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之道·立志·“立志”在人间 中国俗语中也有大量歌颂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人穷不可志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些自然都是催人奋进的名言隽语,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并以之作为自己前进的...
交友之道·交友误区·“笔友热”的背后 通信自由,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然而,两天之内竟有一位同学收到上百封校外来信。 中学生征求“笔友”也不全是坏事。不过,中学生过多地沉迷于征求“笔友”之中,却又不利于他们的正常学习个生活。就拿上文所提...
观念之道·苦乐观·“给”永远比“拿”愉快 1907年,高尔基住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也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有一天,他看到马克西姆在院子里栽花,非常高兴,一边连声赞扬:“好!好!”一边前去帮忙。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高尔基常常在...
观念之道·成败观·“耻辱戒指”——失败者的勇气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用艰辛的汗水迎来鲜花与掌声,但是当冷酷的现实瞬间击碎了这完美的构想时,你又将如何抉择呢?是悲叹昔日荣誉的失去,还是在真理面前认真地思考? 加拿大的一座钢架桥因工程师设计错...
经济之道·人本·“要为职工做更多的事情”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第八大钢铁公司的一家下属钢厂,不幸失火,死了四名职工,尽管公司总裁艾弗森知道公司已给这些人买了人身保险,他们每家会得到应有的赔偿,但他仍要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艾弗森建议公司...
思辨之道·长与短·“要管大事的顾不及生活小事” 杨朱去谒见梁王,夸口说治理天下如同反掌那么容易。梁王说:“先生有一个妻子一个妾,尚且不能把她们管好;三亩地的园子,还不能除草治理好,却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这是为什么?”杨朱回答说:“您见过牧羊的...
修身之道·尊严·“见鬼去吧,美元!” 曲小雪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几年前她来到美国自费留学,一个教会里的朋友介绍她到一个美国老太太露易丝家去打工,由于老太太的刁钻、刻薄,有时还故意污辱,曲小雪决意辞工,没想到爱德华——这个老太太的儿子,一个身高1...
修身之道·谦逊·“说吾孬者,是吾师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一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里传来一位老人的喊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看去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于是,戏一下场,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
经济之道·目光·“这里的人都还没有鞋子穿” 美国有一家鞋子制造厂,老板想扩大非洲市场,于是派了一位市场经理到非洲考察。市场经理抵达机场,发现当地人都没穿鞋子。回到旅馆,他马上打了个长途电话告诉老板说:“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我们的鞋子...
写作之道·语言·炼句·“逸马杀犬于道” 《诗人玉屑》说:欧阳修写文章对自己要求极严。每次诗文写成,他总把它贴在墙壁上,经常修改,有的草稿甚至改得一个字都不留。对别人的诗文也如此要求。他供职于翰林院(学士院,内廷供奉的官署)时,有一次和手下两个...
经济之道·技巧·“限额”赞助 1986年美国洛杉矶为举办世界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其承办人尤伯罗斯曾夸下海口说:“我这次承办奥运会,不要政府一分钱,而且还要赚它2亿美元。”这话不是吹牛,他早已观察到各国大企业不会轻松放过利用这次国际大赛而展开竞争的...
写作之道·题材·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骑马出去跑一圈” 莫泊桑从邻人那里听来几个故事,觉得很新鲜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但是心里有点拿不准,就跑去请教福楼拜。他在导师面前把故事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
写作之道·修改·《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修改 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作家柯岩写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抒发全国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的深情,发表于1977年1月7日《北京日报》。原诗第5节写道:“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防战士回答:/...
写作之道·提纲·《子夜》的写作提纲 1930年冬,茅盾为写长篇小说《子夜》整理材料,并写好详细的写作提纲,列出人物表,男的、女的,资本家、工人等,拟订了他们各个人物的性格、教养、发展历程等。接着便是按故事发展一章一章地写全书大纲,然后执笔写作。...
成才之道·自学·一个讨饭孩子的“读书梦” 张立球出生于安徽泗县,5岁时母亲因不堪贫穷跟人私奔,50多岁的父亲重病缠身。迫于生计,尚不谙世事的小立球便与父亲手牵手四处漂泊,靠乞讨为生。9岁那年,小立球产生读书的念头,但连生计都无法维持的家庭,根本...
修身之道·改过·一位姑娘的批评改变了格林尼亚 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出身于有钱人家,自幼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称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二流子”。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格林尼亚意外地受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的羞辱。姑娘对格林尼亚说:“请站远一点,我...
写作之道·题材·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丁玲与老大娘同睡一个炕头 1946年夏天,作家丁玲参加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去怀来、涿鹿一带进行土改。她在农村和身上长着虱子的老大娘睡在一个炕头,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与农民打成一片。村里分房子,往...
思辨之道·利与弊·不被咬到就不毒 台北市西街很好玩,有许多毒蛇店。我一家一家地看,有百步蛇、眼镜蛇、雨伞蛇…… “那蛇毒不毒?”我指着一条又粗又大的蛇问店员。 “不被咬到就不毒。” 没料到是这样一句话,我为之暗自感叹不已。其实,世事都可作如是观...
观念之道·荣辱观·与总统“合影” 罗纳德·里根刚刚结束他在加利福尼亚州担任的最后一任州长不久,便来到了一个警察首脑人物的招待会作一个重要的讲演,当时我是会议主持人。在举行欢迎仪式的过程中,里根站在我和另一位警察首脑之间拍了一张照。不久,我收...
观念之道·美丑观·丑女劝夫 魏晋时,河北高阳有个官至领兵将军的许允,他的妻子是河内太守阮德如的妹妹。此女德才兼备,就是相貌丑陋。拜过天地后,许允不肯进入洞房,家里人为此事非常忧虑。正巧许允的好友官至大司农的桓范前来贺喜。新娘得知后,跟婢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