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2018-05-21 可可诗词网-韦应物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深情的别离诗。此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回洛阳之途中。诗人 的朋友元大,送至江边,依依惜别,登舟离去,见景生情,故有此诗。前四句写悲离。一、 二句两用叠字:“凄凄”,写出心中的悲怆;“泛泛”,写出船儿漂流的情状。“亲爱”二字, 可知朋友感情之深;“烟雾”二字,可见船儿驶入朦胧烟雾之中。“去”“入”,两个动词亦 安得恰到好处。三、四句脍炙人口,乃千古名句。桨儿摇荡,回头遥望广陵,那缥缈钟 声、迷蒙烟树,渐渐远了。“残钟广陵树”五字,仿佛使我们看到夕阳余晖下一片迷离苍 茫的树色,似染上了一层离情别绪的色彩。

       这里将那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离开朋友 的矛盾心情,与钟声之袅袅余音、城树之蒙蒙树色交织在一起,写得情景交融,感情色 彩尤为强烈。以上四句写离别的心情,用了“烟雾”“归棹”“残钟”“烟树”等意象,以景 寓情,显得尤为凄切。后四句前二句,写今日之离别不易,更写出他日相遇之困难;后 二句写世事动荡,如波浪中小舟,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又怎能使之安稳? 此 乃解开自己、安慰友人之语。此诗把舟行江上和世事风波联系起来,语言平淡自然,内 容蕴藉深厚,是一首情深意挚的作品。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 《 chū fā yánɡ zǐ jì yuán dà xiào shū 》 
    《 初  发 扬   子 寄 元   大 校   书  》 
    .[ tánɡ ]. wéi yīnɡ wù.
    .[ 唐   ]. 韦  应   物.
    qī qī qù qīn ài , fàn fàn rù yān wù 。 
    凄 凄 去 亲  爱 , 泛  泛  入 烟  雾 。 
    ɡuī zhào luò yánɡ rén , cán zhōnɡ ɡuǎnɡ línɡ shù 。 
    归  棹   洛  阳   人  , 残  钟    广    陵   树  。 
    jīn zhāo cǐ wéi bié , hé chù hái xiānɡ yù 。 
    今  朝   此 为  别  , 何 处  还  相    遇 。 
    shì shì bō shànɡ zhōu , yán huí ān dé zhù 。 
    世  事  波 上    舟   , 沿  洄  安 得 住  。 
  •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唐].韋應物.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凄楚而别,我离开了亲爱的友人;扁舟轻荡,驶入了烟波浩渺的长江。回归洛阳的船儿,离广陵已越来越远,但云雾中广陵的树色仍依稀可见,晓钟的残音还萦绕在耳边……。今日一别,天各一方,再次相逢,未知何处?世事如波上之舟,颠簸不定;身世随宦海浮沉,又怎能定居一乡?

    【逐句翻译】

    凄凄去亲爱,凄怆离别亲爱的朋友,
    泛泛入烟雾。船儿漂流入迷离烟雾。
    归棹洛阳人,摇着兰桨我归去洛阳,
    残钟广陵树。听残钟回望广陵之树。
    今朝此为别,今日在这里与你一别,
    何处还相遇? 不知在何处还能相遇?
    世事波上舟,世事如波浪颠簸小舟,
    沿洄安得住! 顺逆又怎能安稳得住!

  •  
    ①元大:诗人在广陵的朋友,其名不详。大,是排行。校书:官名,即校书 郎,又称秘书校书郎。唐置八人,掌校雠典籍。
     
    ②凄凄:悲伤,凄怆。屈原《九章·悲回 风》:“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③泛泛:漂浮貌。也作“汎汎”“氾氾”。《汉 书·礼乐志·郊祀歌·天马》:“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斿,“游”之省体。 
     
    ④广陵:郡县名。治所故城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
     
    ⑤世事:当世之事。《史记·屈原列 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⑥沿洄:沿,顺流而下;洄,逆流而上。 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城》:“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
     
  • 【集评】 宋·刘辰翁:“至浓至淡,便是苏州笔意。”(《唐诗品汇》卷十四引)
    清·沈德潜:“写离情不可过于凄惋,含蓄不尽,愈见情深。此种可以为法。” (《唐诗别裁》卷三)
    清·叶矫然: “唐人兴趣天然之句,如左司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此等落句,每一讽诵,真有成连移情之谈。” (《龙性堂诗话续集》)
     
    【总案】 此诗写离情而不凄惋,情愈浓而笔愈淡。诗人依依惜别的心情由“残钟广陵树”的朦胧意境中娓娓道出,含蓄蕴籍,情深意远,正是苏州本色。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是韦应物刚离开扬子津渡时写给好友元大的一首友情诗。
     
         诗篇一开始 “凄凄”二字,就给全诗涂上一层苍凉惨淡的色彩。这是诗人离开亲爱的好友元大时的心情的写照,也是为全诗定调的关键用字。“泛泛入烟雾”落笔,情景皆跃然纸上。给读者的眼前展现出了一片烟雾笼罩的茫茫江水,其中一叶孤舟载着郁郁凄凄的作者,渐渐地将被烟雾吞没。
     
        第二联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进一步给读者作了交待: 归船不解人意,要把一对好友,一个搁在扬州,一个运至洛阳。此时,作者神往目注的广陵城头,树林越来越模糊不清,钟声也愈来愈隐约难辨了。离人的悲伤心情,迷蒙的广陵树景和残钟的袅袅余音交织在一起,若隐若现,如泣如诉,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读者。这里,作者既没有说愁,也没有道苦,而是用形象抒情,用形象敲击读者的心扉,收到了耐人寻味的特殊效果。
     
        诗人要和元大分别,离情凄凄。但又默默不语。让烟雾、归船、残钟、树影去说话,实可谓智高一筹了。下面,第三第四联,作者说话了,但也平淡无奇: “今天在这里一别,谁知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又能重逢,而世上之事,犹如波浪中的小船一样,或者随波逐流,或者在旋涡中打转,怎能停得住呢?”作者在这里是冷静地自言自语着。一方面说清了重逢不易的婉惜,一方面又好像在安慰自己的友人,同时也在排遣着胸中的离愁别苦。古人云: 将欲扬之,必先抑之。这番平淡无奇的申述,也正好妙在这里。
     
        这首诗,前二联写景,轻描淡抹; 后二联抒情,冷静陈述,唯有“凄凄”二字立异。正是由于全诗以“凄凄”二字作为诗眼,才给读者打开了窥视内涵的窗户,方能使得在平淡处见波涛,冷静中闻巨澜。韦应物正是擅长这种艺术手法,把友情诗写得恰到好处。
     
  •  
         这一首诗是作者从扬子津(在江苏仪征县东南,是江淮联运处,唐时设扬子县)乘船回洛阳时,给一位朋友告别。这位朋友姓元,排行老大,官职是校书郎,故称元大校书。按韦应物诗集中提到过不少姓元的,有元侍御、元仓曹、元六昆季、元伟、元锡、元常,还有弹琴的元老师、吹笛子的元昌。韦应物的哥哥住在广陵。韦家与元氏是姻亲,元家也住在广陵。韦应物有一首《滁州园池宴元氏亲属》,诗中有一句道: “竹亭列广筵,一展私烟礼。”可以从而揣测这些情况。还有一首“送元锡、杨凌”的诗,其一联云: “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和此诗首句同。这位元校书,可能就是元锡。
     
         第一联就点明和亲爱的朋友凄然分别,泛船在江天烟雾中。第二联接着说泛船者是归洛阳去的人,怀念的是广陵城的钟声树影。广陵就是扬州。第三联说今天彼此分别,不知将来还能在何处相遇。最后一联因离情别绪而引起感伤:人世间的事情也正像江上的船,跟着水淌去,永远飘浮无定。
     
  •        这首诗是诗人回洛阳时,由长江转大运河北上,途经扬州,刚刚从广陵 (今江苏扬州)起程,寄别广陵朋友元大之作。诗歌通过舟行中的诗人所特有的景物感受的描写,抒发了离别的情怀、对世事多变的感叹。
     
       首二句写 “初发”,用叠字描绘感情。诗人对朋友元大以 “亲爱” 相称,足见感情很深。感情颇深的朋友分别,心情自然十分悲伤。船离开码头起程,没尽头地在烟雾中飘荡。“凄凄” 和 “泛泛”将情景自然融合。
     
         三四句具体交代分别的地点,切题目中的 “扬子”。船已出发,回洛阳去的诗人还不停地顾盼广陵城,城外的树木由清晰到模糊,忽然又闻在广陵城听惯了寺庙钟声的袅袅余音。离愁别恨、袅袅钟声以及城外迷蒙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内心空空荡荡、一片迷茫。诗人借助形象,抒发内心的愁情。
     
         五六句交代这首诗的寄赠对象为“元大”。今天在此地广陵城一分别,在何处能再相见呢?分别已引发深深的愁绪,现又不知何时在何处再相见,又引发一层愁苦,从而强调朋友重逢的不易,同时也照应了三四句的感情基调和诗人的所为所感,让读者深深地体味和理解诗人与好友的难舍难分。
     
         结末二句从泛舟悟出普通道理。用行舟作比,波永不停,舟永不静,在水流上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总之没有“住” 的时候。一方面宽解了眼下与好友的分别 (从舟行水上得到的启示,分别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也感叹了未来的不可捉摸。
     
        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景融合自然。写的是眼前景,说的是口头话,悟的是人人意中之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