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摔跤

        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历史悠久,早在13世纪时已盛行。蒙古族摔跤大体分踢、绊、缠、歪等30多种、300多个动作。参加比赛人数需成偶数,最多可达1024人,不受地区、体重限制。比赛采用单淘汰制,无时间限制,一跤定胜负,败者不许再上场。每次比赛前,按蒙古族习俗,先推一族中长者对参赛者进行编排配对。比赛时,摔跤手上身着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的“昭德格”,裸臂,腰系“希力布格” (即围巾),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外边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郎字” (一种圆形图案)的套裤。或穿一条肥大的黑色摔跤裤。脚蹬蒙古族的“不力该尔”靴,颈套五色彩带“景嘎” (为名誉的标志, “景嘎”越多,表示历次赛中获胜越多)。在三遍摔跤歌中,摔跤手跳着狮舞步或模拟雄鹰展翅飞翔的舞姿进入赛场,然后双方握手致敬。比赛时,只允许抓上衣和腰带,不能抱腿和扯裤子。哪一方只要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就为负。获胜者到裁判台捧出事先准备好的馃子、奶食品边跑边向观众撒去。获胜的前三名可得到不同的荣誉称号。最高荣誉称号为“达尔罕”或“阿布拉古”(即巨人之意),其次是“阿尔斯楞”(狮子之意)、“札钢” (大象之意),第三名为“布日左德” (雄鹰之意)。并都有重奖。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minsu/195622.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