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之间

2024-02-12 可可诗词网-《诗经》翻译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
        十亩之间兮,
        桑者闲闲兮,
        行与子还兮。
        (间、闲、还,寒部。)
        十亩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三家泄作詍,
        行与子逝兮。一作呭。)
        (外、泄、逝,祭部。)
        〔译文〕
        在十亩桑园中,采桑姑娘已经 歇息。走吧咱们一道回家去!
        走出桑园到外边,采桑姑娘有说又有笑。走吧咱们一块往家奔!
        〔评介〕
        《十亩之间》二章,章三句。关 于这首诗的主旨,说法也不尽相 同。《诗序》说: “十亩之间,刺时 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国 削小,民无所居,该刺。可是本诗并无此意,为什么也和其他魏诗一 样说“刺”呢?朱熹的《诗集传》认 为: “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于其 朝,而思与其友归于农圃,故其词 如此。”此说远了一点。政乱国危, 贤者不乐仕朝,这些都是事实,可 是诗中明明写的“桑者闲闲”(似为 曹植诗“美女妖且间,采桑歧路 间”所本),是描述采桑男女之私的 情歌,怎么能和贤者思归之事有关 呢?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却认为 本诗“类刺淫之诗,盖以桑者为妇 人,古称采桑皆妇人,无称男子者。 若为君子思隐,则何为及于妇人 耶?”姚氏并不赞同朱子之说。姚氏 还说:“古西北地多植桑,故指男女 之私者必曰 ‘桑中’ 也。”说 “私” 对了,这是一首情歌。说“淫”就 错了。此诗并无淫意。姚氏最厌恶 朱子将美诗说成淫诗了,可自己偏 偏又将无淫意之诗说成了淫诗, “则何异恶人之狂而反自蹈狂疾者 哉?”(方玉润语)姚氏又说:“不然, 则夫之呼其妻,亦未可知也。”采完 桑叶,夫妻同归,或是男女结伴同 归,这都应是正常的,怎么“未可 知”呢?怕是封建意识太浓了吧?方 玉润认为本诗是“夫妇偕隐也”。他 在《诗经原始》中说:“贤者既择地 偕隐,则当指桑茂密处,妇女之勤 于蚕事者相为邻里,然后能妥其家 室,以成一代谆风。故语其妇曰:世 有此境,吾将与子长往而不返矣。 此隐者微意也。”此说接近诗意。但 不一定是“隐”。
        余冠英认为“这是采桑者劳动 将结束时呼伴同归的歌唱。古时西 北地方种桑很普遍,和今时不同。”(见《诗经选》)今人多从此说。全 诗只有两章,共六句,是一首采桑 的短歌。第一章是说这个区域里采 桑的人已经不紧张 (将收工) 了, “我”和“你”一块回家吧。第二章 是说这个区域以外的采桑者也都 不再紧张 (准备休息) 了,“咱们”一块走吧。在一片广阔的桑树林 中,一群采桑女子劳动了一天,就 要收工歇息了,相互招呼,结伴同 行,轻松愉快。是一首色彩鲜明,气 氛浓厚的欢快的歌。不少人认为这 不只是叙述劳动生产的,而更主要 的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我看是有道理的。张西堂在《诗经六论》中 就认为本诗的主题思想是“描写男 女恋爱的”。黄典诚也认为这是“描 述男女之私的情诗。”不能认为桑 事多为女子所做,就没有男人参 与。诗中的“子”(你)恐怕也不一 定就把男子排除了吧。
        本诗的章法,保存着浓厚的民 歌特色。这首小诗,两章间只换了 几个字,但六句诗每句之后都用了 语气词“兮”字,因而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舒缓而轻松的气 氛,这正好与劳动后的轻松愉快情绪相适应。《诗经》中的篇章,原来 都是入乐的歌词,歌唱通常采用章 节复沓的形式。本诗虽然只有六 句,也是重章叠唱。这样不但便于 记忆,而且有利于传唱。这首小诗 反复咏唱采桑后结伴同归的愉快欢乐情景,加强了感染力量,给人 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