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

    “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詩句出處:《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是唐朝詩人李德裕的作品。

    聞有三株樹,惟應秘閬風。珊瑚不生葉,朱草又無叢。
    未若凌雲柏,常能終歲紅。晨霞與落日,相照在巖中。

    近蓄東谿水,悠悠起淥波。彩鴛留不去,芳草日應多。
    夾岸生奇筱,緣巖覆女蘿。蘭橈思無限,為感濯纓歌。

    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葉抽清淺水,花照暄妍節。
    紫艷映渠鮮,輕香含露潔。離居若有贈,暫與幽人折。

    昔見歷陽山,雞籠已孤秀。今看海嶠樹,翠蓋何幽茂。
    霰雪詎能侵,煙嵐自相揉。攀條獨臨憩,況值清陰晝。

    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後素合餘絢,如丹見本心。
    妍姿無點辱,芳意托幽深。願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

    蕙草春已碧,蘭花秋更紅。四時發英艷,三徑滿芳叢。
    秀色濯清露,鮮輝搖惠風。王孫未知返,幽賞竟誰同。

    臺嶺生奇樹,佳名世未知。纖纖疑大菊,落落是松枝。
    照日含金晰,籠煙淡翠滋。勿言人去晚,猶有歲寒期。

    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淺瀨。回環疑古篆,詰曲如縈帶。
    寧愬羽觴遲,惟歡親友會。欲知中聖處,皓月臨松蓋。

    向老多悲恨,淒然念一丘。巖泉終古在,風月幾年遊。
    菌閣饒佳樹,菱潭有釣舟。不如羊叔子,名與峴山留。

    吾愛山中樹,繁英滿目鮮。臨風飄碎錦,映日亂非煙。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豈知幽獨客,賴此當朱弦。

    幽居人世外,久厭市朝喧。蒼翠連雙闕,微茫認九原。
    殘紅映鞏樹,斜日照轘轅。薄暮柴扉掩,誰知仲蔚園。

    清剡與嚴湍,潺湲皆可憶。適來玩山水,無此秋潭色。
    莫辨幽蘭叢,難分翠禽翼。遲遲洲渚步,臨眺忘餐食。

    故鄉春欲盡,一歲芳難再。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遠村寒食後,細雨度川來。芳草連谿合,梨花映墅開。
    槿籬懸落照,松徑長新苔。向夕亭皋望,遊禽幾處回。

    高秋對涼野,四望何蕭瑟。遠見鳴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興采薇蕨,向暮歸蓬蓽。詎假數揮金,餐和養餘日。

    西園最多趣,永日自忘歸。石瀨流清淺,風岑澹翠微。
    曉翻紅藥艷,晴裊碧潭輝。獨望娟娟月,宵分半掩扉。

    清沚雙鸂鶒,前年海上雛。今來戀洲嶼,思若在江湖。
    欲起搖荷蓋,閑飛濺水珠。不能常泛泛,惟作逐波鳧。

    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翠幹生巖下,金英在世間。
    幽崖空自老,清漢未知還。惟有涼秋夜,嫦娥來暫攀。

    野竹自成徑,繞溪三裡餘。檀欒被層阜,蕭瑟蔭清渠。
    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田傢故人少,誰肯共焚魚。

    五嶽徑雖深,遍遊心已蕩。茍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曠。
    七十難可期,一丘乃微尚。遙懷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以上李德裕作品《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共20首

    【註釋】:

    楚:

    ①木名。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幹堅勁,可以作杖。《韓非子·十過》:“公宮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墻之。”②打人的荊條。《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通“檟”。木名。)③用荊條打。《後漢書·史弼傳》:“命左右引出,楚捶數百。”④痛苦。《史記·文帝本紀》:“何其楚痛而不得也。”⑤整齊。《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籩豆有楚。”(籩豆:食器。)⑥周朝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原來在今湖北和湖南一帶,後來擴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和四川。後為秦所滅。[楚楚]1. 繁茂的樣子。《詩經·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茨:茨藜。)2. 鮮明的樣子。《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客:

    ①賓客;外來人。李斯《諫逐客書》:“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詩經·商頌·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懌(yì)。”(夷懌:喜悅。)②門客;食客。《史記·孟嘗君列傳》:“馮驩聞孟嘗君好客。”《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③旅客。李商隱《滯雨》:“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④客商。盧綸《晚次鄂州》:“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⑤旅居;寄居。杜甫《去蜀》:“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⑥為某種目的而奔走活動的人。《後漢書·馬援傳》:“吳王好劍客。”《周易·系辭下》:“重門擊柝(tuò),以禦暴客。”(柝:打更用的梆子。)

    重:

    (一)①厚。《周易·系辭上》:“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②重量。《漢書·食貨志下》:“更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徑:直徑。銖:二十四銖為一兩。)③分量大;程度深。與“輕”相對。《戰國策·齊策四》:“千金,重幣也。”④重要;貴重。《論語·泰伯》:“任重而道遠。”⑤重視;敬重。《韓詩外傳》卷一:“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祿:做官的俸祿。)賈誼《過秦論上》:“尊賢重士。”⑥加上;加重。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能。”⑦莊重。《論語·學而》:“君子不重則不威。”⑧慎重。《六韜·論將》:“命在於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 (二)chóng ①重疊;重復。程垓《摸魚兒》:“重門深鎖,猶有夜深月。”②量詞。層。李白《早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③副詞。1. 重新;再次。范仲淹《嶽陽樓記》:“乃重修嶽陽樓。”(乃:於是)2. 加上,表示更進一層。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能。”(紛:多的樣子。脩能:修飾的美態。脩,同修。)

    蘭:

    ①蘭草,澤蘭。菊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秋末開花。《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②蘭花。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歸有光《項脊軒志》:“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③木蘭。一種香木。《楚辭·九歌·湘夫人》:“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④通“欄(欄)”。柵欄。《漢書·王莽傳》:“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⑤通“攔”。阻隔。《戰國策·魏策三》:“晉國之去梁也,千裡有餘,有河山以蘭之。”⑥通“闌”。指放兵器的架子。《管子·小匡》:“輕罪入蘭、盾、鞈革。”(入:交納。鞈革:護胸的雙層革甲。)

    蓀:

    香草名。一名“荃”。屈原《九歌·湘夫人》:“蓀壁兮紫壇。”(紫:紫貝。)

    遺:

    (一)①失去;丟失。《韓非子·難三》:“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淮南子·原道》:“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履:鞋。冠:帽。)②遺漏;忽略。《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③遺失;遺漏的東西。司馬遷《報任安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闕:缺失。)④舍棄。賈誼《治安策》:“商君遺禮義。”(商君:指商鞅。)⑤遺留;留給。《史記·韓長儒列傳》:“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後遺憂。” ⑥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⑦特指死者留下的。諸葛亮《出師表》:“深追先帝遺詔。”(追:追念。)⑧剩下。曹操《蒿裡行》:“生民百遺一。”《漢書·食貨志上》:“地有遺利,民有餘力。”⑨超脫。賈誼《鵩鳥賦》:“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⑩排泄。《南史·梁豫章王綜傳》:“嘗改歲後,問訊臨川王宏,出至中閣,登宏羊車次遺糞而出。”(11)墜;落。劉向《九嘆·思古》:“目眇眇而遺泣。”(泣:眼淚。) (二)wèi ①給予;贈送。《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②特指饋贈。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③送達。《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表然其言,先遣人以書遺譚。”④指送行。《商君書·畫策》:“強國之民,父遺其子,兄遺其弟,妻遺其夫,皆曰:‘不得,無返!’”(得:指立功取勝。無:同“毋”。)

    遺芳:

    喻指前人遺留的美德或美名。《晉書·後妃傳》:“後承前訓,奉述~~。”

    芳:

    ①花草的香味。《楚辭·九章·悲回風》:“蘭芷幽而獨芳。”又泛指香氣。《新語·術事》:“有女而無芳澤之飾。”②花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③美好;好。傅山《乙酉歲除八絕句》:“摩雲即有回陽雁,寄得南枝芳信無?”(陽:指衡陽。)④賢德的人。屈原《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⑤通“房”,草木結果實的子房。《呂氏春秋·審時》:“先時者,莖葉帶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奪。”

    今:

    ①此時;現在。《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戰國策·趙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傳·襄公二年》:“(崔子)今不來矣。”②現代。與“古”相對。《禮記·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違反。)《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詩經·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當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⑤將要;將會。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⑥不久。《史記·申屠嘉列傳》:“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記·項羽本紀》:“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時辰之一,即午後一時至三時。③十二生肖屬羊。④副詞。1.表示否定。a.相當於“不”。《詩經·周頌·小毖》:“未堪傢多難。”b.相當於“沒有”、“不曾”。《詩經 · 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我心傷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否”。《後漢書·劉表傳》:“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歇:

    ①停息;停止。《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禍未歇也。必三年而後能紓(shū)。”(紓:解除。)②盡;完畢。《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③休息。白居易《賣炭翁》:“市南門外泥中歇。”④過夜;住宿。《水滸全傳》第三十五回:“宋江叫把花榮老小安頓一所歇處。”⑤散發。顏延之《和謝監靈運》:“芬馥歇蘭若。”


    上一篇: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下一篇: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 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

    “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诗句出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是唐朝诗人李德裕的作品。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近蓄东谿水,悠悠起渌波。彩鸳留不去,芳草日应多。
    夹岸生奇筱,缘岩覆女萝。兰桡思无限,为感濯缨歌。

    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叶抽清浅水,花照暄妍节。
    紫艳映渠鲜,轻香含露洁。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

    昔见历阳山,鸡笼已孤秀。今看海峤树,翠盖何幽茂。
    霰雪讵能侵,烟岚自相揉。攀条独临憩,况值清阴昼。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后素合余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台岭生奇树,佳名世未知。纤纤疑大菊,落落是松枝。
    照日含金晰,笼烟淡翠滋。勿言人去晚,犹有岁寒期。

    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浅濑。回环疑古篆,诘曲如萦带。
    宁愬羽觞迟,惟欢亲友会。欲知中圣处,皓月临松盖。

    向老多悲恨,凄然念一丘。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
    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
    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清剡与严湍,潺湲皆可忆。适来玩山水,无此秋潭色。
    莫辨幽兰丛,难分翠禽翼。迟迟洲渚步,临眺忘餐食。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芳草连谿合,梨花映墅开。
    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讵假数挥金,餐和养余日。

    西园最多趣,永日自忘归。石濑流清浅,风岑澹翠微。
    晓翻红药艳,晴袅碧潭辉。独望娟娟月,宵分半掩扉。

    清沚双鸂鶒,前年海上雏。今来恋洲屿,思若在江湖。
    欲起摇荷盖,闲飞溅水珠。不能常泛泛,惟作逐波凫。

    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世间。
    幽崖空自老,清汉未知还。惟有凉秋夜,嫦娥来暂攀。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五岳径虽深,遍游心已荡。苟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旷。
    七十难可期,一丘乃微尚。遥怀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以上李德裕作品《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共20首

    【注释】:

    楚:

    ①木名。牡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劲,可以作杖。《韩非子·十过》:“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墙之。”②打人的荆条。《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通“槚”。木名。)③用荆条打。《后汉书·史弼传》:“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④痛苦。《史记·文帝本纪》:“何其楚痛而不得也。”⑤整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笾豆有楚。”(笾豆:食器。)⑥周朝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原来在今湖北和湖南一带,后来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四川。后为秦所灭。[楚楚]1. 繁茂的样子。《诗经·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茨:茨藜。)2. 鲜明的样子。《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客:

    ①宾客;外来人。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诗经·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yì)。”(夷怿:喜悦。)②门客;食客。《史记·孟尝君列传》:“冯驩闻孟尝君好客。”《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③旅客。李商隐《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④客商。卢纶《晚次鄂州》:“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⑤旅居;寄居。杜甫《去蜀》:“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⑥为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的人。《后汉书·马援传》:“吴王好剑客。”《周易·系辞下》:“重门击柝(tuò),以御暴客。”(柝:打更用的梆子。)

    重:

    (一)①厚。《周易·系辞上》:“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②重量。《汉书·食货志下》:“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径:直径。铢:二十四铢为一两。)③分量大;程度深。与“轻”相对。《战国策·齐策四》:“千金,重币也。”④重要;贵重。《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⑤重视;敬重。《韩诗外传》卷一:“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禄:做官的俸禄。)贾谊《过秦论上》:“尊贤重士。”⑥加上;加重。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⑧慎重。《六韬·论将》:“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二)chóng ①重叠;重复。程垓《摸鱼儿》:“重门深锁,犹有夜深月。”②量词。层。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副词。1. 重新;再次。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2. 加上,表示更进一层。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纷:多的样子。脩能:修饰的美态。脩,同修。)

    兰:

    ①兰草,泽兰。菊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秋末开花。《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兰花。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归有光《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③木兰。一种香木。《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④通“欄(栏)”。栅栏。《汉书·王莽传》:“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⑤通“拦”。阻隔。《战国策·魏策三》:“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兰之。”⑥通“阑”。指放兵器的架子。《管子·小匡》:“轻罪入兰、盾、鞈革。”(入:交纳。鞈革:护胸的双层革甲。)

    荪:

    香草名。一名“荃”。屈原《九歌·湘夫人》:“荪壁兮紫坛。”(紫:紫贝。)

    遗:

    (一)①失去;丢失。《韩非子·难三》:“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淮南子·原道》:“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履:鞋。冠:帽。)②遗漏;忽略。《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③遗失;遗漏的东西。司马迁《报任安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阙:缺失。)④舍弃。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商君:指商鞅。)⑤遗留;留给。《史记·韩长儒列传》:“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⑥前代遗留的风气、风格等。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⑦特指死者留下的。诸葛亮《出师表》:“深追先帝遗诏。”(追:追念。)⑧剩下。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汉书·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余力。”⑨超脱。贾谊《鵩鸟赋》:“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⑩排泄。《南史·梁豫章王综传》:“尝改岁后,问讯临川王宏,出至中阁,登宏羊车次遗粪而出。”(11)坠;落。刘向《九叹·思古》:“目眇眇而遗泣。”(泣:眼泪。) (二)wèi ①给予;赠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②特指馈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③送达。《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表然其言,先遣人以书遗谭。”④指送行。《商君书·画策》:“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得:指立功取胜。无:同“毋”。)

    遗芳:

    喻指前人遗留的美德或美名。《晋书·后妃传》:“后承前训,奉述~~。”

    芳:

    ①花草的香味。《楚辞·九章·悲回风》:“兰芷幽而独芳。”又泛指香气。《新语·术事》:“有女而无芳泽之饰。”②花草。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③美好;好。傅山《乙酉岁除八绝句》:“摩云即有回阳雁,寄得南枝芳信无?”(阳:指衡阳。)④贤德的人。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⑤通“房”,草木结果实的子房。《吕氏春秋·审时》:“先时者,茎叶带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夺。”

    今:

    ①此时;现在。《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战国策·赵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传·襄公二年》:“(崔子)今不来矣。”②现代。与“古”相对。《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违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当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⑤将要;将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不久。《史记·申屠嘉列传》:“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歇:

    ①停息;停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祸未歇也。必三年而后能纾(shū)。”(纾:解除。)②尽;完毕。《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③休息。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④过夜;住宿。《水浒全传》第三十五回:“宋江叫把花荣老小安顿一所歇处。”⑤散发。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


    上一篇: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下一篇: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 上一篇: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下一篇: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