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古代诗歌精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概就在上元元年(760)暮春搬到浣花溪草堂前后,一天杜甫得暇,曾去成都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

武侯祠现存,在成都市南郊。西晋末年为纪念三国蜀丞相诸葛亮而建。初与蜀先主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现存殿宇系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当时老杜所见,并在这诗中所咏及的古柏,今犹翳翳森森。青瓦红墙,殿宇宏伟。祠内有“三绝碑”,由中唐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皆绝妙,故名。诸葛亮殿内外匾对甚多,最著名的是清代赵藩的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正殿诸葛亮像前有铜鼓三面,称诸葛鼓,铸于公元六世纪以前,老杜来游时当见到此物。殿西侧为先主惠陵。这诗发端以自问自答,点明祠堂所在和初次寻访的心情,以及未到即望见古柏森森的最先印象,崇敬之感,油然而生。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简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锦官城附近一带有锦江流过,称锦里。传说古人织锦濯于此江中,较他水鲜明,故名。诗文中多以“锦官城”、“锦城”、“锦里”称成都。颔联是说阶草自绿、莺歌空好都无心欣赏,因为他此来是为了缅怀蜀相功业,心中感触正多,无闲情逸致呢。从而引出后面的话来:刘备(先主)三顾茅庐,诸葛亮帮他决定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的天下大计,辅佐他开基创业,后来又扶助刘禅(后主)济美守成。诸葛亮为两朝开(基)济(美)效忠,真是费尽了一片心血。他曾在《后出师表》中表示:“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后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抗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病死军中。每当想到他决心匡复汉室、统一中国的大志终于未能实现,后世的英雄们都不免要热泪沾襟、不胜感慨啊!老杜对诸葛亮很敬佩,也很羡慕他有幸得遇先主:“孔明有知音”(《遣兴》)。诸葛亮建立了两朝开济的大功业,可是对于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老杜尚且如此深表惋惜,那末,对于自己的胸怀大志,身当乱世,却无补于国,无济于时,又将作何感想呢?诗人这一掬同情之泪是为孔明洒,更是为自己洒。当然,这沉痛的诗句也道出了千古英雄壮志未酬、抱恨终天的孤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宋史·宗泽传》载:“泽请上(指宋高宗)还京二十余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诸将入问疾,泽曰:‘吾以二帝(徽宗、钦宗)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涕泣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感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一语及家事,但呼过河者三而薨。”这不仅能见诗歌感染力的强烈,也可反过来帮助体会诗人孤忿的深沉。老杜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成都,尤其是修盖了草堂,暂得安居以后,心境的确是比较好的,诗中也不时流露出闲适情调来,但是他内心深处仍然是极其痛苦的。《蜀相》是诗人来成都后第一首心情沉重的作品,这种情绪,犹如一股泉脉,在这一时期那些貌似和平宁静的篇章中时有涌现,这提醒我们在研究作家作品时,既要看到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要看到它的主流。尽管老杜一再表白他想找个桃花源避世,莫说世上并无桃花源,就是真的找到了,他也当不了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身世两相弃的避秦人啊!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