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道·治穷·同贫困告别 四川省南江县寨坡乡水田坪村地处大巴山腹地,在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气候恶劣,土地瘠薄,是一个典型的边远高寒山村。过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耕作方式粗放,全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村集体经济脆弱,是全县有名的...
写作之道·语言·一字之师·吴玉章改诗 1942年7月10日,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续范亭等人与朱德同志同游南泥湾后,朱德同志写了《游南泥湾》一诗,吴玉章作《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唱和。1958年吴老拟将诗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他身边的一位青年工作人...
生活之道·机智·周总理妙答记者问 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子上,就接受一个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个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观念之道·美丑观·周总理的仪表美 我国的周恩来总理被公认为美男子。周总理可以穿打补丁的衬衣,可以穿接过袖口的毛衣,但在任何公开的场合,外套总是整洁挺括的,工作再忙,头发总是天天吹理。 他的美主要表现在优雅适度的动作姿态上。周总理曾出访前苏联...
写作之道·趣苑·周恩来拟请柬 1954年周恩来领导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次电影招待会,放映的是一部彩色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位工作人员起草了一份10多页的电影说明书。周总理看了,批评那位工作人员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成才之道·逆境·命运多舛的塞万提斯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以其名著《堂吉诃德》流传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于1547年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缘于家境贫寒,他小时候不得不经常跟父亲四处奔走谋生。22岁时,他参加...
修身之道·诚实·唐太宗以诚治天下 先秦儒家重视以诚心为基本内容的修身之道,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受到从天子以至庶民百姓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皇帝本人竟至于主张以至诚治天下。 唐太宗时期,有人上书给太宗,请求清除善于谄媚的臣子。太宗问:“可...
为政之道·律己·唐太宗责己 唐太宗是能责己的皇帝。在当皇帝的第二年,他有一次命令太常少卿祖孝孙教宫女音乐,因教得不好,太宗大骂祖孝孙。见此情,大臣温彦博和王对太宗说:“祖孝孙是受人敬爱的文士,陛下让他教宫女,又责备他,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太...
成才之道·毅力·喊出来的“万能翻译机” 上大学时,李阳的英语连年不及格,一学期有五门要补考。为了考英语四级,每天早上,他端着豆浆油条便去了教室。坐在那里,他每分每秒都在同意志作战,为了能够集中精力,他索性跑到学校烈士亭大声背喊英文。他惊讶地...
求知之道·严谨·四十二年画一图 王清任(1768~1831)是清代医学家,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他曾提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这是很有见地的。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怕当时的种种限制和非难,亲自去坟冢间观察小儿残尸,去刑场检视尸体脏器结构。著...
经济之道·合作·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 生物学家发现,互助互援是各种动物战胜强敌的最锐利的武器。一个单独生活的昆虫、野兽,很难逃脱彻底毁灭的命运。蚂蚁有许多天敌,它的卵和幼虫是许多动物的美食,一只蚂蚁的防御没有多大价值,但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
教育之道·尊师·国外的尊师风尚 在委内瑞拉,每年1月15日为教师节,这一天,总统亲自主持首都的庆祝教师节大会,并向优秀教育工作者授勋颁奖。日本,在公共汽车上,家长们看到穿“教师服”的师范生都会起立让座。朝鲜,中小学生在路上遇到自己的老师时,都...
经济之道·人才·圣西门的“寓言”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其中作了两种颇为有趣的假定: 一、假如法国突然失去了50名优秀的物理学家,50名优秀的化学家,50名优秀的数学家……诗人……作家……军事工程师和民用工程师...
写作之道·结构·在写作中逐步扩展 梁斌写长篇小说《红旗谱》,最初的计划是写4部,从卢沟桥事变写起,第二部写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黄金时代,第三部写两面政策和地道战,第四部写土地改革。第一部用倒叙写法,写了20万字左右,接下去又写了20万字左右。写完第...
生活之道·就业·外国就业新举措 芬兰:牵着就业市场的手,实现了从失业到再就业的跨越。芬兰的政府将着眼点放在了就业市场的营造上,在全国各市、县分布着大量的职业介绍所,在介绍所的电脑互联网络上,最新开辟了“自我推销”专页。 美国:解决再就业的根...
观念之道·成败观·失败的优胜面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位失败者——失败只是表明你尚未成功。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失败表明你得到了经验。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不知灵活性的人——失败表明你有非常坚定的信念。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要一直...
观念之道·苦乐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苦乐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一次,一位英国记者来采访他,问他在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情况下是否感到痛苦。记者说:“难道你一次也没有想到自己失去了的幸福,没有想到永远不...
为政之道·纳谏·子产不毁乡校 春秋末年,郑国的子产执政21年,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思虑深远,功绩卓著,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时,郑国人习惯于在乡校聚会,聚会时常常议论执政者的得失。大夫然明对此心怀忧虑,没有多想一想,就主张解散乡校...
修身之道·谦逊·孙叔敖谦而受益 孙叔敖成为楚国政府部门的长官,全国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来道贺。但唯有一老者,穿着粗布衣,戴着白色帽子,最后来到孙府。他不是祝贺,而是吊唁。孙叔敖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礼貌地出去见他,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
思辨之道·得与失·学会生活 1923年,一群名噪一时的美国大金融家汇集于芝加哥。他们中间有:最大的钢铁公司总经理,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总经理,最大的小麦投机商,纽约股票交易所总经理,一名总统内阁成员,最大的空头生意投机商,一家大银行行长,世界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