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991年高考上海题

2019-12-22 可可诗词网-高中阅读理解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10题
        ①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②“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③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④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⑤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⑥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可以入地、腾空。⑦书,什么不给你呢? 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 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⑧,走到更好的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因为那样⑨,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 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但原有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三日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⑩
        真有读书有癖的人哩。法郎士就说过: 他自己是一个图书馆的老鼠(11)。他的最大的幸福是在一本又一本地吞噬过许多书籍之后,发现吐着一点遥远的世纪的芳香的奇妙的东西,发现任何人不曾注意到的东西(据卢那察尔斯基《论法郎士》)。……
        从俄国诗人谢甫琴科或高尔基的传记里,我们知道有农奴社会家僮读书而挨鞭挞的事;虽然有鞭挞等待着,却还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天做了十四小时的苦工之后,偷偷地在僻静的柴仓里点起豆大的小灯读起书来的那样的家僮,被梦也似的足迹牵引着,被看不见的人物慰藉着,你看得见那苦孩子泪影中的微笑么? 这精神将是一切成功的发端。所以在革命队伍里,看见一个老伙夫皱了眉头学划阿拉伯字码,或一个十一岁的小鬼在琅琅上口读《边区群众报》的时候,便每每令人起一番敬意,起一番鼓励。
        读书吧,[(12)]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1.②与①的内容关系是: ( )
        A.②是①的补充    B.②是①的引申
        C.②是①的举例    D.②是①的强化
        2.③④⑤⑥的层次关系是: ( )
        A. ③/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
        3.⑦“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指的双方是______。
        4.“从兽类到人类”⑧中的“兽类”指的是_____。
        5. “那样”⑨指的是_____。
        6. 引用古人的两句话⑩,是从反面强调本段开头说的“书籍是会提高人的”。第一句重点强调要_______ ;第二句重点强调要_______。
        7.法郎士把自己比作“图书馆的老鼠”(11),这是: ( )
        A. 褒义贬用    B.贬义褒用
        C. 褒贬通用    D.褒贬误用
        8.第四自然段的文意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书吧”后边(12)还有一句话,最确切的应该是: ( )
        A.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
        B.让书本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吧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都在书里
        D. 书有助于人们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10.从总体上看,最符合上述五段文字思路的一项是: ( )
        A. 正反比较最后点明中心
        B. 由分到总最后点明中心
        C.分别介绍最后点明中心
        D. 逐步深入最后点明中心
        [题解]
        第1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力,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②以《孔子世家》中的记载说明,书可以把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的人和事呈现在今人的面前。
        答案: C。
        第2题。考查文中的层次关系。③—⑥的关系,显然是总分关系。③总说,④⑤⑥都是就“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而言的。
        答案: D。
        第3题。考查对句义的理解力。应围绕“书”,联系前后文理解。
        答案: 指读者与作者,或读者与书中人物
        第4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程度。联系前面一句来理解:“……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从兽类到人类……”可据此来对应思考。
        答案: 野蛮,庸俗。
        第5题。考查词义。前一句说,“……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这句说,“因为那样,可以经验得多……”。以此对应思考。
        答案: 读书愈多。
        第6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力。题干提示原文是“从反面强调”,答案应从正面概述。这两句都是从反面讲读书的时间不能间隔长,意即叫人勤读书,多读书,试题要求分辨“重点强调”,就要同中辨异。黄庭坚的“三日不读书”,此“书”是泛指;梁高祖“三日不读谢玄晖(南朝著名作家)诗”,“谢玄晖诗”,特指名家著作。因此,第一句强调的是泛指勤读书,第二句强调的是多读或勤读名著。
        答案: 坚持不懈地读(或: 勤读书)
           多读书(或: 多读名家的书)
        第7题。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老鼠”,一般“贬用”,但文中的意思是在图书馆里“一本又一本地吞噬”书籍,因此是贬义褒用。
        答案: B。
        第8题。考查对段意的理解程度。第四自然段是赞扬苦读精神,认为“这精神将是一切成功的发端”。
        答案: 苦读精神是一切成功的发端。
        第9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能力。语气上应承接“读书吧”,内容上应与“富有真理的书”衔接。
        答案: A。
        第10题。考查行文的思路。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