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

2018-11-28 可可诗词网-全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九·一]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九·二]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九·三]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九·四] 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九·五]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九·六]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九·七]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九·八]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九·九]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九·十]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九·十一]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九·十二]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九·十三]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九·十四]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九·十五]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九·十六]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九·十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九·十八]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九·十九]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九·二十]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九·二十一] 子谓颜渊曰:“惜乎〔51〕!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九·二十二] 子曰:“苗而不秀〔52〕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九·二十三]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九·二十四] 子曰:“法语之言〔53〕,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54〕,能无说乎〔55〕?绎〔56〕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九·二十五]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九·二十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九·二十七] 子曰:“衣敝缊袍〔57〕,与衣狐貉〔58〕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59〕,何用不臧’〔60〕?”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九·二十八]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61〕也。”

[九·二十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九·三十]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62〕;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63〕。”

[九·三十一] “唐棣之华〔64〕,偏其反而〔65〕。岂不尔思〔66〕,室〔67〕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① 与: 肯定,一说为和,同。 ② 达巷: 地名。党: 古代五百家为一党。 ③ 执: 这里意为从事。 ④ 麻冕: 黑色麻布制成的帽子。 ⑤ 纯: 丝织品。 ⑥ 拜下: 臣见君当拜于堂下。 ⑦ 泰: 傲慢。 ⑧ 意: 同“臆”,主观臆断。 ⑨ 必: 自以为是。 ⑩ 固: 固执。 ⑪ 我: 自私自利。 ⑫ 畏: 警戒。匡: 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公元前496年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匡被当地百姓围困。 ⑬ 兹: 这里,孔子自指。 ⑭ 后死者: 也是孔子讲自己。与: 这里意为掌握。 ⑮ 如予何: 把我怎样,对我无可奈何。 ⑯ 太宰: 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吏。 ⑰ 纵: 让,使。 ⑱ 鄙事: 卑贱的工作。 ⑲ 牢: 孔子弟子,姓琴,字子开。 ⑳ 试: 被委以官职。 ㉑ 鄙夫: 乡下农夫。 ㉒ 叩(kòu): 询问。两端: 两头,一个事物的两方面。 ㉓ 凤鸟: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鸟,在舜的时代出现过,文王时鸣于岐山。 ㉔ 河: 指黄河,传说伏羲时黄河有龙马背负八卦图出现。古人认为凤鸟与河图的出现象征圣人将要出世。 ㉕ 已: 止,指生命将要结束。 ㉖ 齐衰(zī cuī): 丧服。 ㉗ 冕: 帽子;衣: 上衣;裳: 下衣。冕衣裳者: 指地位高的人。 ㉘ 瞽: 盲人。 ㉙ 作: 起身站立,表示敬意。 ㉚ 趋: 快步走。 ㉛ 喟(kuì)然: 叹息声。 ㉜ 弥(mí): 更,愈。 ㉝ 循循然: 有次序的样子。 ㉞ 所立: 面前树立的东西。卓尔: 高耸的样子。 ㉟ 末: 无。由: 路径。 ㊱ 为臣: 充当家臣,以准备后事。孔子当时已不是大夫,无家臣,子路想以家臣治丧,以提高丧事的规格。 ㊲ 间: 间隙,指病情有所好转。 ㊳ 无: 发语词,无义。宁: 宁可。 ㊴ 大葬: 指大夫的隆重葬礼。 ㊵ 韫(yùn): 收藏。匵(dú): 柜子。 ㊶ 善贾(gǔ): 识货的商人。沽: 卖掉。 ㊷ 九夷: 我国东部几个少数民族。 ㊸ 陋: 经济、文化、习俗落后。 ㊹ 反: 同“返”。公元前484年卫国发生内乱,孔子由卫返鲁,结束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历程。 ㊺ 乐正: 审定礼乐以及为《诗经》中的《雅》和《颂》伴奏的乐曲。 ㊻ 雅颂: 指与《诗经》中《雅》、《颂》诗相配的乐曲。 ㊼ 逝者: 时光,也指天地万物之变化。夫: 语气词。 ㊽ 舍: 停息。 ㊾ 篑(kuì): 装泥土的筐。 ㊿ 谓: 谈及。 〔51〕 惜乎: 叹息,为颜渊英年早逝而惋惜。 〔52〕 秀: 庄稼吐穗扬花。 〔53〕 法语: 合于礼法的话。 〔54〕 巽: 谦逊,婉转。 〔55〕 说: 同“悦”。 〔56〕 绎(yì): 原意抽丝,这里意为分析鉴别。 〔57〕 衣: 动词,穿。敝: 破的。缊(yùn): 旧的丝绵絮。 〔58〕 狐貉(hé): 狐貉皮毛制成的袍子。 〔59〕 忮(zhì): 妒忌。求: 贪求。 〔60〕 臧(zāng): 善,好。引语出自《诗经·邶风·雄雉》。 〔61〕 彫: 同凋,凋零。 〔62〕 适: 往,这里意为达到。 〔63〕 权: 权宜,随机应变。 〔64〕 唐棣: 又名棠棣、郁李,一种果树。华: 花。 〔65〕 偏: 也写为翩,随风摇动。反而: 树木开花通常是先合后开,唐棣反之;先开后合。 〔66〕 尔思: 倒装句,意为思念你。 〔67〕 室: 住处。

〔鉴赏〕 《论语》全方位、多层次地描绘了孔子,活现了孔子的灵魂。《论语》展现的孔子不是一个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者,不是一个没有凡人情感的圣人,也不是一个干瘪的理论家,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论语》最终使一个不朽的文化伟人的崇高形象耸立于中国历史的原野之上,这是它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本篇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直接用以塑造孔子的形象,其手法有三:

第一,通过孔子弟子之口赞颂孔子。他的弟子、尤其是其高徒,对孔子的思想、学问和人品了解最为真切,对老师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他们对孔子的精神风貌的描绘最为传神。颜渊赞孔子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对弟子循循善诱,激发、培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善自身人格的内在动力,以至于颜渊感到“欲罢不能,既竭吾才”,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通过孔子同时代的人的评论来描绘孔子。本篇第二章记载了达巷这个地方一个人对孔子的看法,此人虽然因为觉得孔子没有一项专长特别突出而感到惋惜,但是他由衷地感叹孔子的伟大和博学。此外,在第六章中太宰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与达巷的人感觉相似。这些都表明孔子生前虽然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是他在思想、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他的品格的高尚,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承认。

第三,孔子自道。本篇通过孔子对自己的学术研究、人生经历的总结以及对所见所闻的反应来刻画他的形象,本篇主要使用这种手法来描绘孔子。由于记录的多为孔子的心声,所以读来感到亲切自然,启发颇多。使用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所反映的孔子思想非常广泛深刻,所描绘的孔子人格十分丰满感人。

这些文字显示了孔子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非凡人物。第五章说他身处危难之际,但却毫不慌张,因为他相信上天赋予自己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只要上天不想毁灭这种文化,他就会安渡难关。

孔子在文中被描绘为一个智者、哲人,他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文字极精炼,却包含了非常丰富深刻的哲理: 世界是万化之流,充满了生机,蕴涵着无穷的力量;流年似水,时光飞逝,人生短促,韶华不再,人们应当珍惜现在的时光,奋发图强,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以成就富有意义的人生;河水后浪推前浪,一个人不论创造了多么伟大的业绩,终将无可挽回地成为过去,退出历史舞台,后人终究会作出新的卓越成就,以至于更加伟大的功业,从而掩盖前人的光辉,如孔子所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崇尚那种蔑视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忠于自己的理想的坚韧意志。他要求人们面对强大、凶残的敌人,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与主张,毫不动摇,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指出,只有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坚持原则,维护道义,遵循道德规范,才能显示崇高的情操和气节,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本篇还描绘了孔子完美的精神品质、思想风格和心理状态,这就是第四章所说的“子绝四”: 不猜疑,不自以为是,不固执,不自私自利。仁的观念要求关爱、尊重他人,摒弃自我中心,它在精神、思想、心理上的表现自然就是孔子的“绝四”。

尽管厌恶自我中心主义,孔子并不反对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这可以在第十三章中清楚地看到。子贡问: 如有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还是卖掉?孔子立即连声回答说“卖掉它”。在这里孔子以生意人的用语表达自己为世所用的迫切心情,毫无半点酸腐气味,这反映了孔子的坦诚、率真,只会使人感到孔子形象的可爱。

孔子的纯真还表现为如实地讲述自己被上层社会视为不光彩的经历。第六章记太宰问孔子何以多能,子贡解释说“天纵之将圣,又多能”,把他神化。但是孔子不为虚荣心所支配,采取老实的态度,纠正子贡的说法,讲自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不为统治阶级的偏见和世俗之见所左右,不以地位低贱、能“鄙事”为耻,不允许以华丽的不实之词来打扮、虚饰自己,这反而显示了他的形象的高大。

孔子纯真又坦率地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论语》甚至把他心中的一闪念、情绪的波动、消极思想的流露也都记录下来。如第九章他哀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第十四章说孔子“欲居九夷”,《公冶长》篇第七章说孔子因“道不行”而想乘木筏漂流到海外。这后两句话可能是孔子在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心中闪过的想法,并不真正要去实行,但是这样的描写反而使孔子的形象真实可信,同时也反映了孔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并不歧视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论语》表达孔子的思想、观念是同描绘孔子的形象相结合的,它对孔子的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是中国古籍中以一个人为中心精雕细刻人物形象的第一部。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儒学在中国思想界支配地位的形成与巩固,都与《论语》成功塑造的孔子形象相关。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