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欽(一)”·通假字

    1.通“廞”,陈列。 《庄子·庚桑楚》:“道者,德之钦也。”郭庆藩集释:“俞樾曰:‘《说文·广部》:“廞,陈舆服于庭也。”’”《小尔雅·广诂》:“廞,陈也。此‘钦’字即‘廞’之叚(假)字。” 2.通“嵚”。钦岑,即“嵚岑”,山高貌。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款(四)”·通假字

    通“缓”,缓慢。 《後汉书·马援传》:“大生一世,但取衣足食,乘下泽车,御款段马。”唐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按:《集韵》作“款暇”,马行缓也。唐元...

    “款(三)”·通假字

    通“环”,环绕。 《文...

    “款(二)”·通假字

    通“叩”、“扣”,“”,敲击。 《晏子》:“前驱款门。”《吕氏春秋·爱士》:“夜款门而谒。”汉高诱注:“款,叩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天子)泽流罔极,海外殊俗,垂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南朝 宋裴骃《集解》引应劭注:“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

    “款(一)”·通假字

    1.通“窾”,空,不实。按:《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汉书·郊祀志(上)》:“其空足曰禹。”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古‘款’与‘窾’通用。窾者空也,款亦训空,空中则有所欲也。” 《管子·国蓄》:“然则大国内款,小国用尽,何以及之?”《汉...

    “欶”·通假字

    1.通“束”,著。 《淮南子·修务训》:“淬霜露,欶趹,跋涉山川,冒蒙荆棘。”汉高诱注:“欶,尽著也。” 2.通“嗽”,咳嗽。 《周礼·天官·疾医》:“冬时有漱,上气疾。”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嗽……本亦作‘欶’。”《释名·释疾...

    “欲(六)”·通假字

    通“觎”。 《汉书》:“广陵王胥有觊欲心。”...

    “欲(五)”·通假字

    通“有”。按:“欲”、“有”一声之转。 《孟子·梁惠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说苑·说丛》:“蠋欲类蚕,鱓欲类蛇。”汉王符《潜夫论·忠实》:“周公东征,後世追思;召公甘棠,人不忍伐,见爱如是,岂欲私害之者哉?”...

    “欲(四)”·通假字

    通“由”,以。 《韩非子·说林》:“今荆将欲汝衅鼓。”...

    “欲(三)”·通假字

    1.通“若”,似,如同,好比。按:徐仁甫《广释词》卷一:“欲犹若,比喻连词。”参见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第146页。又:方言中有“欲”、“若”音近者,当是古音遗存,故得以通假。 南朝梁萧纲《石桥》:“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按:“欲”、“似”互文见义。)南...

    “欲(二)”·通假字

    通“要”,需要;将要。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角欲长欲约,欲细欲危;阴欲呈毋肉,欲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黎欲廉,劳欲再。”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雲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唐书·孙思邈传》:“...

    “欲(一)”·通假字

    1.通“慾”,物慾;情慾;色慾。 《周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遹追来孝。”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作“慾”,云:“本亦作‘欲’。”《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以欲竭其精。...

    “欮”·通假字

    通“蹶”,跌倒;喻指失败。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老子·德经》:“侯王毋己贵,以高将恐欮。”按:今本《老子》“欮”作“蹶”。...

    “欣(二)”·通假字

    通“睎”,望。 《墨子·耕柱》:“譬若築墙然,能築者築,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後墙成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引王引之曰:“欣,当读为‘睎’。《说文》曰:‘睎,望也。’《吕氏春秋·不屈篇》曰:‘今之城者……或操表掇以善睎望。’”...

    “欣(一)”·通假字

    通“掀”。 《墨子·耕柱》:“譬若築墙然,能築者築,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後墙成也。”清毕沅曰:“《说文》:‘掀,举出也。’与‘欣’同。”...

    “次(五)”·通假字

    通“处”,处所。按:今沪语“处”音与“次”近,当是古音遗存。 《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注:“次,中也。”胸次,胸中。《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

    “次(四)”·通假字

    通“止”,止歇,停留。按:《广雅·释诂(四)》:“次,舍也。”清王念孙疏证:“为舍止之舍。” 《尚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伪孔安国传:“次,止也。”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七:“王出三江按六湖,楼船跨海次扬都。”《清史稿·李率泰传》:“率泰师...

    “次(三)”·通假字

    通“至”。 《史记·杜周传》:“其治与(减)宣相放(仿),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南朝宋裴骃《集解》引李奇曰:“其用罪深刻至骨。”唐司马贞《索隐》:“次,至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世人为文,竟于诋诃,吹毛取瑕,次骨为戾。”《隋书·李密传》:...

    “次(二)”·通假字

    通“ ”。按:清王筠《说文句读·髟部》:“ ”下云:“《周礼》作‘次’,盖古假借字,‘ ’则後起之专字。” 《周礼·天官·追师》:“为副编次进衡竿。”注:“次,次第髮长短为之,所谓髲髢,服之以见王。”《仪礼·士昏礼》“女次”注:“次,首饰也,今时髲也。” [...

    “次(一)”·通假字

    通“恣”,恣意,放纵,随意。 《墨子·天志(上)》:“是故庶人不次己而不正(政)。”又:“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士政之。”清毕沅谓:“次,‘恣’字省文。一本作‘恣’。”裴学海谓借“次”为“恣”。(见其《评高邮王氏四种》,载《河北大学学报》一九...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