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绣球

        也叫抛绣球。壮、苗、瑶族的求婚风俗,也是传统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广西靖西、隆林、龙胜一带。绣球以彩绸制成,内盛各种豆类或沙子。绣球有方形、圆形、菱形、鱼形等各种形状,上端系一根长约60厘米的飘带,下端缝有十数条长约10厘米的彩色穗带。抛绣球一般都在举行歌圩时进行。通过一番对歌考察后,姑娘将绣球抛给自己喜爱的小伙子,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就在绣球的飘带上系上赠物,抛回去,姑娘收下赠品,双双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互表衷肠。一对恋人通过多次歌圩对歌,加深了解,情投意合后结下“白头”之盟。若小伙子无意,就不赠送礼物,抓住飘带又抛回去。投绣球也是喜庆节日或逢场赶街时进行的娱乐活动。届时,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互相投接绣球,若对方接不住说明不灵巧敏捷, 有时要被罚唱歌或表演游戏节目。有的地方还进行正式的投绣球表演,即在场地上竖一根长约10厘米的竹竿或木竿,竿顶拴一直径一米左右的圆环,环中糊有红纸,或者在竿顶钉一块一米见方的木板,板中央挖一直径约20厘米的圆孔,在孔的两端贴上红纸。参加表演者分成若干队,男女分开,人数相等,各站一方。每次男女各一人作相向对投。投球者摇动飘带,旋转绣球,当摇至作用力均匀时,对准竿顶圆圈投去,若一方将球破纸穿孔,即算胜一人,投不进一方罚一人出局。如此反复进行,直至一方无人为止,有人一方为胜。然后另换两队上场表演比赛。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6-2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minsu/193722.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