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詩句出處:《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是唐朝詩人李德裕的作品。
聞有三株樹,惟應秘閬風。珊瑚不生葉,朱草又無叢。 未若凌雲柏,常能終歲紅。晨霞與落日,相照在巖中。
近蓄東谿水,悠悠起淥波。彩鴛留不去,芳草日應多。 夾岸生奇筱,緣巖覆女蘿。蘭橈思無限,為感濯纓歌。
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葉抽清淺水,花照暄妍節。 紫艷映渠鮮,輕香含露潔。離居若有贈,暫與幽人折。
昔見歷陽山,雞籠已孤秀。今看海嶠樹,翠蓋何幽茂。 霰雪詎能侵,煙嵐自相揉。攀條獨臨憩,況值清陰晝。
欲求塵外物,此樹是瑤林。後素合餘絢,如丹見本心。 妍姿無點辱,芳意托幽深。願以鮮葩色,凌霜照碧潯。
蕙草春已碧,蘭花秋更紅。四時發英艷,三徑滿芳叢。 秀色濯清露,鮮輝搖惠風。王孫未知返,幽賞竟誰同。
臺嶺生奇樹,佳名世未知。纖纖疑大菊,落落是松枝。 照日含金晰,籠煙淡翠滋。勿言人去晚,猶有歲寒期。
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淺瀨。回環疑古篆,詰曲如縈帶。 寧愬羽觴遲,惟歡親友會。欲知中聖處,皓月臨松蓋。
向老多悲恨,淒然念一丘。巖泉終古在,風月幾年遊。 菌閣饒佳樹,菱潭有釣舟。不如羊叔子,名與峴山留。
吾愛山中樹,繁英滿目鮮。臨風飄碎錦,映日亂非煙。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豈知幽獨客,賴此當朱弦。
幽居人世外,久厭市朝喧。蒼翠連雙闕,微茫認九原。 殘紅映鞏樹,斜日照轘轅。薄暮柴扉掩,誰知仲蔚園。
清剡與嚴湍,潺湲皆可憶。適來玩山水,無此秋潭色。 莫辨幽蘭叢,難分翠禽翼。遲遲洲渚步,臨眺忘餐食。
故鄉春欲盡,一歲芳難再。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遠村寒食後,細雨度川來。芳草連谿合,梨花映墅開。 槿籬懸落照,松徑長新苔。向夕亭皋望,遊禽幾處回。
高秋對涼野,四望何蕭瑟。遠見鳴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興采薇蕨,向暮歸蓬蓽。詎假數揮金,餐和養餘日。
西園最多趣,永日自忘歸。石瀨流清淺,風岑澹翠微。 曉翻紅藥艷,晴裊碧潭輝。獨望娟娟月,宵分半掩扉。
清沚雙鸂鶒,前年海上雛。今來戀洲嶼,思若在江湖。 欲起搖荷蓋,閑飛濺水珠。不能常泛泛,惟作逐波鳧。
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翠幹生巖下,金英在世間。 幽崖空自老,清漢未知還。惟有涼秋夜,嫦娥來暫攀。
野竹自成徑,繞溪三裡餘。檀欒被層阜,蕭瑟蔭清渠。 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田傢故人少,誰肯共焚魚。
五嶽徑雖深,遍遊心已蕩。茍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曠。 七十難可期,一丘乃微尚。遙懷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以上李德裕作品《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共20首
|
【註釋】:
楚:
①木名。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幹堅勁,可以作杖。《韓非子·十過》:“公宮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墻之。”②打人的荊條。《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通“檟”。木名。)③用荊條打。《後漢書·史弼傳》:“命左右引出,楚捶數百。”④痛苦。《史記·文帝本紀》:“何其楚痛而不得也。”⑤整齊。《詩經·小雅·賓之初筵》:“籩豆有楚。”(籩豆:食器。)⑥周朝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原來在今湖北和湖南一帶,後來擴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和四川。後為秦所滅。[楚楚]1. 繁茂的樣子。《詩經·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茨:茨藜。)2. 鮮明的樣子。《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客:
①賓客;外來人。李斯《諫逐客書》:“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詩經·商頌·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懌(yì)。”(夷懌:喜悅。)②門客;食客。《史記·孟嘗君列傳》:“馮驩聞孟嘗君好客。”《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③旅客。李商隱《滯雨》:“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④客商。盧綸《晚次鄂州》:“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⑤旅居;寄居。杜甫《去蜀》:“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⑥為某種目的而奔走活動的人。《後漢書·馬援傳》:“吳王好劍客。”《周易·系辭下》:“重門擊柝(tuò),以禦暴客。”(柝:打更用的梆子。)重:
(一)①厚。《周易·系辭上》:“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②重量。《漢書·食貨志下》:“更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徑:直徑。銖:二十四銖為一兩。)③分量大;程度深。與“輕”相對。《戰國策·齊策四》:“千金,重幣也。”④重要;貴重。《論語·泰伯》:“任重而道遠。”⑤重視;敬重。《韓詩外傳》卷一:“曾子重其身而輕其祿。”(祿:做官的俸祿。)賈誼《過秦論上》:“尊賢重士。”⑥加上;加重。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能。”⑦莊重。《論語·學而》:“君子不重則不威。”⑧慎重。《六韜·論將》:“命在於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 (二)chóng ①重疊;重復。程垓《摸魚兒》:“重門深鎖,猶有夜深月。”②量詞。層。李白《早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③副詞。1. 重新;再次。范仲淹《嶽陽樓記》:“乃重修嶽陽樓。”(乃:於是)2. 加上,表示更進一層。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能。”(紛:多的樣子。脩能:修飾的美態。脩,同修。)蘭:
①蘭草,澤蘭。菊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秋末開花。《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②蘭花。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歸有光《項脊軒志》:“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③木蘭。一種香木。《楚辭·九歌·湘夫人》:“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④通“欄(欄)”。柵欄。《漢書·王莽傳》:“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⑤通“攔”。阻隔。《戰國策·魏策三》:“晉國之去梁也,千裡有餘,有河山以蘭之。”⑥通“闌”。指放兵器的架子。《管子·小匡》:“輕罪入蘭、盾、鞈革。”(入:交納。鞈革:護胸的雙層革甲。)蓀:
香草名。一名“荃”。屈原《九歌·湘夫人》:“蓀壁兮紫壇。”(紫:紫貝。)遺:
(一)①失去;丟失。《韓非子·難三》:“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淮南子·原道》:“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履:鞋。冠:帽。)②遺漏;忽略。《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③遺失;遺漏的東西。司馬遷《報任安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闕:缺失。)④舍棄。賈誼《治安策》:“商君遺禮義。”(商君:指商鞅。)⑤遺留;留給。《史記·韓長儒列傳》:“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後遺憂。” ⑥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⑦特指死者留下的。諸葛亮《出師表》:“深追先帝遺詔。”(追:追念。)⑧剩下。曹操《蒿裡行》:“生民百遺一。”《漢書·食貨志上》:“地有遺利,民有餘力。”⑨超脫。賈誼《鵩鳥賦》:“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⑩排泄。《南史·梁豫章王綜傳》:“嘗改歲後,問訊臨川王宏,出至中閣,登宏羊車次遺糞而出。”(11)墜;落。劉向《九嘆·思古》:“目眇眇而遺泣。”(泣:眼淚。) (二)wèi ①給予;贈送。《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②特指饋贈。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③送達。《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表然其言,先遣人以書遺譚。”④指送行。《商君書·畫策》:“強國之民,父遺其子,兄遺其弟,妻遺其夫,皆曰:‘不得,無返!’”(得:指立功取勝。無:同“毋”。)遺芳:
喻指前人遺留的美德或美名。《晉書·後妃傳》:“後承前訓,奉述~~。”芳:
①花草的香味。《楚辭·九章·悲回風》:“蘭芷幽而獨芳。”又泛指香氣。《新語·術事》:“有女而無芳澤之飾。”②花草。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③美好;好。傅山《乙酉歲除八絕句》:“摩雲即有回陽雁,寄得南枝芳信無?”(陽:指衡陽。)④賢德的人。屈原《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⑤通“房”,草木結果實的子房。《呂氏春秋·審時》:“先時者,莖葉帶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奪。”今:
①此時;現在。《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戰國策·趙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傳·襄公二年》:“(崔子)今不來矣。”②現代。與“古”相對。《禮記·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違反。)《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詩經·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當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⑤將要;將會。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⑥不久。《史記·申屠嘉列傳》:“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記·項羽本紀》:“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時辰之一,即午後一時至三時。③十二生肖屬羊。④副詞。1.表示否定。a.相當於“不”。《詩經·周頌·小毖》:“未堪傢多難。”b.相當於“沒有”、“不曾”。《詩經 · 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我心傷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否”。《後漢書·劉表傳》:“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歇:
①停息;停止。《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禍未歇也。必三年而後能紓(shū)。”(紓:解除。)②盡;完畢。《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③休息。白居易《賣炭翁》:“市南門外泥中歇。”④過夜;住宿。《水滸全傳》第三十五回:“宋江叫把花榮老小安頓一所歇處。”⑤散發。顏延之《和謝監靈運》:“芬馥歇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