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9-13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解】
   其十一一首,诗人以毛遂自荐的姿态,表现出风仪荦荦的豪迈形象。“试借君王玉马鞭”,发端起势,声吻毕现。“君王”指皇帝。“玉马鞭”代喻指挥权。次句“指挥戎虏坐琼筵。”把遍地流血的残酷战争诗意化、传奇化,奇想玉马鞭一挥,叛军纷纷丢盔弃甲而降。琼筵之上,谈笑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真正是“谈笑静胡沙”。后二句“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以“南风”譬喻永王之师,“胡尘”譬喻安史叛军”。“南风”在古人心目中是吉祥之风,相传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曰:“南风之薰(温和)兮,可以解吾民之愠(怨恨)兮”,此处用以歌颂永王平叛,重振乾坤,十分贴切,何况永王之师正在东南,贴切方向。一个“扫”字,以极端藐视的神情写出叛军的不堪一击。“静”字反映出平定叛军、天下宁静之景。末句点明平叛的目的,亦是诗人的心愿。在靖难戡乱之后西到长安皇帝身边,交还“玉马鞭。”也许此句似晓谕永王,以劝他完成东巡平乱重任后,西入长安,释甲还权。诗人把此句置于组诗之末,抑或有深意欤?
 
【全诗】
 
.[唐].李白.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注释】 ①玉马鞭:用玉装饰的马鞭。琼筵:精美的筵席。琼,本指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②日边: 犹指天边,极远的地方,偏僻的地方。日也象征帝王,日边也比喻京都附近。
 
【翻译】
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
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鉴赏】
 
         这首诗与前一首后两句诗意相近,但写法却不一样。“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虽然气度恢宏,但多少还有一些保留,因为“但用”是假设语气,其反面便是“不用”。这一因素,不能不使诗情于淋漓畅快之中掺入一缕含蓄蕴藉之意。这一首就不同了。起句“试借君王玉马鞭”,不是君王用不用自己的问题,而是向君王借取指挥权的问题。“指挥戎虏坐琼筵”,更是出人意外的奇想。东晋的谢安是一边下棋,一边指挥作战,可诗人却要高坐于华美丰盛的筵席上“指挥戎虏”,比起前者,显然要高出一筹,即令“谈笑”静胡沙,也难与之抗衡。
 
        第三句以“南风”代指北进的永王军队,比喻十分形象。末句以“日”象征君主;“西入长安到日边”,既勾画出了扫平叛军、凯旋入都的壮丽图景,同时,又表明了诗人仍旧拥护唐中央的态度。联系到日后永王璘兵败、李白被诬图谋不轨而长流夜郎的遭遇,令人欲发“冤哉枉也”之叹。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高昂的爱国热情和扫灭叛军的宏图大略。其飞扬的辞采,流走的气势,配合着形象的画面,更强化了题旨的表达效果。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意欲舒展抱负的抒怀诗。
 
       胡人安禄山起兵造反,攻陷潼关、长安,唐玄宗逃亡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永王请李白出庐山为幕僚。李白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展平生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东晋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
 
        首句就用浪漫的想象、象征的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试借君王玉马鞭”,豪迈俊逸,可谓出语惊人,比起直向永王要求军权,又来得有诗味多了。这种超凡的豪迈,不仅表现在敢于毛遂自荐、当仁不让的举措上; 也不仅表现在 “平交诸侯”、“不屈己不干人” 的大方风仪上; 还表现在 “试借”二字上,诗人并不稀罕权力 “玉马鞭” 本身,不过借用一回而已。
 
        有军权才能指挥战争,这是极普通的常识。一到诗人笔下,就被赋予了理想的光辉,一切都化为神奇。次句就指挥战争的从容自信而言,诗意与 “为君谈笑静胡沙” 略同,但境界更奇。比较起来,连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都变得平常了。能自如地指挥三军将士已不失为一个高明的统帅了; 而高坐琼筵之上,于觥筹交错之间 “指挥戎虏”,赢得一场战争,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了。写战争而没有一丝火药味,还匪夷所思地用上 “琼”、“玉” 字样,这就把伏尸遍野、血流成河的战争也浪漫化和诗意化了。这又正是诗人个性的自然流露。
 
         当时不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局面几乎不可收拾么?但有了这样的英才,一切都将变得轻而易举。“南风一扫胡尘静”,几乎转瞬之间,就使 “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南风扫尘来比喻战争,不仅形象化,而且有所取义。古人认为南风是滋养万物之风;“南风” 句也就含有兴邦复国之意。而永王的军队和大本营都在南方,用 “南风” 设譬也十分贴切。
 
         当完成如此伟大的统一事业之后,又该怎样呢? 出将入相?这不是诗人的志向。诗人一向崇拜的人物是战国的鲁仲连,实现理想后即功成身退 (见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末句诗人再一次表达了这一理想,而且以此推及永王。“西人长安到日边” 不但意味着 “谈笑凯歌还”,还隐含着诗人功成弗居、功成身退之意。诗人没有看到,永王李璘是个想取代父王皇位的野心家,在他那浪漫的心目中,永王也被理想化了。
 
       李白第二次的从政活动最后以悲惨的失败告终,但他燃烧着的爱国热情却并不因此减色。
 
            在唐人绝句中,像本诗这样饱含政治热情,把干预现实和追求理想结合起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确属不多见。全诗形象飞动,词气夸张,写得兴会淋漓,千载以下读之,仍凛凛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