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葛”·通假字

    《说文》:“葛,絺綌草也。”段注:“《周南》:‘葛之覃兮,为絺为络。”《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通“褐” he 〔例〕 《春秋谷梁传·昭公八年》:“以葛覆质以为染。”注:“葛或为褐。”《释文》:“褐,户葛反,毛布也。” 葛,见母、月部;褐,匣...

    “葭”·通假字

    《说文》:“葭,苇之未秀者。”葭,初生的芦苇。《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 通“遐” xia 〔例〕 《后汉书·杜笃传》:“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边垂为忧,忿葭萌之不柔,未遑于沦都而遗思廱州也。”注:“扬子云《长杨赋》曰:‘遐萌...

    “落”·通假字

    《说文》:“落,凡草曰零,木曰落。”《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通“络” luo 〔例一〕 《庄子·秋水》:“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淮南子·原道》作“络”。落通“络”,网络。 〔例二〕 《汉书·李寻传》:“王道公正修明,则百川理,落脉通。...

    “蓱”·通假字

    《尔雅·释草》:“萍,蓱,其大者蘋。”注:“水中浮蓱,江东谓之薸。”蓱同“萍”。《后汉书·华佗传》:“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虀甚酸。” 1.通“苹” ping 〔例〕 《文...

    “菑”·通假字

    本作“菑”。《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注:“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菑。”引申为除草开荒之义。《尚书·大诰》:“厥父葘,厥子乃弗肯播。” 1.通“椔” zi 〔例一〕 《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传:“木立死曰菑。”甾通“椔”。 〔例二〕...

    “菟”·通假字

    《尔雅·释草》:“女萝,菟丝。”《玉台新咏》卷一《古诗》之三:“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通“兔” tu 〔例〕 《楚辞》屈原《天问》:“厥利唯何?而顾菟在腹。”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菟,一作兔。”菟通“兔”。 菟,透母、鱼部;兔,透...

    “菲”·通假字

    《说文》:“菲,芴也。”段注:“《释草》、毛传皆同。《释草》又云:‘菲,蒠菜也。’”《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菲,又名萝菔、诸葛菜等。 通“屝” fei 〔例一〕 《礼记·曾子问》:“婿不杖,不菲,不次。”《释文》:“菲,一本作屝,扶畏反,草履...

    “菌”·通假字

    《说文》:“菌,地蕈也。”《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菌,胞子植物之属。 通“箘” jun 〔例一〕 《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樸之 ,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鲔之醢。”注:“菌,竹笋也。”菌通“菌”。 〔例二〕《淮南子·本经》:“是以松柏菌露夏...

    “萌”·通假字

    《说文》:“萌,草木芽也。”《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萌者尽达。” 通“氓”、“甿” meng 〔例一〕 《墨子·尚贤》上:“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兢为义。”萌通“氓”,民众。 〔例二〕 《汉书·刘向传》:“民萌何以劝勉?”注:“萌与甿同,无知之貌。”...

    “萃”·通假字

    《说文》:“萃,草貌。”段注:“《易·彖》传曰: ‘萃,聚也。’此引申之义。”《楚辞》屈原《天间》:“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1.通“瘁”、“悴” cui〔 例一〕 《左传·成公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蕉萃,即“憔悴”,困顿萎靡貌。萃通“悴”。 〔例二〕...

    “菀”·通假字

    《说文》:“菀,茈菀,出汉中房陵。”段注:“《本草经》作紫菀,古紫通用茈。”在《诗经》中义为茂盛貌。《诗·大雅·桑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1.通“苑” yuan 〔例〕 《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菀通“苑”,苑囿。 菀,影母、元...

    “菅”·通假字

    《说文》:“菅,茅也。”又叫苞子草。《诗·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通“蔄” jian 〔例〕 《汉书·地理志》下:“《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今《诗·郑风·溱...

    “荷”·通假字

    《说文》:“荷,扶渠叶。”也叫莲。《王子安集》二《采莲赋》:“去复去兮水色夕,採复採兮荷华秋。” 通“苛” ke 〔例〕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闻其将皆握 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注:“荷与苛同,苛,细也。”荷礼,《史记》作“苛礼”。荷...

    “荼”·通假字

    《说文》:“荼,苦荼也。”段注:“《释草》、《邶》毛传皆云:‘荼,苦菜。’《唐风》:‘采苦采苦。’传云:‘苦,苦菜。’然则苦与荼正一物也。”《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1.通“塗” tu 〔例〕 《文...

    “莩”·通假字

    《说文》:“莩,草也。”张舜徽约注:“严可均曰:《韵会》七虞、《六书故》第廿四引‘草也’下有‘一曰葭中白皮’。”《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葭莩,苇子里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 通“殍”、“” piao 〔例一〕 《...

    “莫”·通假字

    《说文》:“莫,日且冥也。”同“暮”。《诗·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莫,晚、将...

    “莙”·通假字

    《说文》:“莙,牛藻也。”段注:“按藻之大者曰牛藻,凡艸类之大者多曰牛曰马。”菾菜又名莙荙菜。 通“窘” jiong 〔例〕 《淮南子·要略》:“所以览五帝三王,怀天气,抱天心,执中含和,德形于内,以莙凝天地,发起阴阳。”莙通“窘”,阻塞、凝结不舒。 莙,见母、...

    “莆”·通假字

    《说文》:“莆,萐莆也。”传 说尧时瑞草。《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宫室之制,务从约节,……萐莆嘉禾,必生此地。” 通“蒲” pu 〔例〕 《楚辞》屈原《天问》:“咸播柜黍,莆雚是营。”洪兴祖《补注》:“莆,疑即蒲字。蒲,水草,可以作席。” 莆,帮母、鱼部;...

    “茷”·通假字

    《说文》:“茷,草叶多。从艸,伐声。《春秋传》曰:晋籴茷。” 1.通“旆” pei 〔例〕 《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疏:“郭璞曰:茷即旆也。”茷通“旆”,指旗末象燕尾一样的流苏。 茷,並母、月部;旆,並母、月部。並母双声,月...

    “茠”·通假字

    同“薅”。《说文》:“薅,披田草也。从蓐,好省声。,籀文薅...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