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和《真理的入门》
《福乐智慧》原名“Kutadolu Bilik”,意为“赋
予(人)幸福的知识”。它是公元11世纪维吾尔族
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一部劝诫性长
诗。全诗共存一万三千二百九十行,由八十五章正
文和三个附篇组成,另有两篇序言。它通过国王日
出、修道士觉醒、大臣月圆及其儿子贤明四个具有
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间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社
会、法度、伦理道德、哲学、治国之道等问题的看
法。它是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在中国
古代文化史和中亚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于公元1018年或 1019年出生于喀喇汗王朝的巴拉萨衮(即汉文古 籍中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玛克西南),卒年 不详。《福乐智慧》“在巴拉萨衮开始命笔,1068年 到喀什噶尔(喀什市)后继续写作,于1069年完 成”共创作了十八个月。《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人 信奉伊斯兰教后的第一部巨大诗作。全诗用纯粹 的回鹘语(古代维吾尔语)写成,被人们认为是那 一时代面临阿拉伯文化的挑战而坚持自身文化传 统的典范。与此同时,作者利用生活于中国、希腊、 印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交汇之地这一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作品由突厥语民族的传统文 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等融合而 成,是从喀喇汗王朝独特的、浑然一体的合成式文 化中脱颖而出的。
《福乐智慧》同时又是一部极优秀的长诗。全 诗使用阿鲁孜韵律的木塔卡里甫格式和玛斯纳维 体写成,用清新、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抽象而 枯燥的哲学概念。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 的对话,让读者在文学欣赏中受到薰陶,接受教 益,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和教条式的劝诫。作品 中处处可以看到这样优美的诗句:“倘无百犬对之 狺狺狂吠,怎能被称作无畏的苍狼。”“求取才德像 捕捉白鹰一样困难,你要把才德看作白鹰一般。” “旭日之所临,无论优劣,它光芒普照,巨细无遗。” 《福乐智慧》成书后,广为流传。它不仅在喀喇汗王 朝受到极高评价,而且对当时周围的国家和地区, 以及后世的文学都产生过很大影响。现在它已译 成汉、英、俄、德、土等多种文字。
《真理的入门》也是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着之 一,是继《福乐智慧》后的一部长篇劝诫诗。作者阿 赫玛德·尤格纳克是个盲诗人。作品完成于12世 纪末或13世纪初。全书共十四章,四百八十行,外 加后人的跋诗二十八行。除前五章序言和最后两 章之外,主要论述了知识的益处、慎言、慷慨与吝 啬、谦逊与骄傲、宽容与忍耐等劝喻内容。由于作 者生活于喀喇汗王朝衰落时期,所以《真理的入 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凋敝,控诉了 社会的不平,对劳动人民寄予了同情。比如:“手艺 人在世界上何罪之有?为什么他常常陷入痛苦与 忧愁?抬举那些贪婪者而打击善良人?难道这不幸 的世界已经腐朽?”《真理的入门》用阿鲁孜韵律的 木塔卡里甫格式写成。除序言外,大部分是押aaba脚韵的四行诗。由于作者在驾驭语言方面有很 高的技能,使读者感觉不到叙述哲理的枯燥无味。
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于公元1018年或 1019年出生于喀喇汗王朝的巴拉萨衮(即汉文古 籍中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玛克西南),卒年 不详。《福乐智慧》“在巴拉萨衮开始命笔,1068年 到喀什噶尔(喀什市)后继续写作,于1069年完 成”共创作了十八个月。《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人 信奉伊斯兰教后的第一部巨大诗作。全诗用纯粹 的回鹘语(古代维吾尔语)写成,被人们认为是那 一时代面临阿拉伯文化的挑战而坚持自身文化传 统的典范。与此同时,作者利用生活于中国、希腊、 印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交汇之地这一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作品由突厥语民族的传统文 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等融合而 成,是从喀喇汗王朝独特的、浑然一体的合成式文 化中脱颖而出的。
《福乐智慧》同时又是一部极优秀的长诗。全 诗使用阿鲁孜韵律的木塔卡里甫格式和玛斯纳维 体写成,用清新、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抽象而 枯燥的哲学概念。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 的对话,让读者在文学欣赏中受到薰陶,接受教 益,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和教条式的劝诫。作品 中处处可以看到这样优美的诗句:“倘无百犬对之 狺狺狂吠,怎能被称作无畏的苍狼。”“求取才德像 捕捉白鹰一样困难,你要把才德看作白鹰一般。” “旭日之所临,无论优劣,它光芒普照,巨细无遗。” 《福乐智慧》成书后,广为流传。它不仅在喀喇汗王 朝受到极高评价,而且对当时周围的国家和地区, 以及后世的文学都产生过很大影响。现在它已译 成汉、英、俄、德、土等多种文字。
《真理的入门》也是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着之 一,是继《福乐智慧》后的一部长篇劝诫诗。作者阿 赫玛德·尤格纳克是个盲诗人。作品完成于12世 纪末或13世纪初。全书共十四章,四百八十行,外 加后人的跋诗二十八行。除前五章序言和最后两 章之外,主要论述了知识的益处、慎言、慷慨与吝 啬、谦逊与骄傲、宽容与忍耐等劝喻内容。由于作 者生活于喀喇汗王朝衰落时期,所以《真理的入 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凋敝,控诉了 社会的不平,对劳动人民寄予了同情。比如:“手艺 人在世界上何罪之有?为什么他常常陷入痛苦与 忧愁?抬举那些贪婪者而打击善良人?难道这不幸 的世界已经腐朽?”《真理的入门》用阿鲁孜韵律的 木塔卡里甫格式写成。除序言外,大部分是押aaba脚韵的四行诗。由于作者在驾驭语言方面有很 高的技能,使读者感觉不到叙述哲理的枯燥无味。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