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刊物的创办,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的《歌谣》周刊,创刊于1922年底,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主要登载中国现代歌谣兼及传说与民俗等,具有反帝、反封建色彩和科学与民主精神。1927年以后,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先后创办的《民间文艺》周刊、《民俗》周刊、《民俗季刊》,是继《歌谣》周刊之后,民间文学与民俗的重要阵地。它登载民间歌谣,传说故事,以及风俗、宗教、民族学等调查资料和理论研究。1930年夏,杭州中国民俗学会创办的《民俗周刊》、《民间月刊》,是抗战前期中国民俗、民间文学的重要园地。此外,还有浙江、福州、厦门等地的各种民间文艺刊物,诸如《民俗旬刊》、《民俗学集镌》、《民俗周刊》、《民间文艺》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50年代初期创办了《民间文艺集刊》。它具有全新的特点,突出革命时期的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刊载新的理论观点。1955年创刊的《民间文学》月刊(1963年后,一度改为双月刊,刊登各民族口头文学及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经验和在马列主义观点指导下的研究文章。1958年上海创刊《民间文学集刊》,活跃于南方,在“文化大革命”前较有影响。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后,民间文学工作得到恢复,《民间文学》月刊复刊,上海民研会又重新编辑了《民间文学集刊》。此后,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又创办了侧重发表民间文学理论的《民间文学论坛》季刊(后改为双月刊)。最近几年,各地民研分会也大多创办了省级的民间文学刊物。公开出版的有《楚风》(湖南)、《南风》(贵州)、《山茶》(云南)、《山海经》(浙江)、《山西民间文学》、《吉林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间故事选刊》、《故事家》等。这些民间文学刊物,注意刊登本地区的民间文学,风格各异,具有地方特色。反映出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胜利开展的新局面。它们在推动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推广与理论研究方面,起了明显的作用,在民间文学队伍的组织与培养方面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minsu/192971.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