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包

        又叫作毡房,蒙古、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鄂温克等民族的牧民居住的帐篷。中国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包”,满语音译,即“家”、“屋”之意。蒙古族地区的毡包,满语称为“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其网壁多以柳木条编成,顶部呈伞形,亦用条木结成,上盖毛毡,以绳索勒扎固定。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 便游牧。包内中央为火炉,烟筒从天窗伸出。鄂温克人的毡房天窗不在正中,而在稍偏的地方。毡包作为一种住宅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广大草原和半沙漠地带,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形成了独具特征的毡包居住文化。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minsu/194971.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