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幽閨多怨思,盛色無十年。

    “幽閨多怨思,盛色無十年。”詩句出處:《去婦詞》;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古來有棄婦,棄婦有歸處。今日妾辭君,辭君遣何去。
    本傢零落盡,慟哭來時路。憶昔未嫁君,聞君卻周旋。
    綺羅錦繡段,有贈黃金千。十五許嫁君,二十移所天。
    自從結發日未幾,離君緬山川。傢傢盡歡喜,
    孤妾長自憐。幽閨多怨思,盛色無十年。相思若循環,
    枕席生流泉。流泉咽不掃,獨夢關山道。及此見君歸,
    君歸妾已老。物情惡衰賤,新寵方妍好。掩淚出故房,
    傷心劇秋草。自妾為君妻,君東妾在西。羅幃到曉恨,
    玉貌一生啼。自從離別久,不覺塵埃厚。嘗嫌玳瑁孤,
    猶羨鴛鴦偶。歲華逐霜霰,賤妾何能久。寒沼落芙蓉,
    秋風散楊柳。以比憔悴顏,空持舊物還。馀生欲何寄,
    誰肯相牽攀。君恩既斷絕,相見何年月。悔傾連理杯,
    虛作同心結。女蘿附青松,貴欲相依投。浮萍失綠水,
    教作若為流。不嘆君棄妾,自嘆妾緣業。憶昔初嫁君,
    小姑才倚床。今日妾辭君,小姑如妾長。回頭語小姑,
    莫嫁如兄夫。
    第一百六十六卷

    【註釋】:

    幽:

    (一)①昏暗;深暗。《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遷:遷移。喬:高。)②隱晦;深奧。《荀子·正論》:“上周密,則下疑玄矣;上幽險,則下漸詐矣。”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靜。《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④隱藏的;不公開的。曾覿《海野詞·信傳玉女》:“幽期密約,暗想淺顰輕笑,良時莫負,玉山傾倒。”(玉山:喻品德容儀。)⑤囚拘;監禁。司馬遷《報任安書》:“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靜。王羲之《蘭亭集序》:“是足以暢敘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⑦舊指陰間。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些:語氣詞。)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遼寧南部一帶。[幽默]幽靜無聲。《楚辭·九章·懷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靜幽默。”(眴:同“瞬”。目轉動。孔:甚。) (二)yǒu黑色。《詩經·小雅·隰桑》:“其葉有幽。”

    閨:

    ①上圓下方的小門。《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趨:快走。)②內室。《新語·慎微》:“夫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於閨門之內。”(夫:句首助詞。)枚乘《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特指女子住的內室,閨房。沈佺期《雜詩》:“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傢營。”

    多:

    ①數量大,與“少”相對。《孟子·公孫醜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國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維《相思》:“願君多采擷。”②勝過;超過。湯顯祖《紫簫記·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馬相如,漢辭賦傢。王粲:漢魏間人,貌美多才。)③稱贊;著重。《史記·季佈欒佈列傳》:“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朱傢以此名聞當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士亦以此多之。”④過分的;多餘的。《莊子·漁父》:“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飭(chì)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飭:整頓。泰:太,過於,過分。)劉劭《人物志·體別》:“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哇:淫邪的樂聲。)⑦副詞。表示限定。約相當於“隻”、“僅僅”。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多見其不知量也。”

    怨:

    ①仇恨。《荀子·正論》:“桀紂者,民之怨賊也。”②埋怨;責怪。《荀子·法行》:“怨天者無識。”③哀怨。楊萬裡《聞子規》:“怨笛哀箏總不如,一聲聲徹九天虛。”④通“蘊”。蘊積;積蓄。《荀子·哀公》:“富有天下而無怨財。”

    怨思:

    憤恨,悲傷。《淮南子·泰族》:“今取~~之聲,施之於弦管,聞其音者,不淫則悲。”

    思:

    ①思考;想。《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思念;懷念。《詩經·邶風·泉水》:“靡(mǐ)日不思。”(靡:無。)李白《靜夜思》:“低頭思故鄉。”③愁思。張華《勵志詩》:“吉士思秋。”(吉士:對男子的美稱。)④心情;情緒。李煜《虞美人》:“清霜殘雪思難任。”(清霜殘雪:指鬢發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樓》:“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詞。可用於句首或句中,調整音節。《詩經·大雅 ·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齊:通“齋”。莊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語氣詞,啊。《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喬:高大。休:休息。)

    盛:

    (一)①興旺;興盛。《韓非子·解老》:“有死生,有盛衰。”②繁茂;茂盛。《莊子·山木》:“見大木枝葉盛茂。”③多;豐盛。《後漢書·井丹傳》:“更致盛饌乃食。”④大;極度。《國語 ·魯語上》:“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⑤隆重。《北史·高閭傳》:“豈可聖明之辰而闕盛禮。” (二)chéng ①裝在祭器中作供品的谷物。《左傳·桓公六年》:“粢(zī)盛豐備。”(粢:供祭祀用的谷物。)②把物品裝進器皿中。《莊子·逍遙遊》:“以盛水漿。”③容器。《禮記·喪大記》:“食粥於盛。”④容納;包容。《呂氏春秋·君守》:“身以盛心,心以盛智。”

    色:

    ①臉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饑色。”②怒色。《戰國策·趙策四》:“太後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於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顏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莊子·盜蹠》:“車馬有行色。”⑦種類;品類。《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樹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類?”⑧佛教用語。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與“空”相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陳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滅,緣業亦何名。”

    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傳·桓公三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蘇軾《喜雨亭記》:“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十二個月為一年。《莊子·秋水》:“湯之時,八年七旱。”③年紀;年歲。《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④帝王的年號。改年叫改元。《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改年為延康。”


    上一篇: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下一篇: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 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诗句出处:《去妇词》;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
    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
    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家家尽欢喜,
    孤妾长自怜。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
    枕席生流泉。流泉咽不扫,独梦关山道。及此见君归,
    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掩泪出故房,
    伤心剧秋草。自妾为君妻,君东妾在西。罗帏到晓恨,
    玉貌一生啼。自从离别久,不觉尘埃厚。尝嫌玳瑁孤,
    犹羡鸳鸯偶。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寒沼落芙蓉,
    秋风散杨柳。以比憔悴颜,空持旧物还。馀生欲何寄,
    谁肯相牵攀。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悔倾连理杯,
    虚作同心结。女萝附青松,贵欲相依投。浮萍失绿水,
    教作若为流。不叹君弃妾,自叹妾缘业。忆昔初嫁君,
    小姑才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
    莫嫁如兄夫。
    第一百六十六卷

    【注释】:

    幽:

    (一)①昏暗;深暗。《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迁:迁移。乔:高。)②隐晦;深奥。《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④隐藏的;不公开的。曾觌《海野词·信传玉女》:“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良时莫负,玉山倾倒。”(玉山:喻品德容仪。)⑤囚拘;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足以畅叙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⑦旧指阴间。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些:语气词。)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幽默]幽静无声。《楚辞·九章·怀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静幽默。”(眴:同“瞬”。目转动。孔:甚。) (二)yǒu黑色。《诗经·小雅·隰桑》:“其叶有幽。”

    闺:

    ①上圆下方的小门。《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趋:快走。)②内室。《新语·慎微》:“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夫:句首助词。)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特指女子住的内室,闺房。沈佺期《杂诗》:“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国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②胜过;超过。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马相如,汉辞赋家。王粲:汉魏间人,貌美多才。)③称赞;着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以此名闻当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多之。”④过分的;多余的。《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ch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饬:整顿。泰:太,过于,过分。)刘劭《人物志·体别》:“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淫邪的乐声。)⑦副词。表示限定。约相当于“只”、“仅仅”。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怨:

    ①仇恨。《荀子·正论》:“桀纣者,民之怨贼也。”②埋怨;责怪。《荀子·法行》:“怨天者无识。”③哀怨。杨万里《闻子规》:“怨笛哀筝总不如,一声声彻九天虚。”④通“蕴”。蕴积;积蓄。《荀子·哀公》:“富有天下而无怨财。”

    怨思:

    愤恨,悲伤。《淮南子·泰族》:“今取~~之声,施之于弦管,闻其音者,不淫则悲。”

    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

    盛:

    (一)①兴旺;兴盛。《韩非子·解老》:“有死生,有盛衰。”②繁茂;茂盛。《庄子·山木》:“见大木枝叶盛茂。”③多;丰盛。《后汉书·井丹传》:“更致盛馔乃食。”④大;极度。《国语 ·鲁语上》:“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⑤隆重。《北史·高闾传》:“岂可圣明之辰而阙盛礼。” (二)chéng ①装在祭器中作供品的谷物。《左传·桓公六年》:“粢(zī)盛丰备。”(粢:供祭祀用的谷物。)②把物品装进器皿中。《庄子·逍遥游》:“以盛水浆。”③容器。《礼记·丧大记》:“食粥于盛。”④容纳;包容。《吕氏春秋·君守》:“身以盛心,心以盛智。”

    色:

    ①脸色;表情;神色。《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饥色。”②怒色。《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之色少解。”③姿色;美色。多用于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色。”④情欲。《孟子· 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⑤颜色;色彩。《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⑥景象;景色。《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⑦种类;品类。《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树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类?”⑧佛教用语。指人能感知的一切外物,与“空”相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陈子昂《感遇》之八:“空色皆寂灭,缘业亦何名。”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


    上一篇: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下一篇: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 上一篇: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下一篇: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