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事本末体的创立

        袁枢(1131年—1205年),南宋人,比李焘晚二十年,比李心传早四十年,地方官中央官都做过,做过知州知府,也做过史官。前半生研史,晚年研经。
        《通鉴纪事本末》抄《资治通鉴》,共二百三十九篇,每篇是一个事件,每篇自己立一标题,从三家分晋开始到周世宗征淮南,包括了《资治通鉴》中所有的政治事件。集中了事件始末,使读者读一遍便清楚了,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了方便。抄书而创造了新体例,梁启超曰“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即指荀悦著《汉纪》和袁枢著《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书出后有很大影响,在南宋出现了两部纪事本末体的著作:一部为章冲著《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受袁书的影响,这说明纪事本末体之出现并非偶然,是因为学习历史的人对纪传、编年二体感到不便,因此创出这种新体例;另一部为南宋杨仲良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是明确受袁枢影响,比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详细,共抄三百四十五篇。
        南宋以后,元、明、清都有人写此体之书,且有发展。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是据一部编年史写成的。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则是据一部纪传史写成的。清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更是自己搜集资料写成的,可称为著作了。这是纪事本末体的一大发展,此后有《左传纪事本末》、《辽金元纪事本末》、《三藩纪事本末》等。
        纪事本末体的优点,在于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弥补了编年、纪传二体在此方面的缺点,即所谓纪传“一事而复见数篇”,编年“一事而隔越数卷”的缺点 。纪事本末体“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所以比编年、纪传二体进步。
        纪事本末体的缺点:难以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全书所述事件是互不连属的,显得无系统,看不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2-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xue/sx/20180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