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史晨碑》为汉代名碑之一。此碑分前碑和后碑,故又总称《史晨前后碑》。全碑约800—900字,字大3厘米。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立,今存山东曲阜孔庙。前碑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记载祭祀孔子的奏章;后碑刻《史晨飨孔庙碑》,记述飨孔的盛况,又称《史晨奏铭》。《史晨碑》系当时的“庙堂巨制”书刻年代处于东汉末年汉隶完美期,约后于《礼器碑》13年,早于《曹全碑》14年、《张迁碑》17年。其时汉隶绮丽纷华,名作迭出,此碑即其一。而在字形结构上的“体法百变,穷尽其妙”,尤见特色。现略举其要:
        其一,具有飞动之美,往往“若飞动在天”,得“鱼翼鸟翅翩翩自得之状”。如“史”、“乃”、“奎”等字,斜向的撇捺,弧度特别大,极意向两边伸展,构成了“如翚斯飞”的形象意态,並带有装饰性的夸张美。这种结构处理,使撇捺间形成大块空白,显得空灵飞动,风神逸宕。
        其二,隶法严密,四满方正,显得典雅端秀。如“三” 、“坐”、“品”等字的结构,四角撑满,下部又略宽于上部,字体端庄平稳,显示了隶贵平正的典型特点。又如“罪”、“日”、“国”、“尚”等方形字,左右两竖互相揖让,弧背向外,成内抱之势,从而显得饱满,而“月”、“门”、“自”等长方形的字,以及“顿”、“首”、“页”等长方形的偏旁结构,两边竖画则成弧背向内,成束腰外抱之势,结构显得更为严密。《史晨碑》这些带规律性的写法,与东汉早期的《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 石门颂》等相比,可以看出已有了明显的规范,变成隶法谨严的官方书体。
        其三,以“左敛右舒” 结字取势。如“见”、“先”、“元”、“克”等字,收缩左撇,舒展右捺。一张一弛、一擒一纵,不仅以此表现笔画的差异性,同时以强烈的对比,突出右捺的舒放与飞动,使个性十分明显。又如“书”、“肃”、“寿”等字,以雉尾横画为主笔,缩其左端与其它横画上下相平齐,而伸其右端,极意舒展,使方块字中一笔孤放,不落俗套,别具新意。这一笔很有特色的处理方法,还在整个字形结构中起到了疏密的调节与坚实的杠杆作用。似乎承托众多的笔画,而又丝毫没有负担过重之状与偏侧不稳之感,谨严而又不拘束,有“峨冠博带,雍容肃穆”之风。当然,在整个《史晨碑》中也有少数变例,但总的说来,都采用了“一舒一敛”的取势规律。
        《史晨碑》刻凿精工,从现存的拓本中,依然可以领略到较多的书写笔意,分辨出用笔的轻重顿挫和曲直流转的变化。例如: 该碑“点”的映带呼应与布势的种种变化都清晰可见。如“年”字,时作方笔直点,时作圆笔曲点; “胙”字作方笔斜点;“玄”字作方笔斜折点等,随势布点,姿态迥别。又如“畔”、“益”等字作背势点; “首”、“精”等字作向势点;“正”字以一斜一正取势作点;“爵”、“之”等字作顺势点等等,这些因字导势,顾盼生情的点画,显示了书写者十分娴熟的用笔技巧。
        《史晨碑》在用笔上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方圆並重。方笔以切锋重入后,再衄锋运行。落笔峻削方饬但笔道仍然浑圆厚实。圆笔用逆锋锋轻入后,转笔回行,点画蕴藉而富有动感。加上雉尾开拓,波势柔和,使人有“婉婉缓缓,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之感。如横画,虽然以方圆结合,藏露随宜,端正平和为主,但细看却十分讲求轻重向背的变化。如“祀”、“县”作重起轻收; “兴”、“依 ”作轻起重收;“经”、 “援”轻重起收兼而有之; “执”字作粗细强烈对比; “垣”、“通”以斜取势;“死”、“不”作弧背向上; “年”“行”、“麟”作弧背向下; “臣”“曰”、“成”作相背之势。这许多丰富的横画用笔,体现了《史晨碑》平正多变的用笔特点。又如竖画,“利”、“居”、“光”、“制”、“神”等字起笔处作斜侧状,似古藤虬松,劲节纠结,直中有曲,柔中有刚,线条富有弹性和力感。“物”、“即”、“除”等字作弧背向右,“来”、“臣”、“精”、“作”等字作弧背向左; “敝”、“删”等字竖画作相反相成之势等等,都以不同的曲线形态,给人以一种动感,使凝炼的运笔不板滞,与结构上“如翚斯飞”的飞动之美相映照。


        《史晨碑》是崇孔的丰碑,整体上规范典雅,有“庙堂之气”。但结构、用笔上“变化若龙”,並不刻板质直,故使该碑受到历来书家的推崇。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