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歌月徘徊。”詩句出處:《月下獨酌其一》;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
【註釋】:
歌:
①唱歌;歌唱。《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②歌曲;歌謠以及能唱的詩。許渾《夜泊永樂有懷》:“吳娃齊唱采蓮歌。”③贊頌;歌詠。班固《兩都賦·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頌魯。”月:
(一)①月球;月亮。《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潛《歸田園居》之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從朔至晦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狀或顏色像月亮的。李賀《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謝郎妓。”⑤指婦人的月經。王建《宮詞》:“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婦女懷胎的月份。《詩經·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誕:助詞。彌:滿。厥:其。先生:初生。達: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國古代西域國名。 (二)ròu 同“肉”。古樂府《孤兒行》:“拔斷蒺藜腸月中,愴欲悲。”(腸:指小腿肚子。)徘:
[徘徊(huái)]也作“俳佪”。1.來回走動或盤旋。《漢書·高後紀》:“徘徊往來。”韓愈《詠雪贈張籍》:“驚雀暗徘徊。”2.猶豫不定。向秀《思舊賦》:“心徘徊以躊躇。”徊:
(一)[徘徊]:來回地走。《莊子·盜蹠》。“若是若非,執而圓機,獨成而意,與道徘徊。 (二)huí 回旋;曲折環繞。也作“回”。宋玉《神女賦》:“徊腸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