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谢公亭》原文、鉴赏和解读

2024-01-16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公亭在安徽宣城城北,南齐著名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诗题下原注:“盖谢脁、范云之所游”。这首五言律诗,有感于谢脁在此送别友人范云的往事,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现实感慨。
        起句因地及事,次句触景生“愁”。同是一个谢公亭,风景也依然如旧,但在此送别友人的谢脁已不可得见,睹物思人,不能不生人事变迁、今古茫茫的慨叹。这慨叹不止一次,“愁”前着一“每”字,表明诗人多次到过此处,每次都感怀生叹,从而通过这种数量的叠加和情感的积蓄,大大强化了“愁”的程度。
        “客散”、“山空”回应起句“离别”,“青天月”、“碧水流”关合次句“风景”,借旷远寂静的画面,进一步渲染“斯人不可闻”、“长忆谢玄晖”的惆怅氛围。青天孤月,碧水长流,这是实写眼前景,其中不无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则是虚写想象中景,借春、秋两季景物的不同变化来展现此处的人事沉沦与寂寞,令人于自开自落的荷花和飒飒秋风中的竹声里领略到“风景每生愁”的真切内涵。
        最后两句直抒情怀。“相接”,指精神相通,志趣投合。“今古一相接”,表明诗人与谢朓有着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言外之意,谢朓之外,再无可以引为知音的人了。短短五字,超越时空,纵贯千古,笔力雄健,意境高远,无怪乎清人王夫之激赏此句,谓为“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因忆念古人,故有“相接”之句,又因“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故忆念愈切。“长歌怀旧游”,何等真切的情思!长久的郁积化为浩然长歌,令人读来,直是一片神行。诗以此作结,不仅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高情逸趣,而且鲜明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潇洒、伟岸的形象。律诗写到这种地步,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溢出行墨之外,确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