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病中答访问者,O· V·笔录》全文、注释和赏析

2019-01-31 可可诗词网-鲁迅 https://www.kekeshici.com

“左翼作家联盟”五六年来领导和战斗过来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运动。这文学和运动,一直发展着;到现在更具体底地,更实际斗争底地发展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是无产革命文学在现在时候的真实的更广大的内容。这种文学,现在已经存在着,并且即将在这基础之上,再受着实际战斗生活的培养,开起烂缦的花来罢。因此,新的口号的提出,不能看作革命文学运动的停止,或者说“此路不通”了。所以,决非停止了历来的反对法西主义,反对一切反动者的血的斗争,而是将这斗争更深入,更扩大,更实际,更细微曲折,将斗争具体化到抗日反汉奸的斗争,将一切斗争汇合到抗日反汉奸斗争这总流里去。决非革命文学要放弃它的阶级的领导的责任,而是将它的责任更加重,更放大,重到和大到要使全民族,不分阶级和党派,一致去对外。这个民族的立场,才真是阶级的立场。托洛斯基的中国的徒孙们,似乎胡涂到连这一点都不懂的。但有些我的战友,竟也有在作相反的“美梦”者,我想,也是极胡涂的昏虫。

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正如无产革命文学的口号一样,大概是一个总的口号罢。在总口号之下,再提些随时应变的具体的口号。例如“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抗日文艺”……等等,我以为是无碍的。不但没有碍,并且是有益的,需要的。自然,太多了也使人头昏,浑乱。

不过,提口号,发空论,都十分容易办。但在批评上应用,在创作上实现,就有问题了。批评与创作都是实际工作。以过去的经验,我们的批评常流于标准太狭窄,看法太肤浅;我们的创作也常现出近于出题目做八股的弱点。所以我想现在应当特别注意这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决不是只局限于写义勇军打仗,学生请愿示威……等等的作品。这些当然是最好的,但不应这样狭窄。它广泛得多,广泛到包括描写现在中国各种生活和斗争的意识的一切文学。因为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人人所共的问题,是民族生存的问题。所有一切生活(包含吃饭睡觉)都与这问题相关;例如吃饭可以和恋爱不相于,但目前中国人的吃饭和恋爱却都和日本侵略者多少有些关系,这是看一看满洲和华北的情形就可以明白的。而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国一致对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懂得这一点,则作家观察生活,处理材料,就如理丝有绪;作者可以自由地去写工人,农民,学生,强盗,娼妓,穷人,阔佬,什么材料都可以,写出来都可以成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也无需在作品的后面有意地插一条民族革命战争的尾巴,翘起来当作旗子;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作品后面添上去的口号和矫作的尾巴,而是那全部作品中的真实的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着的脉搏,思想和热情,等等。

六月十日。

【析】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6年7月 《现实文学》月刊第1期,后由许广平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本文针对“左联”解散后,“中国文艺家协会”所提出的“国防文学” 口号以及当时文艺运动存在的实际问题,正面阐述“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的丰富内容,对当时“转变期”的文艺运动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文结构谨严,显示出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指出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是无产革命文学在现在时候的真实的更广大的内容”;至于无产阶级的领导责任,决非 “放弃”,而是“更加重,更放大,重到和大到要使全民族,不分阶级和党派,一致去对外”。而后,作者阐述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与“国防文学”等其它口号的关系,认为前者是一个“总的口号”,后者是“随时应变的具体口号”,二者可以并存,最后,作者阐明了对当时文艺批评和创作的意见,认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所涉及的题材必须广泛,“厂泛到包括描写现在中国各种生活和斗争的意识”,因为这些问题都与“民族生存的问题有关”,所以只要表现了“真实的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着的脉搏,思想和热情,等等”,就“可以成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作者以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为基础,纵横开合,张驰有致,环环相扣地经纬了整篇文章的结构。由于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进行了充分论述,自然就确定了它的内涵和特质,又由于明确阐明了它对创作和批评的具体要求,这一口号的丰富内容也就得到进一步补充。全面而辩证,严密而舒展,是这篇杂文逻辑论证的鲜明特点。

作者从历史的发展来观察现实,表现了一种高屋建瓴而又辩析入微,理直气壮而又从容不迫的说理风格。他以辩证发展的眼光考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内在联系,洞察阶级立场与民族立场的现实同一性,从而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捍卫和坚持革命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无产阶级的领导责任这一关键问题,并对当时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捎带了一枪。他站得高,看得远,根据历史经验,提醒人们注意克服批评上的狭窄化和创作上的公式化、八股化等弊端,对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发展繁荣寄予厚望。因此,全文言简意赅,警策精深。

作为一篇正面阐述观点的杂文,本文不取曲笔、反语,而使用了明晰精确、简炼有力的语言。开篇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述,采用了一连串含义明确、简洁干脆的陈述句和判断句,阐述充分而又不枝不蔓,体现了作者的信念和信心。文章时用排比句式,语调铿锵,加强了论述的气势,如文中两组“决非……而是……”对应句式的连用,就是一气呵成,力重千钧!结尾一段又用“有意地插一条民族革命战争的尾巴,翘起来当作旗子”,针砭创作中标语口号化倾向,比喻新鲜、贴切,增强说服力,也使整篇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字数:2295
林薇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804-8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