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

2024-01-29 可可诗词网-关汉卿 https://www.kekeshici.com

        

普救姻缘


        西洛客说姻缘。普救寺寻方便。佳人才子,一见情牵,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门掩梨花闲庭院,粉墙儿高似青天。颠不刺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见,引动人意马心猿

西厢寄寓


        娇滴滴小红娘,恶狠狠唐三藏,消磨灾障。眼抹张郎,便将小姐央,说起风流况。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倒赚他鸳鸯比翼,黄莺作对,粉蝶成双。

酬和情诗


        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风生翠袖,花落闲庭。五言诗句语清,两下里为媒证,遇着风流知音性,惺惺的偏惜惺惺。若得来心肝儿敬重,眼皮儿上供养,手掌儿里高擎。

随分好事


        梵王宫月轮高,枯木堂香烟罩。法聪来报,好事通宵,似神仙离碧霄,可意种来清醮(10)。猛见了倾国倾城貌,将一个发慈悲脸儿朦着,葫芦啼到晓(11)。酩子里家去,只落得两下里获铎(12)

封书退贼


        不念法华经,不理梁皇忏(13),贼人来至(14),情理何堪? 法聪待向前,便把贼来探。险把佳人遭坑陷,消不得小书生一纸书缄。杜将军风威勇敢,张秀才能书妙染,孙飞虎好是羞惭。

虚意谢诚


        东阁玳筵开,不强如西厢和月等。红娘来请,万福先生,请字儿未出声,去字儿连忙应,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15),酸溜溜螫得牙疼。茶饭未成,陈仓老米,满瓮蔓青。

母亲变卦


        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怎生救咱全家祸,你则合有恩便报,倒教我拜做哥哥。母亲你忒虑过(16),怕我陪钱货,眼睁睁把比目鱼分破(17)。知他是命福如何?我这里软摊做一垛(18)。咫尺间如同间阔(19),其实都伸不起我这肩窝。

隔墙听琴


        月明中,琴三弄。闲愁万种,自诉衷情,要知音耳朵,听得他芳心动。司马、文君情偏重,他每也曾理结丝桐。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又不是清夜闻钟(20)

开书染病


        寄简帖又无成,相思病今番甚,只为你倚门待月,侧耳听琴。便有那扁鹊来,委实难医恁。止把酸醋当归浸,这方儿到处难寻,要知是知母未寝,红娘心沁,使君子难禁(21)

莺花配偶


        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新婚燕尔(22),苦尽甘来。也不索将琴操弹,也不索西厢和月待,尽老今生同欢爱,恰便似刘阮天台(23)。只恐怕母亲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难捱。

花惜风情


        小娘子说因由: 老夫人索穷究,我只道神针法灸,却原来燕侣莺俦(24)。红娘先自行,小姐权落后。我在这窗儿外几曾敢咳嗽,这殷勤着甚来由?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来女大难留。

张生赴选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恨相见难,又早别离易,久已后虽然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我则厮守得一时半刻,早松了金钏,减了香肌。

旅馆梦魂


        为功名,伤离别,可怜见关山万里,独自跋涉。楚阳台朝暮云(25),杨柳岸朦胧月(26),冷清清怎地捱今夜? 梦魂儿这场抛撒(27)。人去也,去时节远也,远时节几日来也!

喜得家书


        久客在京师,甚的是闲传示(28)? 心头眼底,横倘莺儿(29)。趁西风折桂枝(30),已遂了青云志。盼得他一纸音书,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颜筋柳骨,献之羲之(31)

远寄寒衣


        想张郎,空潺愁(32),缄书在手,写不尽绸缪(33)。修时节和泪修,嘱咐休忘旧,寄去衣服牢收授。三般儿都有个因由: 这袜儿管束你胡行乱走,这衫儿穿的着皮肉,这裹肚常系在心头。

夫妇团圆


        为风流,成姻眷,恩情美满,夫妇团圆。却忘了间阻情,遂了平生愿。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34)。一个卖风流的志坚,一个逞娇姿的意坚,一个调风月的心坚。

        
        “西厢”故事自唐代元稹的 《莺莺传》 (又称《会真记》)之后,曾以各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再出现。特别是金人董解元的 《西厢挡弹词》和元代王实甫的 《西厢记》杂剧,更给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署名关汉卿作的散曲《崔张十六事》,也是咏“西厢”故事的优秀作品。
        本作的中心意旨,在于彰示“一个卖风流的志坚,一个逞娇姿的意坚,一个调风月的心坚。”作者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叙述了围绕崔、张爱情所发生的十六件事,揭示了他们在追求自由爱情上所表现出的叛逆个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作品一开始便写道: “佳人才子,一见情牵”,“颠不刺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见,引动人意马心猿。”这便点出了爱情的起因。在封建时代里,男女授受不亲,“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礼记·内则》) 。严酷的封建道德规范,束缚了青年男女的手脚,使他们难得一见,至于对方的思想情趣若何,更无从得知。那么,外貌的吸引则往往成了导致爱情产生的先决条件。作家这样描写,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的。
        再者,张生以往“颠不刺见了万千”,但心不为之稍动,独独爱上了莺莺,这则为写他执意追求爱情的一系列举动设下了伏笔。“万千”当然是虚夸之词,作者借以反衬莺莺的貌美绝伦。“普救姻缘” 、“西厢寄寓”二节,在叙述崔、张故事时,既顾及《西厢记》的情节发展顺序,同时,也将事件的结局暗示给读者: 崔张冲破老夫人的“巧计关防”,终得“鸳鸯比翼” 。这则道出了一个生活中哲理:男女相慕之情,“莫道家法无所施,官威不能慑,就使玉皇大帝下了诛责之诏,阎罗天子出了缉获的牌,山川草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总是拼了一死,定要去遂了心愿。” (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
        倘若仅有外貌的愉悦,还称不上爱情。“酬和情诗”,则写了由愉悦向爱情发展的这种质的变化。以唱酬而传达情思,加深相互间的了解,这多少带有一些现代爱情的色彩。他们借此方式,寻得 “风流知音性,惺惺的偏惜惺惺”,“知音”则是其建立爱情的基石。这说明崔张之间的关系,已由外貌的吸引深化到两颗火热的心的贴近,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崔莺莺的这种以诗为媒、自许终身,是她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个性的初次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崔张的酬和,置于天清、月朗、风轻的幽美环境中,在诗意盎然的画面中唱答,化景物为情思,构成景美、人美、诗美的绝妙境界,把作家心灵深处的情趣透彻地表达出来,寄寓了作家的良好祝愿。
        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 “一纸书缄”,退了乱兵,满以为可与莺莺成亲。故而,老夫人东阁设宴、“虚意谢诚”时,张生“请字儿未出声,去字儿连忙应,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这几句由 《西厢记》化用来的曲文,十分逼真地勾勒出张生如愿以偿之时的惊喜若狂、手忙脚乱的急迫情态。他们过分修饰,则是其喜悦之情难以掩饰的流露。作品以动传情,渲染出情趣横生的热剧场面,为下文的 “母亲变卦”、情势陡然跌落设下铺垫,使作品起伏有致,跌宕生姿。接下去便是 “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怎生救咱全家祸。你则今有恩便报,倒教我拜做哥哥。……眼睁睁把比目鱼分破。”这一怨恨之情的发抒,便显得很有力量。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愈发激起人们对负义背恩、言而无信的老夫人的痛恨。
        在专横粗暴的老夫人看来,着莺莺拜哥哥,便可轻而易举地割断两人的情思。岂不料事与愿违。张生以 “琴三弄”抒发婚事遭阻的忧怨,莺莺以柬寄情,倾吐无尽的相思。后来,终于在“消磨灾障”的小红娘帮助下,克服了自身的软弱,摆脱了封建道德的羁绊的束缚,勇敢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私下结为夫妇。他们的结合,不是贪欢一时,“尽老终生同欢爱”则是其共同的追求,再一次暗示出他们爱情的纯洁、真诚。
        事发后,老夫人向红娘问难,红娘以“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露丑”,宣布了老夫人的彻底失败。以冰霜之操自许的贵夫人,亦无可奈何。但是,她又不甘心让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一个身无尺寸功名的白衣秀士,逼迫张生入京取应,硬是棒打鸳鸯两离分。《张生赴选》一节,虽多沿记《西厢记·长亭送别》语句,但却生动地勾勒出情侣离别时的悲剧场景,以秋风萧瑟、北雁南飞的凄凉画面,烘染出崔、张苦不自胜、忧怨满腹的心境,使人物的内部情感、外部动作与客观景物巧妙融合,景为人设,情与景偕,有力地深化了本作的反封建主题。“去时节远也,远时节几日来也”,是取“未登程先问归期”之意,为痛心至极之语,写出了夫妇难以割舍的情志,颇能把握人物的心理。
        张生入京取得功名,“遂了青云志”,但他并未因身贵而忘旧,对莺莺仍心心念念,不能忘怀。“心头眼底,横倘莺儿”,再一次体现了他追求爱情的“志坚”。他极力赞赏莺莺书法高妙,正是爱屋及乌,同样反映了他对莺莺深沉执着的爱。而山水阻隔的莺莺远寄寒衣,“三般儿都有个因由: 这袜儿管束你胡行乱走,这衫儿穿的着皮肉,这裹肚常系在心头。”其中也包蕴了无限柔情。她对丈夫的提醒、告诫,实则有着严肃的社会内容。在封建时代里,女子随时都有为负心男子所抛弃的可能,所谓“富易交,贵易妻,此乃人情也” (《荆钗记·参相》) ,正透露出当时的恶浊世情。早期南戏《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张协状元》等,均反映了被遗弃女子的不幸。所以,莺莺的这类忧虑,一方面来自她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一方面出于她痴心相爱的真情,再次体现了她追求爱情的“意坚”,同样具有思想光彩。他们终于靠自身的努力,争得了“夫妇团圆”,“遂了平生愿”,奏出一曲爱情的颂歌。
        “西厢”故事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便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元稹在 《莺莺传》中,将张生的忘恩负义丑行美化为 “善补过”,而把美丽聪慧的莺莺,歪曲成 “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祸水”,显然是站在维护建建道德教化的立场上来运笔濡墨的。本作则继承了 《西厢记》的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正常追求,肯定了 “人欲”的存在,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封建道德规范。
        理学家把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看成是 “天理”,一再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而扼死人们的正常欲望和要求,反对描写 “人欲” 。邵雍在 《伊川击壤集序》中,声称 “以天下大义而为言”,反对 “溺于情好” 。将人之情视若洪水猛兽,“情之溺人也甚于水” 。“伤性害命”。以有韵之文来阐述理学之要旨,以主观唯心主义代替了客观现实的存在。而本作则从客观现实出发,真实地描写了崔、张爱情的整个过程,赞扬了他们在封建势力高压下 “志坚” 、“意坚”的叛逆性格,歌颂了爱情的力量,与后世的 《续西厢升仙记》、《西厢后传》、《竟西厢》之类的续作旨趣迥异。
        《西厢记》以其曲文旖旎著称于世,本作基本上是櫽括其曲词成章,保留了不少原作的精华。櫽括,本是矫正曲木的工具。引申其义,把整篇诗文加工改造,揉合成新作,即称櫽括。此类杂体,在词中屡见。贺铸、晁补之、程节斋、米友仁诸人均有櫽括体词。在散曲中,乔吉有 〔沉醉东风〕 《题扇头櫽括古诗》、孙季昌〔点绛唇〕 《集〈赤壁赋〉》、阿鲁威〔蟾宫曲〕,櫽括 《楚辞·九歌》等,本作也可算作一例。
        作者将长达五本二十折的 《西厢记》,櫽括进千余字的散曲之作,非极具艺术概括力的大手笔难以如此。既要考虑到原作的语言特色,又要顾及散曲的容量,这就要求作家以极简之笔,表述复杂的内容,“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张戒 《岁寒堂诗话》) 。所以,作者时而运用点睛之笔,使人物精神全现,比如,原作《借厢》的 《耍孩儿》曲: “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本作将其改作: “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倒赚他鸳鸯比翼,黄莺作对,粉蝶成双。”这一改动,便省去了许多枝节,将 “老夫人拘系得紧” 等举动一笔带过,将崔、张爱情产生的环境简略交代,便透视出老夫人暗中作梗的阴冷心理。然而,事实与愿望往往有很大一段距离。老夫人本欲划一道人间天河,将一对情侣阻隔,结果弄巧成拙,反而促成了 “鸳鸯”的 “比翼” 。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潜在力量,丰满了崔、张两个艺术形象。这里看来是铺叙情节,实则也是在总括大义。以下各节,便是从不同的侧面分述崔、张争取自由爱情的艰难进程。
        再如 《酬和情诗》一节,则与 《西厢》所述情节稍异。原作中的崔、张,一个感叹 “兰闺久寂寞”,一个为 “不见月中人”而惆怅,实际上两人都在发抒青春的苦闷,均有怜人自怜之意,但距离托赖终身还远。而作者在这里径称: “五言诗句语清,两下里为媒证,遇着风流知音性,惺惺的偏惜惺惺”,使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这说明作者把握住了原作莺莺和诗中的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的真谛,道出了崔、张爱情的细结处,可谓点睛之笔。再如 《母亲变卦》中莺莺心中怨恨、焦虑、痛苦情感的流露,《莺花配偶》中莺莺惊喜与担忧相交织的复杂情绪的表述,都很能揭示人物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反映出封建势力在他们心灵上投下的阴影,再次申斥了老夫人的冷酷无情,歌颂了崔、张为争取自由爱情而顽强斗争的可贵精神,与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主旨是一致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