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鹿柴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歌精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中的一首。“柴”,读作“寨”。古时候把竹篱木栅之类称作“寨”。鹿柴是王维辋川别墅中的地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首先是一个全景镜头。远远的是一座长满古木和藤萝的深山,一片浓郁的苍翠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画面上没有一点声响,既没有山鸟的鸣叫,也没有小溪的琤琮,可以说静谧到了极点。为了突出这种静寂感,诗人在句首用了一个“空”字来形容这座山。是的,这是一座空山,一座空旷沉寂、仿佛没有一个活物的深山。镜头缓缓推移,山体和山间林木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现在,镜头已经推到这座山中一个名叫鹿柴的地方。远景变成了中景,山石、树木和林中的小径都已历历可见,不再象刚才那样苍茫而模糊。这时,人们看到的是深山中一个极为幽雅僻静的去处,可就是见不到一个人影,听不到一点声响。这就是“空山不见人”这句诗诉诸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

然而就在人们已经确信这里是了无人迹的空山的时候,竟然出人意料地响起了一阵人语声。在这座空山之中,是谁在说话?是山中高士在吟咏他的诗篇,还是伐柴归来的樵夫在边走边谈?诗中没有说明,诗人也无意去寻找,也许这种空谷足音似的人语之声究竟发自何处,在如此层峦叠嶂的深山之中,根本就无法弄清。诗人只是故意用“人语响”来打破空山的静谧,从而使人感到意外,感到喜悦,同时又感到几分神秘。如果说“空山不见人”是平平叙来,那么“但闻人语响”则是猛地一个转折,一个跌宕,就象一支乐曲在袅袅的行进中以突发的强音振起一个新的乐段,在人们面前打开了又一个新的想象的世界。“但闻”二字,也点出了作者的存在,现出写景抒情的主体来。是谁在这座空山中感受着“不见人”的孤寂?又是谁听到了“人语响”而无意去寻觅人的踪迹?就是自称“中岁颇好道”和“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王维。

为了在五言绝句这样短小的形式中典型地刻画风景并透过这种刻画揭示作者的心灵,《鹿柴》这首诗的后半部分画面紧随着诗人的脚步行进。我们看到,诗人虽然听到了“人语响”,但他并未循声而去,而是相反,一步步地走向了更加幽深浓密的树林。这就很富有象征意味地显示出他厌弃俗世的喧嚣纷争而渴望独善其身、追求内心平静的出世倾向。

我们不难想象,当诗人一脚跨进了古木参天的树林,他定会感到光线陡地暗了下来。刚才写“空山”,突出了一个“静”字;而今进入深密的树林,又加上了一个“暗”字。宁静再加上幽暗,情调显然是越来越低沉了。读者通过画面体味诗人的心情,虽然并不具体地知道他为了什么缘故而如此,但却可以想象到他内心大概正经历着巨大的难以排遣的郁闷和痛苦。

诗人向树林深处走去,然而,就在这时,就在这似乎越来越阴暗的环境之中,出现了一线光明。那是快要落山的太阳射进树林里来的最后一束光辉。诗人称这落日的余晖为“返景(读作影)。”“返景入深林”,一个“入”字把日光透过密林重重遮挡照射进来的情状写得很有动感,富于力量。就象前面的“人语响”打破了空山的沉寂,又象一支悲哀凄厉的乐曲突然插入一声温柔妩媚的亮音,这道返景之光划破了深林中的阴暗,仿佛给诗人充满苦闷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暖意。

一位瑞士哲学家说得好:“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我们不妨补充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哲学、一种美学观。王维如此取景,再一次表明他在美学的指导思想上,是恪守着传统的以中和为美的立场。他总是不肯把一种境界推到极端,不愿给人渲染过分之感,每当他把一种境界写得十分鲜明强烈之际,总是及时地从另一面着上一笔,以保持适度的平衡。象本诗前面先写“不见人”而后接写“人语响”,这里让幽暗的密林中射入一束阳光,就是这种美学观的微妙体现。看来他有意无意地还是遵守着“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训。这位虔诚皈依佛教的大诗人,骨子里其实还是个道地儒家。不过通过这种审美情趣,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这实际上是曲折幽微地暗示了,诗人虽然思想消极、情绪低沉,极想摆脱烦嚣的尘世之网,但毕竟没有落到颓丧绝望的地步,在他的心底里,还是蕴藏着对光明的渴求的。

这首诗的结句是“复照青苔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的是落日的余晖在深林中被七折八扣地消减着,到头来终于散成了块块光斑,静静地落在树干和地面的那些青苔之上。斑驳的青苔和斑驳的光斑相映成趣,而这些光斑只是短暂的存在,不一会,等它们消失之后,不但青苔无从显现,就连整个树林也将很快地消溶在无边夜色之中。因此,那最后一线光明、那迅速消逝着的亮点,与其说给人以希望,不如说使人更感伤情和怅惘。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