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寄东鲁①二稚子》原文、鉴赏和解读

2019-05-19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②。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③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④。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九载(公元750)春季,当时李白正在金陵(今南京)一带漫游。从诗中所写来看,诗人离别东鲁家园已有三年时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他时时刻刻都在惦念着自己的一对小儿女。这首寄怀诗,便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这种浓郁的骨肉深情。
        发端即景起兴,由吴桑而及吴蚕,引出下文。“桑叶绿”,说明春天已到;见到吴地春色,不能不引发诗人对家园农事的关切;“三眠”,从侧面交待离家之久,进一步突现诗人的思家心切。虽然思家却难以回去;即使能够回去,已误农时,龟山北面的田地该会荒芜到何种地步!想到这一切,诗人怎能不“江行复茫然”呢?此时此刻,诗人多么想一步跨入家门呵!一个“飞堕”,见出归心之切。随着飞堕于酒楼前的归心,他想到了楼东那棵自己亲手所种的桃树,由桃树三年来的生长,又想到了一对儿女的情况。“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将女儿安置在桃花盛开的树下,景色、气氛先已凄楚动人;不写自己念女,反从女儿的折花忆“我”着笔,则思念之情愈深;不写女儿的心绪,而紧紧抓取“泪下如流泉”的表情变化,则女思父、父思女的痛苦心理不待言说已跃然纸上。“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在诗人想来,小儿子大概也长得象姐姐那样高了,可是,当他们在桃树下玩耍的时候,谁又去抚摸其背,一表爱怜之情呢?“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最后四句,归结到现实的忧虑和思念。“失次第”,见出思绪已极烦乱;“日忧煎”,表明内心已极焦虑;极度的焦虑和烦乱混合在一起,促使诗人撕开一片洁白的绢帛,挥笔写下了这篇充满无尽之思的诗作,并把它寄向那远在汶阳川附近的家园。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诗中跳动着的炽热情感却早已跳出纸外,打动着读者的心扉。
        这首诗情感真挚,想象奇妙。随着想象的驰骋,一个个鲜明真切的场景接连出现,不断变化,把诗意层层推进;随着情感的飞腾,从怀恋家园到思念儿女,人们宛如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听诗人娓娓诉说,情为之动,神为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