了。丁玲在当时已是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如《莎菲女士日记》、《一九三0年春在上海》、《水》等等,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和追求,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呼唤着祖国的优秀儿女,呼唤着民族的灵魂,故以瑶瑟清音为喻。然而,她却被反动派暗害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她的作品,听不到她的呼声。中国失去了这样一个出色的女作家,这是多大的损失,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呵! 诗人的痛惜之情、悲愤之情已全部灌注在诗里。

很显然,鲁迅是从整个革命事业出发,从民族的利益出发,所以能高屋建瓴,能站在时代的高处来观察事物,抒写情怀,因而在诗里闪耀着时代的革命精神的光辉。他为“左联”痛失战士,为祖国痛惜人才,唱出一曲沉痛的悲歌。一说《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而《离骚》之“哀高丘之无女”又有注家训女为神女,故此诗的尾联可能是用湘夫人喻丁玲,古代神话和传说中都认为,湘夫人即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她们追赶南巡的帝舜来到洞庭湖和湘江,可是帝舜已经死去,于是洞庭湖畔和湘江边上永远留下了她们的哀歌。正好丁玲出生在湖南。如果此说成立,则鲁迅在此处用典可谓活脱圆热,不落痕迹,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