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胡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

    “胡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詩句出處:《正樂府十篇·哀隴民》;是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作品。

    隴山千萬仞,鸚鵡巢其巔。窮危又極嶮,其山猶不全。
    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覘其巢,墮者爭紛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隴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閑。
    將命提雕籠,直到金臺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吾聞古聖王,珍禽皆舍旃。
    今此隴民屬,每歲啼漣漣。

    【註釋】:

    胡:

    ①獸頷下下垂的肉。《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跋:踩。)②大。《儀禮·少牢饋食禮》:“主人受祭之福,胡壽保健傢室。”③代詞。1.何;什麼。《漢書·蕭何傳》:“相國胡大罪?”2. 為什麼;何故。《呂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④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統稱。司馬遷《報任安書》:“垂餌虎口,橫挑強胡。”賈誼《過秦論》:“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⑤古國名。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春秋時為楚所滅。《左傳·定公十五年》:“二月,楚滅胡。”[胡考]長壽。《詩經·周頌·絲衣》:“胡考之休。”(休:美。)

    為:

    (一)①做。《詩經·周頌·豐年》:“為酒為醴,烝畀祖妣。”(烝:進獻。畀:給予。)《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愛。)②制作;創作。《禮記·曲禮下》:“為宮室,不斬於丘木。”(丘木:墓地的樹。)《漢書·枚乘傳》:“司馬相如善為文而遲。”(遲:慢。)③治理。《商君書·農戰》:“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偷:怠惰;忽視。)《論語·為政》:“為政以德。”④行為。范仲淹《嶽陽樓記》:“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嘗:曾經。)⑤充當。《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⑥當作。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霓為衣兮風為馬。”⑦變為;成為。屈原《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蘭、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認為。《孟子·公孫醜上》:“而子為我願之乎?”(子:你。)⑨是。《左傳·宣公三年》:“餘為伯儵,餘而祖也。”⑩介詞。1. 表被動。被。《三國志 · 吳書· 呂蒙傳》:“為張遼等所襲。”2.表對象。對;向。《戰國策·韓策二》:“(嚴仲子)因為聶政語曰:‘臣有仇。’”(11)連詞。如果。《戰國策·秦策四》:“秦為知之,必不救也。”(12)語氣詞。1. 與“何”相配,表疑問語氣。《論語·季氏》:“何以伐為?”(伐:進攻。)2. 多用於句未,表示反問語氣。《漢書·外戚傳下·趙皇後》:“今故告之,反怒為!”(故:故意。) (二)wèi ①幫助。《詩經·大雅·鳧鷖》:“公屍燕飲,福祿來為。”②介詞。1. 表對象。替。《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3. 表目的。為瞭。《孔雀東南飛》:“慎勿為婦死。”③通“偽”。假裝。《禮記·檀弓下》:“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

    輕:

    ①重量小。與“重”相對。《孟子· 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權:衡量。)②輕微;微薄;淺薄。諸葛亮《與參軍掾屬教》:“任重才輕。”③輕率;不穩重。劉炎《邇言》:“輕躁寡謀,不必皆年少。”④輕便。《漢書·食貨志上》:“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⑤輕視;看不起。《老子》:“禍莫大於輕敵。”⑥輕易;隨便。《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⑦使……變輕;減輕。王維《送元中丞傳運江淮》:“薄稅歸天府,輕徭賴使臣。”(天府:朝廷的倉庫。徭:勞役。)⑧用力小。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niǎn)抹復挑。”⑨輕快。王維《觀獵》:“雪盡馬蹄輕。”

    命:

    ①下命令。《左傳·成公六年》:“命伐宋。”又指命令。《左傳·宣公十二年》:“敢不惟命是聽。”②任命;差遣。《列子·湯問》:“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③取名;命名。《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④生命;性命。《論語·雍也》:“不幸短命死矣。”⑤命運;天命。《史記·外戚世傢》:“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

    奉:

    ①承受;接受。《左傳·成公十六年》:“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諸葛亮《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②雙手恭敬地捧著。《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奉卮(zhī)酒為壽。”(卮:酒器。)③進獻;送。《周禮·地官 · 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④遵循;崇信。《韓非子·有度》:“奉法者強則國強。”⑤侍候。《孟子·告子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⑥同“俸”。薪俸;俸祿。《戰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⑦祭祀;供奉。《史記·封禪書》:“多以歲時奉祠。”⑧幫助。《漢書·終軍傳》:“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

    此:

    ①代詞。這;這個。《孟子·公孫醜下》:“彼一時,此一時也。”《禮記·禮運》:“此之謂大同。”②這樣;這般。庾信《哀江南賦》:“天何為而此醉。”③副詞。乃;則。《後漢書·黃瓊傳》:“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士終無時矣。”

    玩:

    ①玩弄;戲弄。《尚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國語·吳語》:“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②欣賞;觀賞。《楚辭·九章·思美人》:“吾誰與玩此芳草?”③供玩賞的東西。《後漢書·劉瑜傳》:“皆當盛其玩飾。”④研討;研習。《新唐書·楊敬之傳》:“敬之愛士類,得其文章,孜孜玩諷,人以為癖。”(諷:諷誦。)⑤輕慢;不經心而忽略。《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啟:指啟其野心。)

    好:

    (一)①女子貌美。《史記·孔子世傢》:“於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樂。”(文:文采。康樂:舞曲名。)古詩《隴西行》:“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②泛指美;善。《詩經·鄭風·叔於田》:“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代稱男子。洵:確實。)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③友好;友愛。高適《贈別晉三處士》:“知己從來不易知,慕君為人與君好。”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④完畢;完成。韓偓《無題》:“妝好方長嘆,歡餘卻淺顰。”⑤可以;便於。李覯《苦雨初霽》:“寄語殘雲好知足,莫依河漢更油然。”(河漢:天河。油然:雲氣上升。)⑥恰巧;適逢。白居易《吳中好風景》:“況當豐熟歲,好是歡遊處。”⑦表示勸勉。《世說新語·方正》:“臨別流涕,撫其背曰:‘奴好自愛。’”⑧表感嘆。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二)hào ①喜愛;愛好。《莊子·逍遙遊》:“臣之所好者,道也。”②善於;易於。寒山《詩三百三首》之二百二十二:“聰明好短命,癡騃祩(ái)卻長年。”(騃:傻。)③玉器或錢幣中間的孔。《漢書·食貨志下》:“卒鑄大錢,文曰‘寶貨’,肉好皆有周郭。”

    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則影直。”又公正。賈誼《治安策》:“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②事物的一頭或一方。《孫子兵法·勢篇》:“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③開頭;發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緣由;來由。陸機《君子行》:“禍集非無端。”⑤量詞。佈帛長度單位。倍丈為端。一說六丈為端,又說一丈六尺為端。《鹽鐵論·力耕》:“中國一端之縵。”⑥審視;細看。司空圖《障車文》:“且子細思量,內外端相,事事相稱,頭頭相當。”⑦副詞。1. 正好。張說《破陣樂》:“正屬四方朝賀,端知萬舞皇威。”2.終究。蔡伸《滿庭芳》:“端不負平生。”3. 究竟。陸遊《幽事》:“餘年端有幾?”


    上一篇: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下一篇:七雄战争时,宾旅犹自通。
  •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诗句出处:《正乐府十篇·哀陇民》;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注释】:

    胡:

    ①兽颔下下垂的肉。《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跋:踩。)②大。《仪礼·少牢馈食礼》:“主人受祭之福,胡寿保健家室。”③代词。1.何;什么。《汉书·萧何传》:“相国胡大罪?”2. 为什么;何故。《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④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统称。司马迁《报任安书》:“垂饵虎口,横挑强胡。”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⑤古国名。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定公十五年》:“二月,楚灭胡。”[胡考]长寿。《诗经·周颂·丝衣》:“胡考之休。”(休:美。)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轻:

    ①重量小。与“重”相对。《孟子· 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权:衡量。)②轻微;微薄;浅薄。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③轻率;不稳重。刘炎《迩言》:“轻躁寡谋,不必皆年少。”④轻便。《汉书·食货志上》:“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⑤轻视;看不起。《老子》:“祸莫大于轻敌。”⑥轻易;随便。《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⑦使……变轻;减轻。王维《送元中丞传运江淮》:“薄税归天府,轻徭赖使臣。”(天府:朝廷的仓库。徭:劳役。)⑧用力小。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niǎn)抹复挑。”⑨轻快。王维《观猎》:“雪尽马蹄轻。”

    命:

    ①下命令。《左传·成公六年》:“命伐宋。”又指命令。《左传·宣公十二年》:“敢不惟命是听。”②任命;差遣。《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③取名;命名。《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④生命;性命。《论语·雍也》:“不幸短命死矣。”⑤命运;天命。《史记·外戚世家》:“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奉:

    ①承受;接受。《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②双手恭敬地捧着。《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卮:酒器。)③进献;送。《周礼·地官 · 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④遵循;崇信。《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⑤侍候。《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⑥同“俸”。薪俸;俸禄。《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⑦祭祀;供奉。《史记·封禅书》:“多以岁时奉祠。”⑧帮助。《汉书·终军传》:“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此:

    ①代词。这;这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②这样;这般。庾信《哀江南赋》:“天何为而此醉。”③副词。乃;则。《后汉书·黄琼传》:“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玩:

    ①玩弄;戏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国语·吴语》:“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②欣赏;观赏。《楚辞·九章·思美人》:“吾谁与玩此芳草?”③供玩赏的东西。《后汉书·刘瑜传》:“皆当盛其玩饰。”④研讨;研习。《新唐书·杨敬之传》:“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讽:讽诵。)⑤轻慢;不经心而忽略。《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启:指启其野心。)

    好:

    (一)①女子貌美。《史记·孔子世家》:“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文采。康乐:舞曲名。)古诗《陇西行》:“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②泛指美;善。《诗经·郑风·叔于田》:“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代称男子。洵:确实。)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③友好;友爱。高适《赠别晋三处士》:“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④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好方长叹,欢余却浅颦。”⑤可以;便于。李觏《苦雨初霁》:“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河汉:天河。油然:云气上升。)⑥恰巧;适逢。白居易《吴中好风景》:“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⑦表示劝勉。《世说新语·方正》:“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⑧表感叹。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二)hào ①喜爱;爱好。《庄子·逍遥游》:“臣之所好者,道也。”②善于;易于。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二百二十二:“聪明好短命,痴騃祩(ái)却长年。”(騃:傻。)③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汉书·食货志下》:“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

    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则影直。”又公正。贾谊《治安策》:“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②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孙子兵法·势篇》:“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③开头;发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缘由;来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⑤量词。布帛长度单位。倍丈为端。一说六丈为端,又说一丈六尺为端。《盐铁论·力耕》:“中国一端之缦。”⑥审视;细看。司空图《障车文》:“且子细思量,内外端相,事事相称,头头相当。”⑦副词。1. 正好。张说《破阵乐》:“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2.终究。蔡伸《满庭芳》:“端不负平生。”3. 究竟。陆游《幽事》:“余年端有几?”


    上一篇: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下一篇:七雄战争时,宾旅犹自通。

  • 上一篇: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下一篇:七雄战争时,宾旅犹自通。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