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023-05-19 可可诗词网-古文知识 https://www.kekeshici.com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上中下三卷,十七章,缺首章与第八章之前半部分。日本高山寺旧藏,归三浦将军所有,是巾箱本。另本藏德富苏峰处,为大字本,较巾箱本所缺尤多。书末有“中瓦子张家印”字样,此为临安书肆,应为宋椠本。鲁迅先生认为或系元刊,因为此书铺至元代亦可能尚存在也。此说固可通,不论宋刊元刊,这个话本的时代应该是较早的,是宋人的话本。它的体制比较古:
        1.分章(即分节)标题称“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入大梵天王宫第三”等等,是佛经体例。
        2.文字简洁,散文部分是略带文言笔调的白话文。正如佛经体例,当时亦即为白话文,但非纯粹口语,文言也是通俗文言。
        3.称为“诗话”,因为中间夹有诗句之故。全书只夹七言诗句,不夹入词。甚至作为唐人俗讲话本看,亦无不可。
        此书性质介于说佛与小说之间。今宋人说佛门话本不传于世,此本或即说佛门之话本,较小说家所说为长,是一中篇小说。
        唐玄奘法师至印度求取佛经,回国后展开佛经翻译事业,此为中国佛教史乃至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他亲身经历西域、印度许多国家,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亚洲交通史、历史地理研究者的重要史料之一。他的一生史实有慧立、彦琮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叙甚详。至于佛教徒所装点附益的种种故事和民间传说最早就见于这本取经诗话。以后更变化成为《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小说。
        此书所以重要,因为是小说《西游记》的滥觞。
        此书叙玄奘去西天取经,遇猴行者,护送到西天。猴行者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但是他打扮着做一个白衣秀才,见和尚施礼,对话,并以诗对答。他神通广大,能作法术,抵敌妖法,如化新妇为青草之类,又能使老虎肚中生出猕猴。在《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章内,说猴行者少年时曾在此作贼,偷吃蟠桃树上蟠桃,吃一颗享年三千岁。此时为了唐僧,他又取蟠桃。蟠桃三颗落入池中,猴行者取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即在池中出来一个孩儿,三千岁,他不用。又敲五下,出来一个孩儿,面如满月,五千岁。行者说,不用你。又敲几下,一孩儿出来,问曰:“你年多少?”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惊,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当时吞入口中。(未言是和尚吃,还是行者吃?)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此为《西游记》偷桃及吃人参果所本。)
        书中并未大力宣传佛经,只是写取经路上冒险的奇异经历。玄奘经过狮子林、大蛇岭、九龙池、鬼子母国、女人国……历尽魔难,取回佛经,富传奇性。此书尚有深沙神,即沙和尚,但无猪八戒。书末最后一章述王长者故事,乃唐僧回国后的故事(此为《西游记》所无)。王长者后妻孟氏与其婢春柳,趁王长者出行,定计思杀其前妻之子痴郎(那)。先使其入钴钅莽中,用火烧之,不死。其次又用铁钩钩断其舌根,此儿又无恙,会言语。又使其入库中,闭门欲使其饿死,又不死。最后使其登楼推堕水中。王长者回,法师等七人赴长者斋,法师说今日不欲他食,思得大鱼。长者遂为买鱼,得大鱼。法师自以刀剖开,长者之儿从鱼中出。长者抱儿惊喜倍常。
        此书故事性浓厚,实际上非宣扬佛教,而内容与佛经中故事颇为类似,实为中印文学结合的成果,可以定为说佛俗讲之话本也。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