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詩句出處:《書懷贈南陵常贊府》;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歲星入漢年,方朔見明主。調笑當時人,中天謝雲雨。 一去麒麟閣,遂將朝市乖。故交不過門,秋草日上階。 當時何特達,獨與我心諧。置酒凌歊臺,歡娛未曾歇。 歌動白濘山,舞回天門月。問我心中事,為君前致辭。 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大聖猶不遇,小儒安足悲。 雲南五月中,頻喪渡瀘師。毒草殺漢馬,張兵奪雲旗。 至今西二河,流血擁僵屍。將無七擒略,魯女惜園葵。 咸陽天下樞,累歲人不足。雖有數鬥玉,不如一盤粟。 賴得契宰衡,持鈞慰風俗。自顧無所用,辭傢方來歸。 霜驚壯士發,淚滿逐臣衣。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違。 終當滅衛謗,不受魯人譏。
|
【註釋】:
君:
①君主。《嶽陽樓記》:“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大:偉大。)②封號。《戰國策·燕策二》:“樂毅奔趙,趙封以望諾君。”《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佈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史記·信陵君列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③對人的尊稱。《戰國策·齊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地名。)特指妻妾稱夫,子孫稱父祖輩。王勃《滕王閣序》:“傢君作宰。”(宰:指縣令。)[君子]與“小人”相對。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這就可以瞭。)看:
①向遠處看;望。《世說新語·文學》:“庾闡始作《揚州賦》……庾公聞賦成,求看,兼贈貺(kuàng)之。”(庾公:指庾亮。貺:贈,賜。)②觀察。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西林:廬山寺名。)又表示估量。高適《送田少府貶蒼梧》:“丈夫窮達未可知,看君不合長貧賤。”(蒼梧:縣名。合:應該。)③觀賞。李白《清平調》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傾國:指佳人,美女。)④看望;探訪。《世說新語·德行》:“(陳仲舉)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梁車為鄴令,其姊往看之。”⑤聽;聞。杜甫《西閣口號呈元二十一》:“看君話王室,感動幾銷憂。”⑥助詞。用在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之後,表示試一試。白居易《眼病》:“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爭得:怎能。金篦:即金戉,一種金屬小刀,為醫生刮治眼病的工具。)[看護]照料;護理。張之翰《金縷曲·乙未清明》:“先塋(yíng)松柏誰看護?”(先塋:祖先墳地。)才:
①副詞。表示此前不久。晁錯《言守邊備塞疏》:“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才至,則胡又已去。”(胡:指匈奴。)②僅僅;隻。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③表示在某種條件下結果怎樣。《老殘遊記》第十二回:“問瞭鄉人,才尋著瞭關帝廟。”能:
①能力;才能。《荀子·王制》:“無能不官,無功不賞。”②有能力;有才能。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稱之曰能。”③能夠;勝任。《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④擅長;善於。蔡元培《圖畫》:“善畫者多工書而能詩。”(書:書法。)⑤和睦,親善。《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⑥如此;這般。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忍:忍心。)⑦及,達到。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⑧副詞。約同“乃”、“於是”。《管子·權修》:“二者不失,則民能可得而官也。”⑨通“耐”。忍耐,禁得起。《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遊能寒。”(食水:指魚鱉囧鶩等。)何:
(一)①疑問代詞。1. 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 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 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 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何似:
不如,比不上。蘇軾《水調歌頭》:“起舞弄清影,~~在人間。”似:
①像;類似。《莊子·山木》:“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古詩《敕勒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②似乎;好像。《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天似啟之。”晏殊《浣溪沙》:“似曾相識燕歸來。”③給與。韓愈《誰氏子》:“寫吾此詩持送似。”賈島《劍客》:“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④介詞。引進比較對象。劉克莊《風入松》:“逆旅主人相問,今回老似前回?”⑤通“嗣”。繼承;延續。《詩經·大雅·江漢》:“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魯:
①嘉美;贊美。《史記·周本紀》:“周公受禾東土,魯天子之命。”②遲鈍,笨拙。《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③古代諸侯國名。周武王封弟周公旦於此。故都在今山東省曲阜市。仲:
①排行第二的。《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箎。”②位居第二的。錢起《過鳴皋隱者》:“仲月霽春雨,香風生藥田。”(霽: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