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

2019-05-28 可可诗词网-文学批评研究 https://www.kekeshici.com

        《文心雕龙·宗经》篇:“经也者,恒久之主道,不刊之鸿教也。放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文化)章之骨髓者也。”六朝时,“文”之意念与今者相去不远,重文章之美。但在《文心雕龙》则范围比较大。“恒久之主道,不刊之鸿教”即言教化。《文心雕龙》里的所谓“道”,实有两个意念:其一是自然;其二是教化。其间界限亦不能分得很清楚明白,只能够说是偏于某一方面而已。
        讨论“道”与“文”的关系,六朝时非常重视。至于“道”与“文”的意念,除六朝多讨论外,唐宋亦然。
        唐人继承了六朝人关于“文”“道”的意念。柳冕(韩愈前古文运动的提倡者之一)《与徐给事论文书》:“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故在君子之心为志,形君子之言为文。《易》云:‘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君子之文也。”从此可知文章可用以教化。这里,他没说到“道”这个字。不过,在别处他说:“本于教化,尧舜之道也。”(《答徐州张尚书论文武书》)这里,我们注意到,他说“形于治乱”,正与“诗言志”的意念相合,从政治的立场,统治的立场,来看诗、礼、乐。就是刘勰罢,也表示文对社会组织、国家构造及统治(政治、经济)等,都有关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是因为文章可做统治者之工具。自周以来,思想都重中道。柳冕是继承“诗言志”的系统的。从他这些话如“系于国风”、“在君子之心为志,形君子之言为文”,可见与《诗大序》的话相合。他讨论文与道的关系,实与前人讨论“诗言志”一样。
        唐初修六朝之史事三十种,在《文学传》里总是引《易》的《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这个意念在六朝、初唐甚为重要。
        柳文说到“君子,”政治上和道德上的意义都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