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知错速改

2018-11-24 可可诗词网-名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滕文公下》)

【鉴赏】 战国时期,各大小诸侯国或为扩张疆土、或为自保,相互间征战兼并不休。穷兵黩武的结果之一,就是各国的税率居高不下,民不聊生,“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梁惠王上》)孟子身处其间,大力倡导仁政治国,在经济上要求制民以恒产,即让老百姓能有自己固定的产业,因而要求降低税率。正如他所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尽心上》)搞好田地里的工作,减轻税收,就可以使百姓富足了。在税率上,孟子主张“什一”而税,即把田地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这个税率是他在考察了夏商周三代税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滕文公上》)夏、商、周三代分别实行贡、助、彻三种税制形式,虽土地分配数量不同,但税率都是收成的十分之一。他认为这个比例既可以减轻老百姓负担,使之积累恒产,安居乐业,又可以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达到“取于民有制”(《滕文公上》)的效果。

由于孟子看重十分之一的税率,所以当宋国的大夫戴盈之说今年做不到,以待来年时,孟子为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这不是正派行为。他便说,预备减少一些,先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才完全不偷。”孟子认为,明知行为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而不是等到明年。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在所难免。面对问题,有的人善于发现并及时改正,但更多的人是发现了问题,却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前者是孟子所称赞的,而后者是孟子不能容忍的。孟子还曾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大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大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万章上》)大甲继承了商朝的王位后,破坏了商汤的法度,于是伊尹就把他流放到了桐邑。三年后大甲悔过自新,并能在桐邑遵从仁义,最后又回到毫都做天子。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此事评价说:“放大甲于桐,民大悦。大甲贤,又反之,民大悦。”(《尽心下》)天子有错受罚,百姓高兴,天子知错能改而返天子位,百姓也高兴。非但君主,就是对平常人而言,知错能改,知错必改,也是人们一向重视的良好品质。所谓“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就是对犯错之人的殷切期望和勉励。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