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馬上笑,顏如赬玉盤。”詩句出處:《幽州胡馬客歌》;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笑拂兩隻箭,萬人不可幹。 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雙雙掉鞭行,遊獵向樓蘭。 出門不顧後,報國死何難。天驕五單於,狼戾好兇殘。 牛馬散北海,割鮮若虎餐。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赬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 旄頭四光芒,爭戰若蜂攢。白刃灑赤血,流沙為之丹。 名將古誰是,疲兵良可嘆。何時天狼滅,父子得閑安。 第一百六十四卷
|
【註釋】:
婦:
①婦人;婦女;特指已婚女子。《戰國策·趙策四》:“太後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質:人質。)歐陽修《瀧岡阡表》:“自吾為嫁婦,不及事吾姑。”②泛指婦女。《潛夫論·浮侈》:“一婦桑,百人衣之。”(桑:種桑養蠶。衣:穿衣。)③特指妻子。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婦。”④兒媳。《呂氏春秋·遇合》:“姑妐知之,曰:‘為我婦而有外心,不可畜。’”婦女:
成年女子。《史記·項羽本紀》:“財物無所取,~~無所幸。”女:
(一)①女性。賈誼《論積貯疏》:“一女不織,或受之寒。”②少女。《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女兒。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兒子。)④小。《詩經·豳風·七月》:“猗(yī)彼女桑。”(猗:采摘。)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特指織女星。唐彥謙《夜泊東溪有懷》:“酒醒推篷坐,淒涼望女牛。”(牛:牽牛星。)(二)rǔ 代詞。表示第二人稱,相當於“你”或“你們”。後作“汝”。《荀子·議兵》:“今女不求之於本,而索之於末,此世之所以亂也。” (三)nǜ 將女兒嫁人。《左傳·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於鄭莊公。”上:
(一)①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天工開物·飴餳》:“色以白者為上。”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墨子·七患》:“故雖上世之聖王,豈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⑤由低處往高處。《莊子·逍遙遊》:“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裡。”⑥去;往。黃宗羲《柳敬亭傳》:“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⑦向前。《戰國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終。)⑧進呈;進獻;送上。《漢書·東方朔傳》:“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⑨出場。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楔子:“正旦扮鶯鶯上。”⑩加;添加。《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11)塗染。《天工開物·造竹紙》:“先以白礬水染過,後上紅花汁雲。”(12)通“尚”。崇尚。《呂氏春秋·長見》:“尊賢上功。” (二)shǎng 上聲,漢語四聲之一。鐘嶸《詩品序》:“至平上去人,則餘病未能。”顏:
①額頭;腦門。《史記·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隆準:高鼻。)②面容;臉色。《詩經·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舜:樹名。華:古“花”字。)③臉面;臉皮。《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④色彩。李白《古風》之十二:“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⑤橫匾。《新唐書·馬燧傳》:“帝榜其顏而寵之。”(榜:題匾。)如:
①順從;依照。《左傳·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無不如志。”李朝威《柳毅傳》:“毅如其言,遂至其宮。”②往;到……去。《漢書·燕王傳》:“田生如長安,不見(劉)澤。”③似;像;如同。《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④及;趕得上。《論語·公冶長》:“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當於“奈……何”,把……怎麼樣。《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湯問》:“其如土石何?”⑥介詞。相當於“於”。引進比較對象。《呂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渴。”⑦連詞。1. 相當於“如果”,表示假設。《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2. 相當於“和”。表示並列。《儀禮·鄉飲酒禮》:“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當於“而”。表示轉折。至於;卻。《論語·先進》:“如其禮樂,以俟君子。”4.相當於“或者”。表示選擇。《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縱橫六七十裡。邦:諸侯封國。)⑧助詞。形容詞後綴,相當於“然”,表示“……的樣子”。《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參《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玉:
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尚書·胤(yìn)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胤:古國名。炎:焚燒。)《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加:增加。指虛報。)③精美珍貴的。葛洪《抱樸子·外篇·詰鮑》:“崇節儉之清風,肅玉食之明禁。”④潔白美好的。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羽:羽翼。)⑤相助;培養。《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用:以。諫:規勸。)玉盤:
①喻團圓的明月。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汗漫鋪澄碧,朦朧吐~~。”②玉琢成的盤子。張衡《四愁》:“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盤:
①盤子。可用來盛飯食,也可用來放水。《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乃饋盤飧,置壁焉。”《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②樂。《尚書·無逸》:“文王不敢盤於遊田。”(田:打獵。)③回繞;彎曲。《隋書·百濟傳》:“女辮發垂後,已出嫁則分為兩道,盤於頭上。”沈括《夢溪筆談》卷三:“用柔鐵屈盤之。”(柔鐵:熟鐵。)這個意義又寫作“蟠”。④盤旋。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盤空而升。”⑤徘徊,逗留。常“盤桓”連用。曹植《洛神賦》:“悵盤桓而不能去。”(悵:惆悵;傷感。去:離去。)⑥通“磐”。巨大的石頭。《荀子·富國》:“國安於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